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秀琴
(安陽縣人民醫(yī)院內三科 河南安陽455133)
急性腦梗死病理學變化是供血的頸動脈突然中斷導致腦組織壞死,引起腦供血中斷根本原因是動脈粥樣硬化和血栓的形成,由于患者血脂高、血流動性差等血流變異常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發(fā)生,調節(jié)血脂是降低動脈粥樣硬化發(fā)生的關鍵[1-2]。阿托伐他汀是臨床常用調脂藥物,它具有良好調脂作用,同時它還具有降低脂蛋白水平、改善內皮功能、穩(wěn)定斑塊、抗血栓等多種作用,然而臨床對于該藥的劑量選擇缺乏統(tǒng)一標準[3-4],基于此,本研究對急性腦梗死患者分別采用兩種劑量治療,旨在分析不同劑量阿托伐他汀治療急性腦梗死的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8月-2019年10月收治的119例急性腦梗死患者,隨機數字表法分為2 組。納入標準:全部患者經頭顱CT、磁共振掃描檢查,符合急性腦梗死診斷標準[5];發(fā)病時間<48h,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排除標準:排除藥物禁忌癥,排除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患者,排除合并惡性腫瘤及凝血功能障礙者等。對照組59例,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30例;年齡范圍45~80 歲,平均年齡(60.15±1.83)歲;平均神經功能缺損(NIHSS)評分(9.84±2.76)。觀察組60例,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29例;年齡范圍50~78 歲,平均年齡(62.31±1.67)歲;平均NIHSS 評分(9.95±2.58),2 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二、方法 2 組患者均接受阿托伐他汀鈣片治療,睡前溫開水送服,對照組患者接受高劑量治療,即30mg/d,觀察組患者接受低劑量治療,即20mg/d,2 組均持續(xù)治療6月。
三、觀察指標 ⑴觀察2 組治療后臨床療效:依據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進行評價。痊愈:治療后NIHSS 評分降低90%以上;有效:治療后NIHSS 評分降低50%~89%;顯效:治療后NIHSS評分降低20%~49%;無效:治療后NIHSS 評分降低19%以下。⑵對比2 組治療前后NIHSS 評分。⑶分別于治療3、6月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檢測2 組患者動脈IMT 值。⑷記錄治療6月后患者復發(fā)發(fā)生率。
四、統(tǒng)計學方法 通過SPSS12.0 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查,用χ2檢驗計數資料。P<0.05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果 一、2 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 對照組痊愈19例,有效18例,顯效18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93.22%。觀察組痊愈20例,有效19例,顯效17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4.92%,2 組患者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二、2 組NIHSS 評分對比 2 組治療后NIHSS評分均較同組治療前降低(P<0.05),且觀察組NIHSS 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三、2 組動脈IMT 比較 治療3月后2 組IMT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6月后觀察組IMT 顯著降低且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四、2 組治療后復發(fā)率對比 對照組治療后發(fā)生短暫性腦缺血6例,再發(fā)腦梗死10例,復發(fā)率27.12%,觀察組治療后發(fā)生短暫性腦缺血5例,再發(fā)腦梗2例,復發(fā)率11.86%,觀察組復發(fā)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討論 動脈粥樣硬化是腦梗死病理學基礎,患者血脂升高、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流動性差等因素,進而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發(fā)生,而調節(jié)血脂是降低動脈粥樣硬化發(fā)生的關鍵[6]。阿托伐他汀屬HMG-COA 還原酶抑制劑,水解后在體內通過抑制限速酶羥甲戊二酰輔酶A 還原酶,從而阻止膽固醇合成,促進低密度脂蛋白受體合成,使血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從而達到調節(jié)血脂作用,是目前臨床常用調脂藥物[7-8]。
本次研究中,對2 組腦梗死患者,給予不同劑量的阿托伐他汀,治療后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由此得出,阿托伐他汀的療效并不能根據劑量的升高而升高,劑量得到一定水平后療效也到達峰點。2 組患者治療6月后觀察組NIHSS 評分較治療前顯著降低,由此可見20mg/d 阿托伐他汀治療,顯著促進患者神經功能恢復。動脈粥樣硬化在血脂高、血壓高、血糖高等因素下,引起血流動性差、血粘稠度高、脂質成分不斷沉淀,加之各種炎性細胞侵襲血管內皮,進而發(fā)病。阿托伐他汀通過抑制膽固醇的合成,使血液粘稠度降低、血流動性提高,改善血管狹窄,進而減少動脈粥樣硬化發(fā)生,從而改善腦部供血,恢復神經功能[9]。
表1 2 組NIHSS 評分對比[(±s),分]
表1 2 組NIHSS 評分對比[(±s),分]
時間 對照組(n=59)觀察組(n=60)治療前 9.84±2.76 9.95±2.58治療后 5.07±1.14 3.93±1.09
表2 2 組動脈IMT 對比[(±s),mm]
表2 2 組動脈IMT 對比[(±s),mm]
組別 治療6月治療前1.48±0.06 1.49±0.09治療3月1.37±0.07 1.36±0.05對照組 1.35±0.05觀察組 1.18±0.03
動脈腔- 內膜界面與中膜- 外模界面之間的距離稱為動脈IMT,IMT 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增加,它不僅能反映動脈內部狀況,還是全身動脈粥樣硬化進展的標志,而心腦血管病重要危險因素便來源于此。動脈IMT 增高可預示腦梗死復發(fā),阿托伐他汀通過各種機制降低血內膽固醇、LDL水平,使斑塊體積縮小,增加穩(wěn)定性,另一方面通過抗炎、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降低動脈IMT,從而預防腦梗死復發(fā)。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治療6月后動脈IMT 顯著較治療前降低且低于對照組,且短暫性腦缺血、再發(fā)腦梗死病發(fā)率顯著低于對照組。此結果與張志杰研究結果相符。
綜上所述,阿托伐他汀不僅對急性腦梗死患者具有較好調脂作用,長時間治療后還可降低勁動脈IMT,降低腦梗死復發(fā)趨勢,療效顯著,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