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北魏洛陽城之“里”“坊”“鄉(xiāng)”空間再探

        2020-07-09 03:20:37周胤
        歷史教學·高校版 2020年6期
        關鍵詞:北魏城市空間洛陽

        摘 要 本文主要探討了有關北魏洛陽城中“里”“坊”“鄉(xiāng)”空間的基本問題,并在前人研究之基礎上,就其時都城居民生存、生活之地域情況做了詳細的考辨。學術界長期以來,在北魏洛陽城里坊數目的問題上眾說紛紜,筆者欲借此文,試作厘清。只有對北魏洛陽城內居民生存空間進行了解,我們才能對其間人們的日常生活有所理解,才能就之后寺院等這類公共空間的蓬勃發(fā)展找到現(xiàn)象背后的深刻原因。

        關鍵詞 北魏,洛陽,里坊,鄉(xiāng)里,城市空間

        中圖分類號 K23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0457-6241(2020)12-0018-08

        洛陽是北魏后期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長期以來,有關北魏洛陽城內部“里”“坊”“鄉(xiāng)”空間的討論,久為學者青睞。然時至今日,尚有不少議題,包括里、坊之辨及里坊數目等基本問題,仍不甚明了,需再做進一步的厘清和說明。且隨著近年來新出土的墓志逐漸增多,有關北魏洛陽城內部里、坊、鄉(xiāng)的信息,亦需得到及時的更新。本文即在此背景下提出再探。

        迄今為止,討論北魏洛陽城里坊問題的學者眾多。主要有何炳棣、宿白、王仲殊、孟凡人、賀業(yè)矩、趙福茹、劉淑芬、劉曙光、張劍、張金龍、齊東方等。討論的焦點主要集中在北魏洛陽城里坊數目的問題上。在史籍中,相關的記載如下:

        《洛陽伽藍記》:“京師東西二十里,南北十五里,戶十萬九千余。廟社宮室府曹以外,方三百步為一里,里開四門,門置里正二人,吏四人,門士八人,合有二百二十里?!雹?/p>

        《魏書·世宗紀》:景明二年(501年)“九月丁酉,發(fā)畿內夫五萬人筑京師三百二十三坊,四旬而罷?!雹?/p>

        《魏書·廣陽王嘉傳》:“遷司州牧,嘉表請于京四面,筑坊三百二十,各周一千二百步,乞發(fā)三正復丁,以充茲役,雖有暫勞,奸盜永止。詔從之?!雹?/p>

        《北史·魏宣武帝紀》:景明二年(501年)“九月丁酉,發(fā)畿內夫五萬五千人筑京師三百二十坊,四旬罷?!雹芫硎恕对蝹鳌吠段簳繁緜?。

        《資治通鑒·齊紀十》:和帝中興元年(501年)九月“魏司州牧廣陽王嘉請筑洛陽三百二十三坊,各方三百步,曰:‘雖有暫勞,奸盜永息。丁酉,詔發(fā)畿內夫五萬人筑之,四旬而罷?!雹?/p>

        據張金龍分析,“以上共三說?!段簳V陽王嘉傳》早佚,后人據《北史》等補之,此傳記事全同于《北史》,可歸為一說?!锻ㄨb》當本自《魏書·世宗紀》”。⑥另外,“《魏書》??庇浾J為‘三百二十三坊中的‘坊前的‘三為衍文,應是三百二十坊”。⑦因此,北魏洛陽城中“里”之數目的眾多討論,主要是集中在220與320這兩個數字上。一些學者認為,《洛陽伽藍記》之說為正確,《魏書》似有傳抄錯誤,如何柄棣、宿白?;蛉缤踔偈獾日J為,“二百二十應系三百二十之誤”。①張金龍總結:“在三百二十三坊的面積中實際所筑的里坊數為二百二十坊。三百二十三坊是未筑前的方案,而二百二十坊則是筑成之后的實際數字?!雹趧⑹绶覄t以為:“洛陽城坊數三百二十或三百二十三,是指在洛陽城郭之內及郭外地區(qū)所建的坊數,二百二十則是僅指在郭內興筑的坊數?!雹鄣鹊戎?。這些學者均不曾細辨“里”與“坊”之間的差別,因此上述討論仍然值得商榷。

