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萌 黨玲
(銅川市人民醫(yī)院消化內科,陜西 銅川 727000)
胃癌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全球惡性腫瘤的第2位,我國新增和死亡病例數均列世界第1,每年死于胃癌的患者數量≥20萬[1-2]。胃癌屬于一種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發(fā)病過程較長,與正常人相比,萎縮性胃炎患者罹患胃癌的幾率更高[3]。目前,胃癌診斷的金標準是胃鏡及病理學活檢,但由于具有侵入性、禁忌證多、費用高、需要專業(yè)人員操作等原因無法實現普查,因此,簡單可靠、無創(chuàng)或微創(chuàng)的大通量胃癌早期篩查的檢查方法顯得尤為重要[4-5]。胃癌的腫瘤標志物檢測指標主要有CA19-9、CA72-4、CEA等,近年來,血清胃蛋白酶原(PG)和胃泌素-17(G17)在胃癌篩查中的應用較多[6-9]。本研究旨在探討胃蛋白酶原(PG)和胃泌素(G-17)的聯(lián)合檢測對胃癌早期診斷的應用價值,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患者105例。70例胃癌患者(胃癌組)中男39例,女31例,年齡37~75歲,平均(56.0±18.5)歲。35例萎縮性胃炎組患者(慢性萎縮性胃炎組)中男21例,女14例,年齡34~78歲,平均 (51.5±16.0)歲。另收集同期本院健康體檢者30例為正常對照組,男13例,女17例,年齡35~77歲,平均 (55.5±17.5)歲。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方法 所有受試者均于入院第 2天清晨空腹采集靜脈血液樣本3 mL,離心分離血清置于-20 ℃保存?zhèn)溆?。PGⅠ、PGⅡ及 G-17 檢測采用ELISA方法。試劑盒由芬蘭Biohit公司提供(PGⅠ批號: 16PA1-609;PGⅡ批號: 16PB1611;G-17批號: 20GC1612),按說明書進行操作。所有試劑均在有效期內使用。
2.1PGⅠ、PGⅡ、PGR及G-17結果比較 胃癌組及萎縮性胃炎組的G-17水平高于正常對照組P<0.05);胃癌組和萎縮性胃炎組患者血清PGⅠ、PGR水平均低于正常對照組(P<0.05);胃癌組患者血清 PGⅡ水平高于萎縮性胃炎組與正常對照組 (P<0.05)。見表1。
組別nPGⅠ/(μg/L)PGⅡ/(μg/L)PGRG-17/(pmol/L)正常對照組30115.31±49.8211.12±6.809.52±3.611.25±3.61萎縮性胃炎組3572.25±31.00a16.12±5.705.62±2.6a15.80±3.58a胃癌組7051.21±25.55ab23.05±2.31ab3.84±2.4ab19.97±9.54abt-2.3252.6823.0122.796P-0.0010.0000.0010.002
注:與正常對照組比較,aP<0.05;與萎縮性胃炎組比較,bP<0.05。
2.2PGⅠ、PGR及G-17指標單獨和聯(lián)合檢測的比較 PGⅠ、PGR及G-17單獨檢測陽性率偏低,聯(lián)合檢測敏感度、陰性預測值及準確度均顯著高于各檢測指標單獨檢測值,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PGⅠ、PGR及G-17指標單獨和聯(lián)合檢測的比較
胃癌占胃部惡性腫瘤的95%以上,是我國最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之一[10-11]。胃癌的惡性程度高,且易轉移,具有較強的侵襲性,早期患者的臨床癥狀表現不明顯且病灶多較小,不易引起患者的注意常常忽視病情,因此許多患者發(fā)現患病時,已是中晚期,治療效果差、預后不良,因此早發(fā)現、早治療從而提高治療效果、降低病死率、延長患者生存率顯得至關重要[12-13]。胃蛋白酶原是一種主要由胃泌酸腺的主細胞合成與分泌的蛋白酶原,頸黏液細胞、賁門腺和幽門腺的黏液細胞以及十二指腸近端的腺體也可分泌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以無活性的酶原形式存儲于細胞中,當進食、迷走神經興奮以及促胃液素等刺激存在時可促進其釋放,胃蛋白酶原進入胃腔后,在鹽酸的作用下,轉變?yōu)橛谢钚缘奈傅鞍酌?,從而發(fā)揮消化食物的作用,是一種重要的物質[14]。
PG主要分為PGⅠ及PGⅡ兩種亞群。PGⅠ亞群由1~5組分組成,其主要由胃底腺的主細胞和頸黏液細胞分泌;PGⅡ亞群則由組分6和7組成,胃賁門的賁門腺和胃竇部的幽門腺和近十二指腸腺產生[15]。GAS17是由胃竇、十二指腸以及空腸上段胃黏膜中的G細胞分泌的一種激素,迷走神經興奮時可促進胃泌素的分泌。G-17其與膽囊收縮素受體結合后通過一系列信號轉導而發(fā)揮生物學效應,主要參與刺激胃酸分泌及營養(yǎng)胃腸道黏膜[13]。胃泌素釋放入血后,隨血液循環(huán)至靶細胞處,發(fā)揮作用,其可通過直接刺激壁細胞分泌胃酸,也可通過其他簡介方式引起胃酸的分泌,在消化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此外胃泌素還可促進黏膜的生長,為其提供營養(yǎng),并調節(jié)胃腸道功能。胃泌素與胃癌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密切相關,并且可影響癌細胞的生長與惡性轉化。本研究發(fā)現,胃癌組及萎縮性胃炎組的G-17水平高于正常對照組(P<0.05);胃癌組和萎縮性胃炎組患者血清PGⅠ、PGR水平均低于正常對照組(P<0.05);胃癌組患者血清 PGⅡ水平高于萎縮性胃炎組與正常對照組 (P<0.05)。同時PGⅠ、PGⅡ及G-17 三個指標單獨和聯(lián)合檢測的比較PGⅠ、PGR及G-17單獨檢測陽性率偏低,聯(lián)合檢測的敏感度、特異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及準確度分別為86.21%、83.39%、95.67%、64.54%和74.85%,其中敏感度、陰性預測值及準確度均顯著高于各檢測指標單獨檢測值(P<0.05)。研究[10-11]表明,血清G-17還有促進增殖和抑制凋亡的作用,血清G-17可以提示患者胃黏膜的功能狀態(tài),用于胃癌及癌前疾病的篩查,因此在胃腸疾病的診斷中具有重要意義。嚴波等[16]認為G-17在消化道腫瘤患者外周血及癌組織中高表達,并且表達越高,其腫瘤的惡性程度越高,推測G-17可作為篩查胃癌的一個輔助檢查指標。喬正梅等[17]研究結果表明,萎縮性胃炎組 G-17 水平下降,胃癌組水平升高,與本研究與其一致。
綜上,PG與G-17聯(lián)合檢測可作為篩查胃癌的一種重要方式,能為患者是否需要進一步行胃鏡檢查提供重要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