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兵
(吉林省婦幼保健院(吉林省產科質量控制中心),吉林 長春)
嬰幼兒階段是每個人的成長發(fā)展中非常重要的階段[1]。兒童的氣質、品格與個性等都是在嬰幼兒階段慢慢形成的,嬰幼兒的早期發(fā)育將對兒童后期的生活與學習有重要影響[2]。因此,對嬰幼兒實施正確的兒童保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3]。本文通過對觀察組和對照組的86 例嬰幼兒的觀察研究,探討嬰幼兒實施正確的兒童保健對早期發(fā)育的影響效果分析,現報道如下。
將我院2018 年4 月至2019 年4 月出生的86 例嬰幼兒作為研究對象,將嬰幼兒隨機分為兩組,即對照組43 和觀察組43 例。對照組對嬰幼兒未實施正確的兒童保健,觀察組對嬰幼兒實施正確的兒童保健。對照組嬰幼兒中22 例女性,21例男性,年齡1.2~3.6 歲,平均(2.36±0.24)歲。觀察組嬰幼兒中20 例女性,23 例男性,年齡1.4~3.4 歲,平均(2.28±0.32)歲。兩組嬰幼兒關于性別及年齡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所有嬰幼兒對本研究均完全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我院倫理委員會對本研究批準研究。
觀察組對嬰幼兒實施正確的兒童保健,主要護理措施如下。
目前,在天然藥物學基礎教學中,中藥口袋標本已經成為學生重要的學習工具。走進藥劑班,就可聞到濃濃的中藥味,課間經??匆妼W生拿著口袋標本在認藥,這對提升教學實效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但在應用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有待改進。
(1)營養(yǎng)指導:護理人員囑咐家屬在嬰幼兒出生6 個月內應盡可能采用母乳喂養(yǎng),若嬰幼兒家屬不能采用純母乳喂養(yǎng)方式,應選擇適合的配方奶粉進行喂養(yǎng)。指導家屬在嬰幼兒6 個月后,可適當增添輔助性食物,嬰幼兒在斷奶后需保證蛋白質的攝入量充足,同時可針對嬰幼兒的具體情況,適量攝入維生素類、多糖類與全谷類等營養(yǎng)物質,保證嬰幼兒的營養(yǎng)需求,提高嬰幼兒的免疫力。
這里函數u=與u=-的圖像分別為一段拋物線AB、CD。見圖2。于是問題化歸為向上平移圖像CD,使其與圖像AB相交至相切時,y的取值范圍問題,設切點為E(x0,y0),則拋物線AB、CD在x=x0處切線斜率相等。
將得出的嬰幼兒數據,使用SPSS 18.0 軟件進行針對性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t 和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顯著,研究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早期教育:嬰幼兒大腦發(fā)育的重要階段在0~3 歲,這一時期應做好嬰幼兒的大腦開發(fā)。護理人員需根據嬰幼兒及家庭的實際情況,制定針對性的早期教育方案。早期教育訓練內容主要包括嬰幼兒的語言、感知、社交與運動等方面,促使嬰幼兒獲得身體健康與智力水平的全面發(fā)展。
從藝術本體觀察,臨清架鼓是一種純打擊樂形式,一般由24面鼓、8面點鑼和兩面大鑼組成。鼓鑼的大小形狀與一般的形制不同。鼓直徑約54厘米,鼓面為牛皮,內裝有鋼絲膽,音色洪亮;鑼為銅質,直徑在15厘米左右。演奏者左手持鑼,右手拿錘,出手干凈利落,發(fā)聲響脆。此外還有“頭號大鑼”,直徑可達1米到1.5米,演奏時需要兩人肩抬手敲,音色樸渾厚重。講究的“架鼓隊”十分注重細節(jié),鼓槌要求用檀木或棗木做成,長為34厘米,直徑3至5厘米,老藝人們認為只有如此講究才可能演奏出符合需要的效果。