        《元河南志》卷二“晉城闕宮殿古跡”中分列西晉時期“諸里”與“諸坊”之名,其中“諸坊”下云:“晉宮閣名曰洛陽宮,有顯昌坊、綏福坊、延祿坊……肅成坊。按唐坊名通謂之里,如白樂天居履道坊,亦曰履道里。今有坊又有里,未詳?!雹軙刑岬健拔丛敗睘楹畏至小袄铩薄胺弧敝?,從另一側面也正反映出“里”“坊”概念至少在西晉時期,應有分別。那么,“里”與“坊”之間的分別到底為何?

        趙福茹曾在《北魏洛陽里坊制度淺識》一文中談及“里”“坊”的差別如下:

        北魏的“里”和“坊”意義不盡相同?!袄铩倍嘀妇用窬幼〉睦?,《洛陽伽藍記》中正式記載的都以“里”相稱,而坊的內涵則較大。一方面民間把里也稱做坊,如歸正里“民間號為吳人坊”,壽丘里“民間號為王子坊”。另一方面,衙署等一些建筑單位也叫坊。如《水經注》卷十六中有“出太尉司徒兩坊間”“即出太尉坊者也”,就是把太尉府、司徒府稱為坊。《洛陽伽藍記》中記載城南永橋南道東有白象坊和獅子坊?!紫?、獅子坊內并無居民,這二坊只是為此二獸設的比較牢固的四面有墻的建筑單位。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坊”除指“里”外,還指衙署、廟社等筑有圍墻的建筑單位。

        因此可以說,“筑坊三百二十”(或三百二十三)是指城中一切筑有圍墻的建筑單位的數目,“二百二十”是指廟社宮室府曹以外的居民居住的里坊,兩者并不矛盾。⑤

        如趙福茹所言,除了居民居住的單位,即“里”可以被稱為“坊”之外,衙署、廟社等單位也可被稱為“坊”,“坊”的內涵較大。楊寬曾在《中國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一書中談到:“‘坊與‘防通用,《禮記》中有《坊記》一篇,‘坊讀作‘防?!涝侵杆闹苡袊鷫Φ膮^(qū)域?!雹抟虼?,“坊”是筑有圍墻的建筑單位。

        齊東方則更為詳細地闡釋了魏晉隋唐城市間“里”與“坊”的區(qū)別。齊氏提到:

        《洛陽伽藍記》記載是“里”而不是“坊”,《魏書》等記載的是“坊”而不是“里”。如果“坊”“里”之間存在差別,這一矛盾就需要重新考慮?!堵尻栙に{記》特別強調在廟社宮室府曹“以外”有二百二十里。因此是否可以這樣理解,三百二十“坊”指的是洛陽可以按統(tǒng)一的劃分或計算出的區(qū)塊面積,而二百二十“里”是實有的、帶有管理性質的實體,當然兩者有密切的關系。北魏洛陽“東西二十里,南北十五里”,按每個坊一里見方,可復原出三百個區(qū)塊,如果計入洛河南岸的四夷里、四夷館,其南北之距亦達二十里,加上南部的二十個共約三百二十。這個復原結果與已知的一些遺址位置符合,也與現(xiàn)存的不少道路重合,從面積上看,大致與“筑京師三百二十坊”相吻合,證明了它的可靠性。但如果就供居民居住的區(qū)塊而言,應該減去“廟社宮室府曹”、大市和一些超大區(qū)塊等所占據的面積,這樣“二百二十里”應該接近實際情況。因此《洛陽伽藍記》和《魏書》的記載未必有矛盾,原因可能是里、坊概念的不同。⑦

        又,

        毫無疑義的是里和人口管理有關。北魏于太和十年以后逐步實行三長制度,即“五家立一鄰長,五鄰立一里長,五里立一黨長,長取鄉(xiāng)人強謹者。鄰長復一夫,里長二,黨長三”??梢姟袄铩笔且廊丝跀盗窟M行管理的社會基層組織?!蔽郝尻枴袄铩薄胺弧钡母緟^(qū)別可以概括為“坊”是就面積而言規(guī)劃的區(qū)塊,“里”還帶有實際管理性質。如果從唐代的情況來看,可以看出里、坊區(qū)別的一脈相承。唐代“里”和“坊”有更加明確的區(qū)分。趙超在《唐代洛陽城里坊補考》中認為:“里、鄉(xiāng),完全由人戶決定,不受地域局限……而坊,則是面積大小固定的,服從于城市建筑的建筑區(qū)劃,坊與戶數之間沒有一定的對應關系?!雹?/p>

