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興 劉愛武 康渭嵐 丘偉賢 蘇國蘭 黃偉豪(廣東同江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科 廣州 518054)
近年來,在我國生活方式、環(huán)境、飲食結(jié)構(gòu)不斷變化,肺癌的發(fā)生率顯著升高。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1],將近80%的肺癌患者為NSCLC。NSCLC是一種特殊肺癌,具有較強的侵襲性,極易發(fā)生局部浸潤、遠處轉(zhuǎn)移,預(yù)后普遍較差[2]。吉非替尼是臨床新型的抗腫瘤藥物,對機體免疫功能影響較小,且毒副作用相對較輕。本文為進一步探究吉非替尼聯(lián)合化療在晚期NSCLC臨床治療中的療效及對免疫功能影響,納入2016年6月—2018年12月收治的60例晚期NSCLC患者研究,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2016年6月—2018年12月為研究時段,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本項研究,選取本院收治的60例晚期NSCLC患者,隨機平均分為兩組。實驗組(30例):女性12例,男性18例;年齡49~75歲,平均年齡(62.52±5.44)歲;TNM 分期:21 例 III期、9例IV期。參照組(30例):女性13例,男性17例;年齡50~74歲,平均年齡(62.49±5.42)歲;TNM 分期:23例 III期、7例 IV 期。兩組相比 P>0.05,可比較。
納入標準:①均符合《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藥物治療中國呼吸領(lǐng)域?qū)<夜沧R(2016年版)解讀》[3]中對“NSCLC”診斷標準;②TNM分期在III-IV期;③預(yù)計生存期在6月以上;④均已對知情同意書簽字。
排除標準:①哺乳期、妊娠期;②中途退出;③合并其他惡性腫瘤;④合并心力衰竭、呼吸衰竭;⑤合并免疫、內(nèi)分泌、血液系統(tǒng)疾病;⑥存在酒精、藥物濫用史;⑦合并神經(jīng)病變;⑧研究前進行抗腫瘤治療。
1.2 治療方法:參照組第1天、第8天,予以1 000 mg/m2吉西他濱,于30 min內(nèi)靜脈滴注;第1~4天,予以75 mg/m2順鉑,靜脈滴注,4 w為1周期,共計治療3周期。實驗組在參照組給藥基礎(chǔ)上,予以吉非替尼,口服,250 mg/次,1次/d,4 w為1周期,共計治療3周期。
1.3 觀察指標與判定標準:①臨床療效具體判定標準[4]:CR(完全緩解):病灶完全消失,1月內(nèi)無新病灶出現(xiàn);PR(部分緩解):病灶消失50%以上,1月內(nèi)無新病灶出現(xiàn);SD(穩(wěn)定):病灶消失25%~49%,1月內(nèi)無新病灶出現(xiàn);PD(進展):出現(xiàn)新病灶。總有效率=(CR+PR)/總例數(shù)×100%。②免疫功能指標、CA50、CYFRA21-1:治療前、治療3周期后,抽取空腹靜脈血5 mL,以3 000 r/min速率離心處理10 min,10 mm離心半徑,以全自動免疫分析儀(型號:MD-IA-1000,武漢明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檢測CD3+、CD4+、CD4+/CD8+、CD8+;以 ELISA(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 CA50(糖類抗原 50)、CYFRA21-1(血清細胞角蛋白19片段),試劑均由上??ㄅ锟萍加邢薰咎峁?,一切操作謹遵相關(guān)標準。③不良反應(yīng)發(fā)生情況:統(tǒng)計用藥期間惡心嘔吐、腹瀉、血小板減少、白細胞減少發(fā)生率。
