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云,張志功,趙小香,陳秀青
(山西長平煤業(yè)有限責任公司王臺醫(yī)院,山西 晉城)
高血糖是由于胰島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損,或兩者兼有而引起,而糖尿病是一組以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1]。糖尿病患者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其血糖含量,長期存在的高血糖,最終會導致出現(xiàn)眼、腎、心臟、血管、神經(jīng)等各種組織的慢性損害及功能障礙。經(jīng)有關臨床資料統(tǒng)計顯示,大部分糖尿病患者由于對糖尿病相關知識不甚了解,對疾病預后產(chǎn)生了悲觀失望情緒,不能積極配合臨床治療及護理,最終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2]。因此,如何使糖尿病患者積極主動地接受系統(tǒng)治療與護理服務,提高自我管理與自我防護能力,對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為探討全程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價值,現(xiàn)將來我院急診住院的60 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資料報告如下。
抽取來我院急診住院的60 例糖尿病患者均為2 型糖尿病的患者,均符合WHO 關于2 型糖尿病的相關診斷標準[3],入院前均未接受過正規(guī)、系統(tǒng)的糖尿病相關健康教育,入院時所有患者均為神志清醒、思維正常者。其中,男性38 例,女性22 例;年齡為55~68 歲,平均60 歲;病程6 個月至14 年,平均8.5 年。隨機平均分為兩組,即對照組與觀察組,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有可比性。
(1)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健康教育模式,即無固定形式及時間,隨機告知患者居住環(huán)境的合理溫度和濕度、有關糖尿病患者的飲食注意事項、合理用藥的時間、方法及復查時間等,對患者進行定期的血壓及各項生命體征檢測。(2)觀察組給予全程健康教育模式:①組建健康教育模式中心:抽調掌握糖尿病專業(yè)知識的醫(yī)護人員參與組成全程健康模式醫(yī)護小組,強化小組醫(yī)護人員關于糖尿病知識的培訓學習,在科室活動室內設置關于糖尿病知識的文化墻等。②進行入院評估:了解前來就診患者的綜合信息及切實需求,為所有就診患者建立全面的個人健康檔案,建立患者及家屬微信群。③制定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路線:熱情接待前來就診的患者,主動與患者交流,在與患者及家屬的溝通中要體現(xiàn)出對患者的關懷體貼,同時注意保護患者的隱私,不隨意議論患者個人隱私,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給予不同程度的心理疏導,消除患者恐懼及焦慮等不良情緒,詳細為患者及家屬講解或利用微信公眾宣傳號轉發(fā)糖尿病的相關知識、保健常識、自我護理中需要注意的事項等。④飲食教育:告知患者飲食治療對疾病恢復的重要性,根據(jù)患者的喜好幫助并監(jiān)督患者養(yǎng)成科學合理的飲食習慣,制定合理的飲食計劃,即少量多餐,飲食盡量以清淡為主,合理搭配脂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的結構和比例,多食用奶、蛋類、魚、蝦、黃豆、大青豆和黑豆等食物,切勿食用飽和脂肪酸以及膽固醇含量過高的食物,禁食牛油、豬油、油炸膨化等高熱食品。⑤鍛煉教育:根據(jù)患者不同的體質情況,為其制定科學的鍛煉計劃,督促并監(jiān)督患者循序漸進地實施鍛煉計劃,但要注意防止因過度鍛煉大量消耗能量而出現(xiàn)低血糖現(xiàn)象。⑥用藥教育:告知患者藥物治療的作用、原理、可能出現(xiàn)的副作用及合理用藥的重要性,告知患者用藥的時間及用量,監(jiān)督患者合理用藥,教與患者血糖自我監(jiān)測的方式,囑其適時進行血糖自我監(jiān)測。⑦院外指導:患者出院后繼續(xù)進行健康教育,電話隨訪每周至少1 次,上門隨訪每月至少1 次,在與患者交流中耐心解答患者自我護理中存在的疑問,糾正患者生活中存在的加快糖尿病進程的危險因素。對兩組患者均隨訪3 個月后再進行對比分析。
觀察組患者餐后2 h 血糖為(7.41±1.34)mmol/L、空腹血糖為(6.12±0.45)mmol/L;對照組患者,餐后2 h 血糖為(10.12±1.29)mmol/L、空腹血糖為(7.86±1.14)mmol/L。觀察組患者糖尿病知識掌握良好率、自我管理能力良好率、生活質量(依據(jù)SF-36 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分,總分35~145分,其中,軀體功能10~30 分、總健康5~25 分、生命力4~24分、情感角色3~6 分、心理健康5~30 分、軀體角色4~8 分、肌體疼痛2~12 分、社會功能2~10 分,分為良好、一般、差三個等級[4])、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均優(yōu)于對照組,見下表1。
觀察組患者在護理期間的不良事件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治療期間均未出現(xiàn)低血糖現(xiàn)象,治療期間出現(xiàn)惡心、嘔吐等胃腸道不良反應1 例,經(jīng)換藥后癥狀消失,不良事件發(fā)生率為3.3%;對照組治療期間出現(xiàn)低血糖者1 例,治療期間出現(xiàn)惡心、嘔吐等癥狀者3 例,出現(xiàn)輕微皮疹者1 例,不良事件發(fā)生率為16.7%。
表1 兩組患者的血糖控制、糖尿病相關知識、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質量、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情況比較表(n)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水平隨之不斷提高,生活方式有了明顯的改變,因而有不科學飲食作息習慣的人數(shù)呈增長趨勢,導致糖尿病的發(fā)病率也呈現(xiàn)出明顯升高趨勢[5]。目前,臨床中尚無完全根治糖尿病的方法,只有通過合理的健康教育模式干預來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從而改善患者的病癥[6]。因此,合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應用對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以往實施的常規(guī)健康教育模式,雖然可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患者控制血糖水平,能夠取得一定的療效,但由于常規(guī)健康教育模式干預是在醫(yī)院內進行的,時間較短,具有較高的波動性與隨機性,缺乏針對性與有效性,患者無法全面而詳細地了解糖尿病的相關知識,不能全面配合治療及護理工作的進行,導致無法滿足臨床需求,不能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7]。
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實施的護理干預,能夠對患者進行24 h 的全方位嚴密監(jiān)護護理,可對患者實施有關糖尿病知識的全面宣教、指導,讓患者充分掌握糖尿病的相關知識及控制方法,對患者進行的心理、飲食、鍛煉等多方面的教育,可有效地幫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緒,建立良好的治療心態(tài),改善患者的不良生活習慣,有助于血糖水平的控制,提高了對疾病的控制效果,減少了并發(fā)癥的發(fā)生[8]。
綜上所述,全程健康教育模式的應用有助于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有利于控制患者的血糖、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提高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有效地降低護理期間的不良事件發(fā)生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