        筆者贊同齊東方所言“北魏洛陽‘里‘坊的根本區(qū)別可以概括為‘坊是就面積而言規(guī)劃的區(qū)塊,‘里還帶有實際管理性質”。但“里”作為依人口數量進行管理的社會基層組織,在洛陽城中是如何統(tǒng)籌城市人口的,目前尚不清楚。如齊氏認為,“城市人口管理至少也以‘三長制為基礎或借鑒,作為一種新的發(fā)明,在新型的都城內如何協(xié)調尚不完善”。②筆者以為是。

        另外,到宣武帝景明二年筑坊以前,洛陽城內已有“里”之設置,城內人口已有基本的居住區(qū)域安排。如《元河南志》卷三“后魏城闕古跡”中載:“孝文帝太和十七年,幸洛陽。……詔司空穆亮與尚書李沖、將作大匠董爵經始洛京,又命青州刺史劉芳、中書舍人常景造洛陽宮殿門闥之名,經途正其號。”③《洛陽伽藍記》也載:“(常景)又共(劉)芳造洛陽宮殿門閣之名,經途里邑之號?!雹芤虼嗽缭谛⑽牡圻w都之初,洛陽城內的一些里坊,已有了基本的定名。上商里⑤、景寧里⑥、勸學里⑦和延賢里⑧等,均是由孝文帝定下的里名。從中也可看出,到宣武帝筑坊之時,應當考慮了人口居住的現(xiàn)實情況,且未必都是以一里見方之地極其嚴格地劃分城內區(qū)域。⑨

        再者,《魏書·釋老志》載任城王元澄奏曰:

        如臣愚意,都城之中,雖有標榜,營造粗功,事可改立者,請依先制。在于郭外,任擇所便。其地若買得,券證分明者,聽其轉之。若官地盜作,即令還官。若靈像既成,不可移撤,請依今敕,如舊不禁,悉令坊內行止,不聽毀坊開門,以妨里內通巷。⑩

        元澄擔憂佛寺劇增,毀坊墻開門,以致妨礙“里”內巷道通暢。因可推見在北魏洛陽城中,大部分“里”之地域范圍,很可能等于或者大于“坊”之范圍。這在另一層面上亦反映出“里”“坊”之間可能存在的差別。

        雖“里”“坊”概念不同,“里”之大小由前文分析亦不見得都以一里見方,然在景明二年規(guī)劃三百二十“坊”時,“里”作為居民居住的區(qū)塊,亦在規(guī)劃之中。因此就大部分情況而言,“里”之范圍大小,基本應與“坊”相同,兩者即有相通之時。這也是為什么《洛陽伽藍記》中會出現(xiàn)城南歸正里“民間號為‘吳人坊”,{11}城西壽丘里“民間號為‘王子坊”{12}的記載。那么,一“里”或者說一“坊”之具體大小,當為如何?

        前引《洛陽伽藍記》載:“廟社宮室府曹以外,方三百步為一里”?!安健睘楣糯f制長度單位,舉足兩次為“步”。“唐武德七年(624年)始以五尺為步,前此皆以六尺為步?!眥13}其時之“一步”相當于今日之五尺,三百步即為一華里(500米)。{14}因此城中之“里”(或“坊”),蓋為500米見方的正方形區(qū)塊。

        根據北魏洛陽城外郭城的考古發(fā)掘報告:

        北魏外郭城墻垣現(xiàn)只勘探發(fā)現(xiàn)了北、東、西三面,夯土保存較差。北垣位于內城北墻以北850米的邙山南坡最高處,僅發(fā)現(xiàn)1300米一段。……東垣位于內城東墻以東3500米處,墻垣夯土全部在地下……西垣位于內城西墻以西3500~4250米處,墻垣也全部在地下。①