1.4 統(tǒng)計學(xué)方法:數(shù)據(jù)以SPSS26.0軟件檢驗,獨立樣本t檢驗計量資料(免疫功能指標、CA50、CYFRA21-1),以(±s)形式表示;χ2檢驗計數(shù)資料(臨床療效、不良反應(yīng)發(fā)生情況),以[n(%)]表示。P<0.05表示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2.1 對比兩組臨床療效:實驗組臨床總有效率(96.67%)明顯比參照組(70.00%)高,P<0.05,見表 1。
表1 對比兩組臨床療效[n(%)]
2.2 對比兩組免疫功能指標、CA50、CYFRA21-1:兩組治療前免疫功能指標、CA50、CYFRA21-1 比較,P>0.05;實驗組治療 3 個療程后CD3+、CD4+、CD4+/CD8+指標均明顯比參照組高,實驗組治療3個療程后CD8+、CA50、CYFRA21-1指標明顯比參照組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見表 2。
表2 對比兩組免疫功能指標、CA50、CYFRA21-1(±s)
表2 對比兩組免疫功能指標、CA50、CYFRA21-1(±s)
注:治療前、治療3個療程后組內(nèi)對比,aP<0.05;治療前、治療3個療程后組內(nèi)對比cP>0.05;治療3個療程后組間對比,bP<0.05。
組別 時間 CD4+(%)CD8+(%)CD3+(%)CD4+/CD8+(%)CA50(U/mL)CYFRA 21-1(ng/mL)治療前實驗組(n=30) 治療3個療程后治療前參照組(n=30) 治療3個療程后38.26±1.52 38.14±1.24bc 38.29±1.52 30.25±1.11a 31.26±2.62 28.16±1.41bc 31.29±2.52 31.16±2.52a 58.26±5.62 57.92±5.59bc 58.33±5.59 51.16±2.44a 1.28±0.62 1.22±0.42bc 1.29±0.59 1.04±0.62a 29.06±3.62 17.12±1.05bc 29.08±3.59 23.62±2.22a 5.62±0.31 2.01±0.12bc 5.66±0.29 3.52±0.66a
2.3 對比兩組不良反應(yīng)發(fā)生情況:實驗組不良反應(yīng)發(fā)生率(23.33%)與參照組(26.67%)比較,P>0.05。見表3。
表3 對比兩組不良反應(yīng)發(fā)生情況[n(%)]
既往有研究表明[5],EGFR(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在肺癌患者機體中呈高表達狀態(tài),與預(yù)后、臨床分期有著極為密切的聯(lián)系。EGFR異?;钴S,則會加快NSCLC患者腫瘤細胞的增殖、轉(zhuǎn)移,抑制EGFR,則會阻斷腫瘤血管生長,防止癌細胞轉(zhuǎn)移、生長,加快腫瘤組織凋亡[6,7]。CYFRA21-1屬于酸性蛋白,CYFRA21-1表達與腫瘤生長趨勢呈正相關(guān);CA50屬于腫瘤糖類抗原,是一種廣譜腫瘤標志物,CA50高表達會加快惡性腫瘤患者病情進展。本研究顯示,實驗組臨床總有效率(96.67%)明顯比參照組(70.00%)高,實驗組免疫功能指標顯著優(yōu)于參照組,CA50、CYFRA21-1指標明顯比參照組低,P<0.05,提示吉非替尼在NSCLC治療中,臨床療效顯著、確切。吉非替尼屬于EGFR-TKI,可有效降低酪氨酸酶活性,阻斷腫瘤細胞信號通路,削弱癌細胞對周圍組織的黏附效應(yīng),進而達到抑制腫瘤細胞侵襲、增殖的目的,促進腫瘤細胞凋亡,發(fā)揮抗腫瘤效果[8,9]。實驗組不良反應(yīng)發(fā)生率(23.33%)與參照組(26.67%)比較,P>0.05,提示吉非替尼的毒副作用相對較輕,分析原因與吉非替尼對于正常組織無殺傷作用,保護正常組織機能有關(guān),是一種安全性較高的抗腫瘤藥物。
綜上所述,晚期NSCLC吉非替尼聯(lián)合化療治療,可有效抑制腫瘤生長,對免疫功能影響較小,不良反應(yīng)發(fā)生率較低,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