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欣
(臨沂市沂水縣人民醫(yī)院示教科,山東沂水 276400)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變化,人們患病的幾率在逐年增高[1]。 同時,各種自然災害、交通意外等,給人們造成的傷害幾率也在不斷的增加。 這些諸多因素導致人們對于康復護理的需求不斷增加[2-3],與此同時對康復護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康復護理作為臨床護理學上重要的一部分,不僅需要護理人員掌握基本的護理知識,還需要熟練的掌握護理技能。 康復護理作為醫(yī)學界一門新興的學科,是近年來醫(yī)學界研究發(fā)展的新方向。 康復護理在實踐中,需要將所學理論與實際應用相結合,特別是在日常的臨床教學中,更應該以多元化形式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4]。 因此,該次研究通過對兩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模式,以學生學習后對康復護理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康復護理實際護理技巧的掌握熟練度、以及實踐中患者的滿意度等作為研究依據(jù),以2018 年2 月—2019 年12 月為研究對象,現(xiàn)將結果分析如下。
選取對在該院進行康復護理學習的48 名學生,按學生來該院臨床學習的時間順序,隨機平均分成研究組和對比組,每組人數(shù)相等各為24 名。 在研究組學生中,本科學歷的有14 名,??茖W歷的有10 名,男性學生20 名,女性學生4 名。 在對比組學生中,科學歷的有12 名,??茖W歷的有 12 名,男性學生22 名,女性學生2 名。 48 名學生全部為醫(yī)學院臨床護理專業(yè)。兩組學生的年齡等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比組學生的教學,采取常規(guī)的教學方式,即理論教學與實際康復護理臨床操作,具體方式為:理論教學: 首先向學生們講解康復護理這門學科的意義,以及對于臨床應用上的重要性,然后向學生們講述中外醫(yī)學界臨床康復護理的發(fā)展等。 最后向學生們講述康復護理的主要內容。 臨床康復護理,在醫(yī)學這門大學科中,不同于其他內科、外科、以及化驗等醫(yī)學分科。 醫(yī)學類的其他學科其側重點是幫助患者發(fā)現(xiàn)、查找、治療疾病,但是臨床康復護理這門學科是在于康復,如何讓患者在治療疾病后能夠恢復? 因此這就需要對于臨床康復護理這門學科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認知。 首先,對于需要進行康復護理的患者,要確定的是患者屬于什么類型的患者。 一般情況下需要進行臨床康復護理的患者,主要是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疾病類患者,是由于疾病原因,在治療后,雖然疾病被治愈,但是身體卻沒有恢復到患病前的狀態(tài),需要進行康復護理治療。 第二類是由于創(chuàng)傷性,所導致的身體在治療后,無法達到創(chuàng)傷前的狀態(tài)。 因此,需要進行康復治療,進行恢復。 對于第一類患者主要的康復治療護理辦法為:(1)第一,要確認患者是由于什么樣的疾病導致的,因為不同的疾病,所導致患者需要的康復治療計劃也是不一樣的。 護理程度以及治療方法也是不一樣的,如對于中風、腦血栓半身不遂患者來說,雖然通過治療患者無生命危險以及主要病癥,但是治療后,患者已經(jīng)不能夠進行自理,因此,對于這類患者康復治療, 應該主要以讓患者能夠自如行動為目的,具體的康復治療措施有,日常的藥物康復治療,主要以維持患者的病情為主,第二,康復訓練護理,康復訓練包括主動康復訓練以及被動康復訓練,其目的是鍛煉患者的肢體感知能力,使患者能夠進行日常自主的生活。 第三,患者的心理康復治療,主要是通過對患者進行心理安慰、語言溝通,幫助患者樹立信心,配合治療,以便能夠早日恢復。 第四,康復知識講解,主要是針對患者以及患者家屬的,讓患者以及家屬了解相關臨床康復護理、康復治療的相關醫(yī)學知識,協(xié)助患者進行有效的康復治療。 對于第二類患者,創(chuàng)傷性康復治療患者,這類患者多為意外導致的,如車禍導致的脊柱受損、腿骨折等。 這類患者在治療后,往往不需要藥物進行輔助治療,更多是需要心理上護理,以及對身體上進行的物理康復治療,即康復鍛煉。 因為創(chuàng)傷性康復治療患者,往往治療后身體的機能已經(jīng)喪失或者部分喪失,此時患者的情緒往往比較低沉,因此對患者進行心理康復治療是首要, 需要對患者進行鼓勵、開導,消除患者的抑郁的心情以及消極的情緒,讓患者有信心,有一個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配合治療。 除此之外,康復治療的過程還需要醫(yī)護人員具有一些基本等應變能力,這些應變能力主要表現(xiàn)在,如果在護理患者進行康復過程中發(fā)生突發(fā)事件,作為醫(yī)護人員應該如何去解決? 這就需要醫(yī)護人員,不僅要掌握基本的臨床康復護理知識,還要掌握相關的醫(yī)學知識。