        如按500米為一里之推算,則北垣位于內城北墻以北約1至2里處;東垣位于內城東墻以東約7里處;西垣則位于內城西墻以西7至8里處。又,根據北魏洛陽城內城的勘察報告:

        北魏洛陽內城(即漢晉洛陽大城)在現(xiàn)地面上仍殘存有東、北、西三面夯土墻垣,南垣則被洛河改道沖毀,整個城址平面略呈南北長方形。墻垣以北垣東段和東垣保存為好,現(xiàn)地面上最高仍保存5-8米。據實測東垣殘長3895米,北垣全長2820米,西垣殘長3510米,南垣以東、西垣間距計算約為2460米。如加上東、西墻南端被洛河沖毀的墻垣,整個城圈長度接近14公里,大致合漢晉時期的30里,符合許多文獻中漢晉洛陽城南北九里、東西六里的記載。②

        按此推算,則西垣位于內城西墻以西7至8里,加上內城東西6里,再加東垣位于內城東墻以東約7里,則整個北魏洛陽城東西長度蓋為20里左右。又,《洛陽伽藍記》載:“宣陽門外四里,至洛水上,作浮橋,所謂永橋也。”③則可知內城到永橋之距離為4里,再加上內城南北長約9里,及北垣至內城北墻蓋1至2里,則北魏洛陽城之南北長度概在15里左右。這一結論符合《洛陽伽藍記》所言“京師東西二十里,南北十五里”之記載。因此考古數據與文獻數據得以互證。另外,根據《洛陽伽藍記》記載“永橋以南,圜丘以北,伊洛之間,夾御道,東有四夷館,一曰金陵,二曰燕然,三曰扶桑,四曰崦嵫。道西有四夷里:一曰歸正,二曰歸德,三曰慕化,四曰慕義”。④又,據孟凡人介紹:

        在洛河以南,可將距宣陽門四里左右,與宣陽門相對的西大郊村南比定為永橋的位置。永橋以南的南界為圜丘?!髑鹋c永橋相對,從今西大郊村向南引直線至今伊河河堤北(即伊河故道北),王圪垱村南一帶,大體可比定為圜丘的位置。上述比定的永橋與圜丘間的距離大約為五里。下面再探討一下永橋至圜丘一段的東西范圍?!瓝數厝罕娊榻B,傳說東大郊村即是伊洛相交之處,地點約在東大郊村偏東一帶;……永橋與圜丘間的東界不會越過古伊洛相交的東大郊村一帶;若以永橋與圜丘間的南北御道為準,御道東的范圍大約二三里。御道西的范圍,從設有四夷里,且慕義里萬有余家來看,至少也在二里左右。⑤

        因此學者素來認為,北魏洛陽城的南郭之外,中央凸出部分應該仍有二十里,所以洛陽城里坊的總數,蓋為三百二十(參見文末附圖)。

        綜上所述,在北魏洛陽城中,“里”“坊”并不完全等同?!啊皇蔷兔娣e而言規(guī)劃的區(qū)塊”,每坊一里見方,其內涵較大,除指居民居住的“里”外,還包括衙署、廟社、宮室等。“里”則指洛陽城中居民居住的區(qū)塊,帶有實際的管理性質,屬于基層的行政單位?!袄铩薄胺弧本粚嵸|性地劃定了具體的區(qū)域范圍,在大部分情況下,“里”之區(qū)塊大小,基本與“坊”相同[“方三百步(500米)為一里”],兩者有著相通之時。然因在景明二年筑坊之前,洛陽城中已有“里”之設置,說明城中居民已有較為固定的居所安排,且《洛陽伽藍記》中載“里”之戶數不一(如建陽里二千戶,歸正里三千戶,慕義里達萬戶等)。因此城中之“里”亦存有大于三百步見方者,即可能有一“里”占據多“坊”之現(xiàn)象。由此也可推見,在北魏洛陽城中,“里”之排列不甚規(guī)整。

        關于“里”“坊”數目之問題,筆者認為,三百二十(或三百二十三)“坊”應指洛陽最初按照統(tǒng)一劃分或計算得出的區(qū)塊面積,之后城中實際筑坊之數目,亦可能在三百二十(或三百二十三)左右。然“二百二十”這一數目,蓋應如趙福茹和齊東方所認為,是“廟社宮室府曹以外的居民所居住的里坊”,是“實有的、帶有管理性質的實體”。因此320與220這兩個數字,并不矛盾。

