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思霖
我很喜歡淡淡的日子。從紅日初升到夕陽西下,在淡淡的日子中,時光放慢了腳步,散著微光,滲出香氣,引誘著人們,回到故鄉(xiāng)。
江油最香的,要數(shù)辣子香了吧?是早晨的米粉,中午的啞巴兔兒,抑或是晚上的荷葉粥、圓子湯?艷陽高照,照得人們汗流浹背,連麻將都不搓的時候,家家戶戶就飄出了辣子的香氣來。婆婆掛在學校矮墻上暴曬的辣椒已經(jīng)被姥爺炒進了兔肉和茄子里。茄子外皮油亮亮的,很脆,餡兒則又軟又糯,在一片麻辣中冒出蔬菜的清爽來,很好吃。配上熱米飯,真是最美的事。辣子香,恐怕是深深烙印在每個四川人的記憶里的。在柔軟的心尖上,我總記得姥爺燒的辣茄子——卻無關懷人,無關思鄉(xiāng)。
早晨,一點薄霧還沒有散去時,梔子花香便悄然從簾子底下躥進房間了。自己家養(yǎng)的梔子花,每天早上都可以去掐一些回來,放在書桌上。白色嬌軟的花瓣上尚還帶著露水,讓人想起林徽因的詩,汪曾祺的文章。在桌上寫完作業(yè)了,將作業(yè)本子一合攏,第二天再打開還能聞見香味兒。到了廣州,也在芳村見過梔子花——偏是香,但香得不對勁兒似的,始終是沒有那細水長流的感覺吧。
還有什么味兒的話,是淺淺的墨香。上寫字課的時候,很安靜。大家都待在一個小小的屋子里,一個姓董的女老師教。她很和氣,教得也好,險些就要將我寫字的姿勢糾回來,但上了初中,字又倒回去許多。她很悉心地教,同學們也很用心地寫,只有屋子外汽車的聲音,淡淡的墨香穿梭在默默之中。去年再回去碰見董老師,猛地發(fā)現(xiàn)她衰老了許多——白發(fā)已漸漸蓋過了黑色了。而她周遭的墨香,卻一如既往地香著。
布料的味道不知道是不是香,但我覺得是好聞的。小時候,姥爺帶著我去打睡衣,叫我選布料的時候,我就可以一頭扎進瀑布般垂落的布料子里,聞見花布的味道——塵土、棉布、檀木、卷尺的味道,沾一點隔壁春卷店里的醋味兒。買了布,打好睡衣回家穿,軟軟的,香香的。
而今我已聞過了許多香味——好茶、好米、好辣椒、好墨水、好布料,但在這些味道當中,我找不到當初淡淡的日子中的味道??傉f生活更好了——是的,我承認,但有時仍會懷念淡淡的時光中的幾縷香味。
當然,在漫漫長夜中鼓舞著我的,也是這縷香——令我去奮斗追逐的香,我也想永遠溺在這香之中不出來,但那樣香味便失去了意義。我離開故土,是為了使香永久地傳下去,我要為這香味奮斗下去。
寫到這兒的時候,我抬起頭,肚子餓了。
待會兒去食堂添一勺不算好吃的辣椒吧?
(指導老師:馮美霞)
淡淡的日子,深深的記憶
這篇作文,全篇圍繞的,就是標題中的兩個點,一個是“淡淡的”,一個是“香”。
辣子的香,梔子花的香,墨香,布料的香……而這些所有作者懷念的香,都是故鄉(xiāng)獨有的香,如作者所說,如今,雖然“我”可以聞到更好的香,過更好的生活,可是,“我”卻總是懷念過去淡淡日子里的那幾縷香味。過去的日子是淡淡的,也是慢慢的,慢時光里人才可以細品生活的每一種味道,也因此而銘刻在記憶里,久久不能散去。(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