研究組學生在對比組學生教學的基礎上,進行多元化教學模式具體方式為:(1) 采用多媒體化的新教學方式:現(xiàn)代社會是網(wǎng)絡信息的社會,傳統(tǒng)的臨床康復護理教學基本上是以書本理論為主,這樣不僅枯燥無味,而且學生們對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也是僅限于死記硬背,過于教條。 采用網(wǎng)絡多媒體教學,不僅可以把基本的書本理論知識通過對媒體方式展現(xiàn)給學生外, 還能夠將基本的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相結合,以視頻模式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們從視覺感官上,對于基本的理論知識有了深層次的理解。 (2)采取導向式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方式不同的是,導向式教學更多的是以引導教學為主。 即將學生們分成討論小組,然后由教師留下討論話題或者將學生們置于一個有爭議的環(huán)境中,進行自由發(fā)揮。 這種教學方式的優(yōu)點是,能夠積極地激發(fā)學生們探討的能力, 增強學生之間,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互動。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興趣。(3)角色扮演模式:臨床康復護理是一門極其注重實際操作的學科,傳統(tǒng)的臨床康復護理教學,更多的是教師親自示范如何對患者進行康復訓練治療,大多數(shù)時候學生都是在看,在基礎理論教學課堂上更別提實踐。 因此采用多元化教學模式中, 要注意讓學生們進行互動, 即讓學生們進行角色扮演,2 名/組, 一個扮演患者,一個扮演醫(yī)護人員,將課堂所學的知識以及理論進行實踐,相互進行康復護理,并且找出對方在護理過程中的不足。 兩組學生完成學習后,分別對部分康復治療患者進行康復護理實踐,對相關指標進行記錄。
對兩組兩組學生在經(jīng)過不同方式的康復護理臨床教學學習后康復護理理論知識的掌握,實際康復護理技巧的掌握、以及實踐中患者的滿意度等指標進行記錄并分析。
數(shù)據(jù)分析用SPSS 20.0 統(tǒng)計學軟件完成;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從結果來看,研究組學生的理論知識掌握情況要高于對比組學生。 詳見表1。
表1 兩組學生的理論知識掌握情況對比[n(%)]
從兩組學生的實際康復護理技巧的掌握程度以及實踐中患者滿意度來看,研究組學生明顯優(yōu)于對比組學生。 見表2。
表2 兩組學生實際康復護理技巧的掌握以及實踐中患者滿意度對比
傳統(tǒng)的臨床康復護理教學,不僅枯燥無味,而且見習機會少,與實際操作脫鉤。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不能夠培養(yǎng)出合格的護理人才,還會降低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5-6]。 更嚴重的情況,導致護理人員在康復護理過程中,出現(xiàn)失誤,引起醫(yī)患矛盾等[7]。 因此,傳統(tǒng)的臨床康復護理教學模式已經(jīng)不符合現(xiàn)代教學的要求。
針對傳統(tǒng)臨床康復護理教學的弊端,該院對在該院進行臨床康復護理學習的學生進行了教學改革。 對于一部分學生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在注重康復治療、康復護理理論基礎知識學習的同時,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性和實踐性, 通過對兩組不同學生學習后,其康復護理理論知識的掌握,實際康復護理技巧的掌握、以及實踐中患者的滿意度進行對比,研究組學生的各項指標均優(yōu)于對比組學生的指標。
綜上所述,對于臨床康復護理教學采取多元化教學模式,能夠提升教學效果,同時,還能增強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因此,值得臨床教學上進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