        有關北魏時期洛陽的行政轄屬關系,張劍在《關于北魏洛陽城里坊的幾個問題》中有基本的論述,即認為“從北魏墓志數據可以看出,北魏時期洛陽的行政組織和當時全國其他各地一樣為州、郡、縣、鄉(xiāng)、里”。⑥但其對于所謂“坊里”“鄉(xiāng)里”編制的討論并不深入,僅僅粗略地提到:“坊里與鄉(xiāng)里區(qū)別很大,坊里人口稠密,有住宅和圍墻以及嚴格的管理制度……鄉(xiāng)里情況未詳,僅從北魏三長制略知一二。”①張金龍曾討論過有關北魏洛陽城中鄉(xiāng)里編制方面的問題,其認為:

        北魏墓志中出現(xiàn)的鄉(xiāng)里名稱(洛陽、河陰之外)當是傳統(tǒng)鄉(xiāng)里制,亦即晉代或繼承晉制的十六國鄉(xiāng)里制的遺留,在三長制確立前的北魏前期也應該部分存在著這種鄉(xiāng)里制。北魏后期墓志中鄉(xiāng)里名稱的出現(xiàn)雖難以確證當時普遍存在鄉(xiāng)里制,但它至少反映了政府對傳統(tǒng)鄉(xiāng)里制遺存的認可,或者說當時已有向漢晉鄉(xiāng)里制復歸的傾向。如果考慮到洛陽里坊制為核心的都市鄉(xiāng)里制,則這種復歸傾向實際上是在新形勢下的新舉措,是隋唐時期地方基層鄉(xiāng)里制的濫觴。不過就全國范圍來看,恐怕并未普遍實行鄉(xiāng)里制,三長制無疑仍是具有普遍意義的法定的縣以下地方基層行政制度。②

        侯旭東則不完全認同張金龍之觀點,其認為在北朝時期,除了一些都城之外,農村中亦普遍存有鄉(xiāng)里編制。雖墓志銘文所述墓主籍貫中確有記錄魏晉舊貫的現(xiàn)象,縣下的鄉(xiāng)里仍應是當朝行用的制度,而非前代孑遺,③即認為“官方縣以下的行政建制一是‘三長,一是‘鄉(xiāng)里。戶籍文書中用‘三長,表示籍貫用‘鄉(xiāng)里”。④

        筆者贊同侯氏之說,且侯氏后論“北朝鄉(xiāng)里制的一個特點是鄉(xiāng),特別是‘里有實際的地域……北朝鄉(xiāng)里有實土的一個重要原因可能就是北魏太和九年(485年)以來實施的均田制”,⑤其觀點辨析入微,值得采納。侯氏對于北朝鄉(xiāng)里制度的考察,多通過墓志和造像記信息得出。其討論之問題,仍以北朝鄉(xiāng)村中的“鄉(xiāng)里”情況為主,然就都城方面,尚有欠缺。因此筆者希望在張、侯兩位學者之基礎上,就北魏都城內“鄉(xiāng)里”的一些基本問題再做探討,以期能夠有所發(fā)現(xiàn)。

        首先,關于時人所認為的“京師”之地理范圍,我們需再作明確?!堵尻栙に{記》載:

        京師東西二十里,南北十五里,戶十萬九千余。廟社宮室府曹以外,方三百步為一里,里開四門,門置里正二人,吏四人,門士八人,合有二百二十里。寺有一千三百六十七所。天平元年遷都鄴城,洛陽余寺四百二十一所。北邙山上有馮王寺、齊獻武王寺。京東石關有元領軍寺、劉長秋寺。嵩高中有閑居寺、棲禪寺、嵩陽寺、道場寺。上有中頂寺,東有升道寺。京南關口有石窟寺、靈巖寺。京西澗有白馬寺、照樂寺。如此之寺,既郭外,不在數限,亦詳載之。⑥

