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瑋婷,吳利龍,王夢穎
(湖南中醫(y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 肖國士名醫(yī)工作室,湖南 長沙)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fā)展,人們視物如若超過了視覺功能可承受的負荷,則會出現眼部不適或伴隨全身癥狀等一系列的視疲勞癥狀,嚴重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質量,且患病的人數也逐年上升,故而視疲勞已是當代眼科醫(yī)師關注的焦點熱點之一。經過研究報道[1],視疲勞并不是獨立的眼部疾病,除了眼部疾?。ㄈ缜獠徽⒀奂」δ苷系K、干眼癥等)以外,還可由全身性疾?。ㄈ绺稍锞C合征)、精神因素(如焦慮癥)、環(huán)境因素(如視頻終端的使用)等引起,屬于身心醫(yī)學科?;颊咄ǔW杂X不能長久視物或視物模糊,常伴隨眼部酸脹痛、眼皮困倦難睜眼、干澀感、燒灼感等,嚴重者會出現頭痛頭暈、惡心欲吐、神疲乏力、煩躁郁結等全身癥狀,然而西醫(yī)治療多為滴眼藥水,臨床療效并不理想,但中醫(yī)[2]對此病的治療有一定的優(yōu)勢?,F筆者采用十全明目片聯(lián)合針刺治療該病,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收集2018 年10 月至 2019 年 12 月在湖南中醫(y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眼科就診的肝腎虧虛型視疲勞患者60例(120 眼),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0 例。治療組30例,男 17 例,女 13 例,年齡 43~70 歲,病程 10 d 至 36 個月;對照組 30 例,男 14 例,女 16 例,年齡 45~73 歲,病程 14 d 至36 個月。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西醫(yī)診斷標準
參照《視疲勞診療專家共識》[3]為依據。眼部癥狀:視物不能久視、短暫的視物模糊,干澀感、灼熱感、異物感、酸脹痛、畏光流淚;全身癥狀:頭疼目眩、惡心欲吐、不欲飲食、健忘、難以集中注意力、煩躁郁結等。
1.2.2 中醫(yī)診斷標準
參照彭清華教授編寫的《中醫(yī)眼科學》[4]為肝腎虧虛證視疲勞的依據。主癥:不能久視、短時間視物模糊、眼酸脹痛;次癥:眼部干澀、畏光流淚、異物感、眉棱骨疼痛;頭暈耳鳴、腰膝酸軟、失眠多夢、疲勞健忘;舌淡苔薄白,脈弦細。
(1)符合上述西醫(yī)及中醫(yī)的診斷標準;(2)43 歲≤年齡≤73 歲;(3)屈光不正的患者已矯正視力;(4)愿意簽署知情同意書。
(1)具有糖尿病、肝腎功能不全、免疫性疾病、精神病等全身性疾??;(2)眼部有嚴重干眼癥、瞼板腺功能障礙、器質性疾病、近期有眼部手術史的患者;(3)妊娠期、哺乳期患者;(4)藥物過敏,對針刺療法不適者。
1.5.1 對照組
施圖倫滴眼液,滴入雙眼結膜囊內,1 滴/次,每日4 次,10 d 為 1 個療程。
1.5.2 治療組
予十全明目片(本院自制藥,湘藥制字Z20080806)口服,5 片/次,3 次/d。藥物組成:熟地黃、生地黃、黃芪、枸杞子、桑葚子、覆盆子、女貞子、車前子、決明子、楮實子、菟絲子、蒺藜子,規(guī)格:0.3 g×100 片/瓶。聯(lián)合針刺治療,取印堂、精明、攢竹、絲竹空、太陽、太沖、合谷、光明等穴位,留針30 min,1次 /d,10 d 為 1 個療程。
1.6.1 明視持久度百分比測定
檢測時,檢查表與雙眼的距離按照患者平素視物所保持的適當距離不動,按照規(guī)定患者看到“品”字時為明視,倒“品”字時為不明視,檢測時間為3 min。明視持久度百分比=(明視時間/注視總時間)×100%,檢測3 次,算出平均值[5]。
1.6.2 臨床癥狀積分
以下癥狀:短時間視物模糊及不能久視、干澀感及燒灼感、眼部酸脹痛、頭暈頭痛、腰膝酸軟、失眠多夢、記憶力減退,按照無、輕、中、重等級別分別計分為 0、1、2、3。
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6]以及《臨床疾病診斷與療效判斷標準》[7]制定。治愈:眼部及全身癥狀基本消失,療效指數≥90%;顯效:眼部及全身癥狀明顯改善,60% ≤療效指數<90%;有效:眼部及全身癥狀部分改善,30% ≤療效指數<60%;無效:眼部及全身癥狀無改善或惡化,療效指數<30%。療效指數=(治療前癥狀總積分- 治療后癥狀總積分)/ 治療前癥狀總積分×100%。平均明視持久度提高≥10% 則為有效。
采用SPSS 21.0 統(tǒng)計軟件,計數資料之間比較使用χ2檢驗,以(%)表示,計量資料用t檢驗,以()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0.0%;對照組總有效率為63.33%。治療組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明視持久度百分比都有所提高(P <0.0 5),但是治療組的明視持久度百分比較對照組提高的更顯著,此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明視持久度百分比比較
表2 明視持久度百分比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相比,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相比,bP<0.05。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治療組 30 52.37±9.67 75.12±8.35ab對照組 30 54.25±8.94 67.55±7.63a
兩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癥狀積分都有所降低(P<0.05),但是治療組的臨床癥狀積分較對照組降低的更顯著,此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3。
表3 臨床癥狀積分比較(
表3 臨床癥狀積分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相比,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相比,bP<0.05。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治療組 30 15.68±7.44 6.58±7.89ab對照組 30 14.88±8.17 10.35±6.08a
視疲勞相當于中醫(yī)眼科中的“目倦”,而在中醫(yī)學中則被稱為“肝勞”,肝勞一詞多次出現在古代醫(yī)者典籍中,現代醫(yī)者總結歸納出其病機為:過度用目,損傷肝腎精血,精血化生不足,導致目失濡養(yǎng)、視物昏朦;再者眼局部氣機失調,精血不能上榮,導致筋失所養(yǎng)、調節(jié)失司,發(fā)為肝勞。故而在治療該病時,除了補益肝腎外,還應著重調理眼局部氣機[8]。
本研究采用由湖南中醫(y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肖國士教授經驗方制成的中成藥-- 十全明目片,其中熟地黃和生地黃滋腎陰、益腎精、養(yǎng)陰血,黃芪補氣養(yǎng)陰,菟絲子、枸杞子、女貞子、桑葚子補益肝腎、養(yǎng)肝明目,決明子、楮實子、蒺藜子、車前子清肝明目,全方共奏補益肝腎、養(yǎng)精益目之效。再配合中醫(yī)傳統(tǒng)特色治療-- 針刺療法[9],選取絲竹空、精明、攢竹、太陽、印堂等眼局部穴位以調暢氣機,使眼局部經絡氣機通暢、精氣可上達于目,選取太沖以補益肝腎、合谷以祛風清熱明目、光明以明目,綜合諸穴,可達行氣活血、通經活絡、明目開竅的功效。
此次臨床觀察結果顯示,治療組的總有效率明顯大于對照組(P<0.05),兩組治療后明視持久度百分比、臨床癥狀積分的對比結果也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故十全明目片聯(lián)合針刺治療肝腎虧虛型視疲勞的臨床療效顯著,肯定了中醫(yī)治療在該病臨床方面的優(yōu)勢,改善了患者視疲勞的癥狀及提高其生活質量,且安全有效,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