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白雪
(黑龍江省七臺河市人民醫(yī)院,黑龍江 七臺河)
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主要涉及到胃癌、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并發(fā)破裂出血、食管癌、胃十二指腸潰瘍等原因[1]。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普遍為男性,一般癥狀是以黑便、嘔吐等為主。另外,臨床中老年患者較多,其主要是因為體質與血管彈性方面的變化導致出血程度較高,同時止血時的難度也比較高[2]。對此,為了更好的提高臨床干預效果,本文簡要分析奧曲肽治療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在2016 年1 月至2019 年3 月選擇在我院接受診治的上消化道出血老年患者80 例作為案例進行對比研究。以隨機數字法方式分組,分組結果為:實驗組40 例,男性23 例,女性17 例,平均年齡46.5 歲;常規(guī)組40 例,男性25 例,女性15 例,平均年齡49.0 歲。兩組患者均存在一定程度上消化道出血癥狀,臨床基礎資料差異不突出,組間對比結果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常規(guī)組采用泮托拉唑進行治療,將40 mg 藥物加入到100 mL0.9%氯化鈉溶液中進行靜脈滴注,每天用藥2 次。
實驗組在常規(guī)組基礎上采用奧曲肽進行治療,泮托拉唑的用藥方式與常規(guī)組相同,奧曲肽選用0.1 mg 加入到100 mL0.9%氯化鈉溶液中進行靜脈滴注,每天用藥2 次。
兩組患者均治療3 d。
統(tǒng)計并對比兩組患者的止血時間和并發(fā)癥狀況。
本次研究應用SPSS 19.0 軟件實現對所有數據的統(tǒng)計、總結以及分析對比,用(%)對計數數據進行表示,并用χ2檢驗,計量數據以()表示,t 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實驗組患者的止血時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相對于常規(guī)組而言存在明顯優(yōu)勢,數據差異突出,達到統(tǒng)計學標準(P<0.05),具體數據見表1。
表1 止血時間與并發(fā)癥對比, (n, %)]
表1 止血時間與并發(fā)癥對比, (n, %)]
組別 例數 止血時間(d)消化道穿孔 胃粘膜瘀血 慢性缺氧缺血 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實驗組 40 1.01±0.42 0 0 0 0常規(guī)組 40 2.12±0.13 1 1 1 7.5 P <0.05 <0.05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屬于臨床中比較常見的危重癥,因為病因復雜、病情變化速度快以及病死率較高,臨床中急診時必須做好正確的急救處理以及合理的藥物選擇,在實現快速止血的同時保障患者的康復效益,為后續(xù)原發(fā)病提供有效的治療支持[3]。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是以肝硬化門靜脈高壓所導致的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導致破裂或消化性潰瘍與急性糜爛性出血胃炎等。雖然止血的措施比較多,但是藥物治療仍然屬于主要方式,其主要原理在于抑酸與降低消化酶活性,從而實現凝血與血痂的形成,達到止血的療效。
泮托拉唑屬于十二指腸潰瘍、胃潰瘍以及急性胃粘膜病變所導致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疾病,但是在臨床用藥中具備一定的負面影響,例如惡心、嗜睡以及肌肉疼痛等,大劑量的采用泮托拉唑時患者會發(fā)生轉氨酶提升、心律不齊、腎功能改變以及粒細胞降低等癥狀[4]。
奧曲肽屬于人工合成的8 肽生長抑素,除了具備14 肽生長抑素的全部活性以外,同時還延長了藥物的半衰期,所以也被當做是一種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治療藥物,屬于制酸劑的一種,其主要是因為奧曲肽可以有效的抑制胃酸、胃泌素以及胃蛋白酶的分泌,對于胃酸分泌的抑制作用和質子泵抑制劑的抑制原理基本相似,奧曲肽可以有效的優(yōu)化胃粘膜的血液供應效果,同時對胃腸道黏膜的保護作用突出,可以有效的改善和修復黏膜,所以在臨床中結合應用奧曲肽不僅可以保障出血癥狀的及時控制,同時還具備較高的治療安全性,對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有著較高的治療適應性。
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的止血時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相對于常規(guī)組而言存在明顯優(yōu)勢,數據差異突出,達到統(tǒng)計學標準(P<0.05)。這一結果充分證明奧曲肽對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有著較高的治療效益,可以作為臨床常規(guī)治療藥物。
綜上所述,奧曲肽治療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效果突出,能夠有效加快和改進止血效果,可以更好的提高患者康復效益,值得在臨床中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