        《洛陽伽藍記》錄“京師”之范圍為“東西二十里,南北十五里”。根據前文考古報告和文獻資料的互證,可知這“東西二十里,南北十五里”,應是指北魏洛陽城整個外郭城的范圍。楊衒之于《洛陽伽藍記》最后,列出了北邙山上和嵩高、京南關口以及京西澗中的諸多寺院,并稱其等是“既郭外,不在數限”,因此不再詳載。由此可知,“京師”所指,為都城洛陽城無誤。

        根據目前出土的墓志可知,北魏京師洛陽自正始二年(505年)之后,應當包括有兩個縣,一是洛陽縣,一是河陰縣。⑦《程暐墓志》(正光二年即521年)載程暐“卒于京師洛陽縣永安里之宅”。⑧因此當時的京師包括有洛陽縣。另外,《山暉墓志》(延昌四年即515年)載:“君諱暉,字烏子,河陰脩仁里人也?!雹帷对M墓志》(熙平元年即516年)則載元進“以大魏熙平元年卒于京師脩仁里”。⑩因此可知,當時的京師還包括有河陰縣。

        從目前所得的北朝及隋大業(yè)二年(606年)以前的墓志來看,洛陽縣下轄有都鄉(xiāng)(《元簡墓志》等)、澄風鄉(xiāng)(《李彰墓志》)、天邑鄉(xiāng)(《元鷙墓志》)、信義鄉(xiāng)(《趙齡墓志》)、崇業(yè)鄉(xiāng)(《王釗墓志》)、宣平鄉(xiāng)(《元萇墓志》)、安眾鄉(xiāng)(《元靈曜墓志》)、肅民鄉(xiāng)(《賈祥墓志》)、咸安鄉(xiāng)(《董偉墓志》)、修政鄉(xiāng)(《穆紹墓志》);河陰縣下轄有都鄉(xiāng)(《宇文善墓志》)、西鄉(xiāng)(《奚真墓志》)、景泰鄉(xiāng)(《于纂墓志》)、西原鄉(xiāng)(《唐耀墓志》);未知所屬的鄉(xiāng)名有澄海鄉(xiāng)(《元舉墓志》《元湛妻薛慧命墓志》)、崇仁鄉(xiāng)(《元恩墓志》)、善正鄉(xiāng)(《陸孟暉墓志》)、敬士鄉(xiāng)(《趙億墓志》)、首陽鄉(xiāng)(《梁邕墓志》)、中鄉(xiāng)(《元謐妃馮會墓志》,或城外)、中源鄉(xiāng)(《楊乾墓志》,或城外)、□和鄉(xiāng)(《寧懋墓志》,或城外)、西鄉(xiāng)(《元悛墓志》、《元愔墓志》,或城外)。①

        目前可知的洛陽縣轄下,“都鄉(xiāng)”是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一個鄉(xiāng)名,張金龍曾研究認為:“都鄉(xiāng)當為洛陽縣之首鄉(xiāng)?!监l(xiāng)所在地似在城東一帶,《洛陽伽藍記》有‘城東昭文里的記載,而昭文里屬都鄉(xiāng)。都鄉(xiāng)以外,還有其他鄉(xiāng)名見于墓志?!雹诠P者贊同張金龍其上之判斷。根據俞偉超在《中國古代公社組織的考察》一文中介紹:

        漢代的“都鄉(xiāng)”,乃指城內縣廷所在地的那個鄉(xiāng)而言,……漢代的“鄉(xiāng)”,不要以為都是在縣城以外的那種地段。兩漢書已明言,漢代管理居民的政權系統(tǒng)是縣下設鄉(xiāng),鄉(xiāng)下設里?!鸵话憧h城而言,城內恐只設一個“都鄉(xiāng)”,城內所有的“里”,即統(tǒng)屬“都鄉(xiāng)”管轄;縣廷則是統(tǒng)管城內和城外的各鄉(xiāng)。③

        北魏時期,洛陽縣的位置恰在城東區(qū)域。《洛陽伽藍記》(卷二城東)載:“建陽里東有綏民里,里內有洛陽縣,臨渠水。”④《元河南志》亦載,“河南尹廨”在“翟泉之北”。⑤因此,據俞偉超分析的漢代都鄉(xiāng)設置的情況來看,北魏遷都以后,洛陽縣廷也很可能就在城東都鄉(xiāng)之內。而都鄉(xiāng)位于北魏洛陽城東的判斷,即與張金龍合。

