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慶玲,李志剛
(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988 醫(yī)院 急診科,河南 鄭州 450000)
三叉神經痛是臨床較為普遍的一種腦神經疾病,發(fā)病年齡在27~88 歲,其中近80%的病例發(fā)生在40 歲以上[1,2]。三叉神經痛不但有劇烈的疼痛感而且會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甚至是生命安全,復發(fā)性三叉神經痛較原發(fā)性三叉神經痛的治療難度更大,在飲食、說話的過程中都會產生疼痛,并且具有反復性的特征,因此在臨床上復發(fā)性三叉神經痛的治療一直被廣泛關注著[3,4]。卡馬西平常用于治療三叉神經痛,雖然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但是也存在較多的不良反應,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加巴噴丁是一種新型的抗癲癇藥物,有研究證明加巴噴丁在治療神經病理疼痛中療效顯著[5]。本次研究為探索治療復發(fā)性三叉神經痛的最佳藥物,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解放軍988 醫(yī)院收治的100例復發(fā)性三叉神經痛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n=50)和觀察組(n=50)。其中,對照組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齡49~76 歲,平均年齡(61.3±5.1)歲;觀察組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齡51~77 歲,平均年齡(62.8±4.8)歲。2 組患者的基本資料水平相當(P>0.05)。
二、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結合臨床癥狀以及既往病史確診為復發(fā)性三叉神經痛,無藥物過敏史[6]。排除標準:排除神經系統疾病、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血液病、顱內感染、頭面部外傷的患者。
三、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通過口服卡馬西平片進行治療。第1 周服藥情況:第1d 100mg/次,1 次/d;第2d 100mg/ 次,2 次/d;第3~7d 100mg/次,3 次/d;第2 周服藥情況:200mg/次,3 次/d。從第3 周開始根據患者的疼痛情況、服藥后的反應以及患者耐藥情況逐漸增減藥量,連續(xù)治療1月。觀察組患者通過口服加巴噴丁進行治療。第1 周服藥情況:第1d 300mg/次,1 次/d;第2d 300mg/次,2 次/d;第3~7d 300mg/ 次,3次/d;第2 周服藥情況:600mg/次,3 次/d。從第3 周開始根據患者的疼痛情況、服藥后的反應以及患者耐藥情況逐漸增減藥量,連續(xù)治療1月。
四、觀察指標 1.比較治療前后2 組患者的VAS(患者疼痛視覺模擬量表)評分,VAS 評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疼痛程度越劇烈。2.比較治療結束后,2 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療效評判標準:顯效:疼痛評分下降大于75%;有效:疼痛評分下降50%~75%;無效:疼痛評分下降小于50%??傆行?(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3.比較2 組患者在治療后的不良反應(頭暈、出血、面部腫脹麻木以及復視等)發(fā)生率。
五、統計學方法 選擇SPSS22.0 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的數據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一、治療結束后臨床療效的比較 如表1,治療后,觀察組總有效率(92.0%)較對照組(72.0%)更高,差異對比有顯著性(χ2=5.400,P<0.05)。
二、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治療結束后,對照組中有出現不良反應的患者有20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40.0%;觀察組中出現不良反應的患者有5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0.0%,對照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高于觀察組(P<0.05)。
三、治療前后的VAS 評分比較 2 組患者的VAS 評分在治療前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治療后2 組的VAS 評分與治療前比較顯著降低且觀察組較對照組更低(P<0.05),見表2。
討論 三叉神經痛是臨床上的常見病,復發(fā)性三叉神經痛是指三叉神經痛患者在進行手術治療后病情再次復發(fā)。其發(fā)病機制復雜,臨床癥狀嚴重,發(fā)作時常伴隨劇烈疼痛感,如果沒有安全有效的治療方式可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7]。復發(fā)性三叉神經痛的反復發(fā)作給患者的心理帶來嚴重影響,造成患者抑郁以及焦慮等不良情緒,嚴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選取安全有效的治療復發(fā)性三叉神經痛的藥物是醫(yī)學研究人員亟待解決的問題[8]。
表2 治療前后VAS評分(±s,分)
表2 治療前后VAS評分(±s,分)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時間點 VAS(分)對照組 治療前 6.37±1.21治療后 4.84±1.06#*觀察組 治療前 6.34±1.23治療后 3.12±0.72#
卡馬西平作為臨床常見的抗精神病類藥物,有抗暈厥、抗神經痛的作用,通過口服卡馬西平可以治療三叉神經痛,其作用機制主要是通過降低細胞的興奮性、神經細胞膜對Na+、Ca2+的通透性從而抑制三叉神經痛,同時卡馬西平還可以治療脊髓癆的閃電樣痛、創(chuàng)傷后的神經痛以及皰疹后的神經痛,研究發(fā)現,患者在服用卡馬西平的過程中常出現耐藥性且出現惡心、嘔吐、復視等不良反應,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長期用藥有一定的局限性[9]。加巴噴丁能夠發(fā)揮氨基丁酸類似物的作用,能夠有效的緩解患者神經病理性疼痛可廣泛應用于癲癇、神經痛、慢性疼痛等疾病的治療中[10]。加巴噴丁的作用機制主要是:加巴噴丁屬于γ- 氨基丁酸(GABA)的衍生物,可以與N- 甲基-D- 天冬氨酸(NMDA)受體結合,起到緩解疼痛的作用;通過減少鈣離子內流從而降低中樞神經系統的敏感,抑制外周損傷神經的異常放電,阻斷病理性神經系統疾病。有研究證明,加巴噴丁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新陳代謝率,在患者體內實行屏障,提高與患者腦組織的結合程度,抑制神經傳導,從而提高治療效果,抑制不良反應的發(fā)生,因此臨床療效更好[7]??R西平可以有效抑制大腦的高頻放電,從而對三叉神經痛進行干預。加巴噴丁是γ- 氨基丁酸的類似物,可以有效抑制周圍神經系統的傳導,并通過血腦屏障產生GABA 樣抑制作用,從而發(fā)揮鎮(zhèn)痛作用。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的VAS 評分與治療前比較顯著降低且觀察組較對照組更低(P<0.05)。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92.0% VS 72.0%)(P<0.05),說明加巴噴丁與卡馬西平均能有效緩解患者疼痛,但加巴噴丁的臨床效果優(yōu)于卡馬西平。觀察組中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10.0%)顯著低于對照組(40.0%)(P<0.05),說明服用加巴噴丁不良反應較少,在安全性方面,加巴噴丁顯著優(yōu)于卡馬西平,其主要原因是加巴噴丁藥物吸收率高,經腎臟和肝臟代謝且在代謝過程中無參與作用。
表1 治療結束后臨床療效的比較
綜上所述,加巴噴丁治療復發(fā)性三叉神經痛的療效更佳,且不良反應少,能顯著緩解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值得在臨床上廣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