本文針對裂隙巖基上修筑土石壩這種特殊滲流區(qū)域,根據裂隙系統(tǒng)與連續(xù)介質系統(tǒng)交界處節(jié)點水頭一致的原則,將裂隙系統(tǒng)和連續(xù)介質系統(tǒng)的單元傳導系數矩陣組集在一起,形成裂隙-連續(xù)介質整體耦合滲流剛度矩陣,然后對整體方程求解滲流場。編制了裂隙-連續(xù)介質耦合滲流分析程序,算例驗證了程序的可靠性。
(2)疾病防治:護理人員囑咐家屬盡早對嬰幼兒的相關疾病進行篩查。醫(yī)院定期開展疾病防治知識宣傳工作,加強對家屬的嬰幼疾病防治教育,比如貧血、佝僂病與腹瀉等相關病癥,詳細向家屬介紹常見疾病的預防方式、處理措施與常規(guī)保健法等。囑咐家屬日常做好嬰幼兒保暖工作,定時清潔嬰幼兒皮膚。
通過對兩組嬰幼兒的智力發(fā)育水平進行比較,觀察組嬰幼兒的智力發(fā)育指數評分與心理運動發(fā)育指數評分明顯比對照組更高,觀察組嬰幼兒的智力發(fā)育水平更高,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記錄觀察組與對照組嬰幼兒的疾病發(fā)生情況與智力發(fā)育水平。其中嬰幼兒的疾病發(fā)生情況主要包括腹瀉、感冒與貧血等方面。智力發(fā)育水平主要包括智力發(fā)育指數評分與心理運動發(fā)育指數評分,評分越高代表嬰幼兒的智力發(fā)育水平越高。
表1 兩組嬰幼兒的疾病發(fā)生情況比較(n, %)
通過對兩組嬰幼兒的疾病發(fā)生情況進行比較,觀察組嬰幼兒的疾病發(fā)生率為9.30%,對照組嬰幼兒的疾病發(fā)生率為25.58%,觀察組嬰幼兒的腹瀉、感冒與貧血等疾病發(fā)生率明顯比對照組更低,觀察組的護理效果更佳,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2 兩組嬰幼兒的智力發(fā)育水平比較 分)
表2 兩組嬰幼兒的智力發(fā)育水平比較 分)
組別 例數 智力發(fā)育指數 心理運動發(fā)育指數觀察組 43 114.64±8.28 120.25±8.64對照組 43 103.92±8.35 112.68±8.76 t 5.978 4.035 P 0.001 0.001
嬰幼兒階段是個人成長的基礎階段,兒童的氣質、品格與個性等都是在嬰幼兒階段慢慢形成的[4]。隨著我國經濟的發(fā)展與國民素質的提高,大部分家長逐漸重視對嬰幼兒的早期教育[5]。對嬰幼兒實施正確的兒童保健,能夠有效促進嬰幼兒身心的全面積極發(fā)展[6]。
正確的兒童保健作為一種有效的嬰幼兒早期發(fā)育護理方式,其方式主要包括囑咐家屬盡可能采用母乳喂養(yǎng),在斷奶后需保證蛋白質的攝入量充足,加強對家屬的嬰幼疾病防治教育以及實施針對性的早期教育方案等方面措施,促使嬰幼兒獲得身心的全面發(fā)展[7]。
本文通過我院出生的86 例嬰幼兒作為研究對象,對照組對嬰幼兒未實施正確的兒童保健,觀察組對嬰幼兒實施正確的兒童保健。觀察組嬰幼兒的腹瀉、感冒與貧血等疾病發(fā)生率明顯比對照組更低,觀察組的護理效果更佳,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觀察組嬰幼兒的智力發(fā)育指數評分與心理運動發(fā)育指數評分明顯比對照組更高,觀察組嬰幼兒的智力發(fā)育水平更高,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結果表示,對嬰幼兒實施正確的兒童保健在本次研究中的護理效果更加明顯,能夠有效提高嬰幼兒的智力發(fā)展水平。探討嬰幼兒實施正確的兒童保健對早期發(fā)育的影響效果分析,值得臨床推廣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