        根據北朝墓志輯錄,目前已知洛陽縣都鄉(xiāng)下轄的里名有:洛陽里、光睦里、安武里、敷義里、延賢里、光穆里、孝悌里、照樂里、照(昭)明里、顯德里、寧康里、壽(受)安里、谷陽里、照文里、永建里。因此,由都鄉(xiāng)之位置,亦可推知上述之里者,蓋都在北魏洛陽城東之范圍內。

        關于河陰縣的縣廷位置,有學者考證后認為,“《伽藍記》所說位于皇女臺西側的河陽縣當為河陰縣之誤”。⑥筆者比較贊同此說。《洛陽伽藍記》(卷四城西)中記洛陽大市南的皇女臺西有河陽縣,臺東有侍中侯剛宅。⑦《侯剛墓志》載其“薨于洛陽中練里第”。⑧而根據《奚真墓志》記載,奚真為“河陰中練里人也”。⑨因此,中練里當屬于河陰縣,而《洛陽伽藍記》所載的“河陽縣”為“河陰縣”之誤的可能性則較大。

        河陰縣轄下,亦有都鄉(xiāng)之設置?!队钗纳颇怪尽罚ㄐ⒉昙?26年)載其為“司州河南郡河陰縣都鄉(xiāng)靜順里人”,⑩因而此時河陰縣下轄,已有都鄉(xiāng)。《元引墓志》(正光四年即523年)載,元引“太和廿有四年寢疾,卒于洛陽靜順里宅”,{11}因河陰縣于正始二年(505年)起復置,因此太和二十四年(500年)時,尚未設置有該縣,而僅在墓志中稱其卒于洛陽靜順里宅。河陰縣的都鄉(xiāng),由前文俞偉超分析,則應是河陰縣廷所在的那個鄉(xiāng),因而其位置,應在洛陽的城西。

        北朝及隋代墓志中所見的其他鄉(xiāng)名,除“中鄉(xiāng)”“中源鄉(xiāng)”“□和鄉(xiāng)”和“西鄉(xiāng)”外,其余各鄉(xiāng)都應在北魏洛陽城內。該四鄉(xiāng)的鄉(xiāng)名,均屬于葬地之名。而根據北魏當時的喪葬習俗,死者的墳塋一般皆在生者居住的聚落之外,大到都城,小至村落,均不例外。{12}因此這四鄉(xiāng)的位置,恐怕難在洛陽的內城或是附郭之內。

        總結來說,通過檢閱北朝及隋大業(yè)二年(606年)以前的墓志,可知北魏時的“京師”下轄有洛陽和河陰二縣。且二縣的縣廷及都內首鄉(xiāng)——“都鄉(xiāng)”,應分別位于都城的東部和西部。通過墓志及文獻記載,可知兩縣在“都鄉(xiāng)”之外,尚有其他鄉(xiāng)的設置,且就目前所知,部分應在城內,部分則應在城外。

        本文主要討論了有關北魏洛陽城中“里”“坊”“鄉(xiāng)”空間的基本問題,并在前人研究之基礎上,就其時都城居民生存、生活之地域情況做了詳細的考辨。學術界長期以來在北魏洛陽城里坊數目的問題上眾說紛紜,筆者欲借此文,試作厘清。

        北魏里坊制度多為學者所關注、研究,一般認為它在中國古代城市發(fā)展史中占有獨特的地位。然除卻這些宏觀方面的認識,從微觀角度來看這座城市:這種接近封閉式、制度化管理模式①下的居民生存空間,帶給其間民眾以怎樣的日常生活?而這種嚴格規(guī)劃與管理下的生活,又曾經如何影響與塑造了這座城市內在的精神面貌?里坊制度的設置與城市功能的體現(xiàn)息息相關,一個不夠開放的城市往往帶來不夠自由的生活空間與不夠充分的人際交流。商業(yè)活動受到區(qū)域與時間的限制(如“市”之地點設置有固定的安排,開閉時間亦有規(guī)定);皇室階層、王公貴族,與市民百姓等級森嚴地分塊居住于城中,以坊墻為屏障隔離著彼此。因可想象,在這種相對封閉的里坊空間下,城市缺乏公共交流的場所,缺乏娛樂休閑的區(qū)域。因此諸如寺院等一類公共場所,便有了它存在與蓬勃發(fā)展的理由和契機。寺院提供給都城民眾以觀光游覽的地域;提供給民眾討論時事、交流日常生活的地點;寺院設有講經活動,教授人們知識,并成為人們尋求心靈安慰的場所,等等。到北魏后期,如孝明帝、靈太后時期,出現(xiàn)有寺院不斷侵占街道、毀坊開門之現(xiàn)象,恰似說明都城中之里坊制度,已不斷受到民眾生活需求之挑戰(zhàn)。人們需要更多的公共交流場所,城市需要更多的活力與生氣,都城里坊制度與機能的改變顯然成為當時之一趨勢,于其時之文獻中偶有體現(xiàn)。

        以上即是本文論述之一重要目的。通過對北魏洛陽城市居民生存空間的了解,我們才能對其間人們的日常生活有所理解,才能就寺院等這類公共空間的蓬勃發(fā)展,找到現(xiàn)象背后的原因。筆者希望能在日后的研究中,獲得更多的啟發(fā)與開拓。

        【作者簡介】周胤,重慶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史學研究中心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歷史城市地理、魏晉南北朝社會生活史、早期中國佛教史。

        【實習編輯:楊博】

        Abstract: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review and explore the Li-fang System & Xiang-li System of Luoyang City, the Northern Wei Dynasty. Based on the previous studies, this article makes a detailed research on the living area of capital residents at that time. For a long time, there have been different opinions on the number of li and fang in Luoyang City, and in this paper, I try to make it clear. By understanding the living space of residents in Luoyang in the Northern Wei Dynasty, we can have some understanding of peoples daily life during that period and find out the reasons behind the booming development of such public space as temples and so on. I hope to get more inspir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research.

        Key Words: The Northern Wei Dynasty, Luoyang City, Li-fang System, Xiang-li System, Urban Space

        猜你喜歡
        北魏城市空間洛陽
        洛陽關(中篇小說)
        紅豆(2022年9期)2022-11-04 03:14:14
        洛陽正大劇院
        “立法為民”的洛陽實踐
        人大建設(2019年9期)2019-12-27 09:06:20
        洛陽自古繁華
        海峽影藝(2019年1期)2019-06-24 07:36:48
        淺談高層建筑設計與城市空間
        北魏樂籍制度考
        黃鐘(2016年3期)2016-12-26 12:42:41
        淺談北魏以來莊浪地區(qū)的石窟營建
        青春歲月(2016年20期)2016-12-21 14:07:44
        孝文帝爵制改革后的北魏散爵封地
        古代文明(2016年4期)2016-11-14 22:54:28
        中國元素在城市空間中的運用研究
        區(qū)域特色文化與城市空間的景觀語言生產
        江淮論壇(2016年5期)2016-10-31 17:08:50
        亚欧免费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最爽无遮挡行房视频| 成人小说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国产一级片内射老| 人妻乱交手机在线播放| 欧美婷婷六月丁香综合色| 中文字幕日产人妻久久| 免费蜜桃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欧美人与动人物牲交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观看| 曰韩无码无遮挡a级毛片|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亚洲AV无码日韩综合欧亚| 亚洲丰满熟女乱一区二区三区| 男人扒开添女人下部免费视频| 8888四色奇米在线观看| 亚洲红杏AV无码专区首页| 在线国产激情视频观看|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va白人极品| 国产精品大屁股1区二区三区| 亚洲小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aa片| 国产精品福利视频一区| 久久久精品中文无码字幕| 国产专区国产精品国产三级| 爱性久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青草免费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日韩精品| 亚洲av色香蕉一区二区三区| 性一乱一搞一交一伦一性| 丰满人妻一区二区乱码中文电影网 |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天美传媒| 熟女少妇在线视频播放| 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演员表| 久久精品蜜桃美女av| 97碰碰碰人妻无码视频|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亚洲成在人网av天堂| 日韩中文字幕不卡在线| 亚洲欧美精品su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