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明,解子強,陳添翼,張金璽,魏奇科
(1.中冶建工集團有限公司,重慶 643000;2.重慶科技學院,重慶 401331;)
水體富營養(yǎng)化危害大,爆發(fā)頻繁且很難控制,目前正嚴重制約著人類的日常生活和生產。因此,研發(fā)出安全的控藻技術十分必要[1-3]。目前的藻類治理[4-7]方法中,物理法較安全,但治理效果較差,且成本較高;化學法治理效果較好,但容易產生有毒副產物,引發(fā)水體的二次污染;而生物法[8-10]因其成本低、安全性高,成為目前治理水體富營養(yǎng)化的研究熱點。
綜合目前研究發(fā)現(xiàn),白腐菌的降解具有廣譜性,其不僅對染料、農藥等有機污染物具有較好的降解效果[11-12],在除藻方面,如微囊藻毒素(MC-LR)、銅綠微囊藻等也具有一定的消除功能[13-15]。
以隱藻為實驗對象,通過響應面實驗優(yōu)化其除藻條件,同時采用流式細胞儀(FCW)對其溶藻特性進行深入分析,從而推動白腐菌控藻技術成功應用于實際水華污染的治理。
CGMCC5.776-白腐菌購買于中國微生物菌種網;隱藻CryptomonasobovataFACHB-1301由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藻種保藏中心提供,在100 mL錐形瓶中加入微量元素、維生素和N、P營養(yǎng)鹽,將藻種按1∶4的量接種于煮沸滅菌后的稀釋海水中(海水淡水比4∶1),待藻種生長起來后,在500 mL錐形瓶中按相同比例進行二次、三次活化,直至生長穩(wěn)定。采用 H 光燈持續(xù)光照,照度為 1 000~1 500 Lx,溫度范圍 15~25 ℃。
按以上配方分別于 1 L、2 L、5 L 瓶中以 1(藻種)∶4(海水)的量進行逐級擴培,通氣培養(yǎng)。在E-CLIPSE Ts100倒置顯微鏡(日本Nikon公司)下觀察藻體并拍照。培養(yǎng)基配方見表1,所用藥品均為分析純。
表1 隱藻培養(yǎng)基
如圖1溶藻裝置所示,將人工培養(yǎng)的20 L隱藻水樣和15%的白腐菌菌液分別泵入經滅菌處理后的反應器中,保持水中溶解氧(DO)為5.0~7.0 mg/L,30~35 ℃下馴化掛膜,系統(tǒng)正常運行,狀態(tài)穩(wěn)定后,進行后續(xù)實驗。
以白腐菌投加量、DO、水力停留時間(HRT)為實驗因素,白腐菌投加量控制白腐菌數量,在不同濃度下,處理效果也不相同。DO是水中溶解氧,空氣中分子態(tài)的氧溶解在水中的數值,在不同的污水處理工藝中,溶解氧的需求是不一樣的,對白腐菌的效果也不同。水力停留時間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污水的處理程度,因為它決定了污泥的停留時間。先分為三組控制變量,進行單因素實驗觀察,見表2、表3、表4:
圖1 白腐菌去除隱藻反應器示意圖
表2 因素水平表
表3 因素水平表
表4 因素水平表
因素水平表見表5。
表5 因素水平表
葉綠素a測定采用丙酮法[16];流式細胞儀(FCW)檢測參考Franklin[17]方法。
Design-Expert 8.0軟件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
由表6可知,在試驗1、6、7條件下,具有較高的溶藻率,其中白腐菌投加量為200 mg/L,DO為7 mg/L、HRT為48 h時,溶藻率具有最高值,為91.57%。
表6 響應面實驗結果
由表7可知,F(xiàn)值為1.14,為低概率值;P為0.465 5<0.5,說明此模型顯著。通過圖2可看出該模型的可信度和精確度較高,能夠較好地模擬白腐菌去除隱藻。采用Design-ExPert 8.0軟件得出最優(yōu)條件為:白腐菌 226 mg/L,DO 7.1 mg/L,HRT 40 h。在最優(yōu)條件下進行驗證試驗,得出白腐菌去除隱藻的溶藻率高達90.38%,表明白腐菌對隱藻的去除效果較好,能夠有效控制隱藻的生長和繁殖。
如圖3所示,圖中Q1、Q2、Q3和Q4分別代表正常生長的隱藻藻細胞、輕微受損隱藻藻細胞、受損嚴重隱藻藻細胞及死亡隱藻藻細胞。通過FCW檢測分析后發(fā)現(xiàn),經過白腐菌作用隱藻藻細胞前后,實驗組Q1和Q2中隱藻藻細胞存活的含量合計為14.3%,而對照組達到了96.38%,表明對照組中生長良好,未受到明顯的損傷;另外,深入分析后還發(fā)現(xiàn)實驗組中Q3和Q4的隱藻藻細胞含量分別為84.6%和1.1%,表明隱藻細胞受損含量高達85.7%,隱藻藻細胞的生長及其空間結構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傷,上述實驗結果證實白腐菌能夠有效抑制隱藻的生長。據此推測控藻方式可能為:白腐菌分泌溶藻代謝產物,如過氧化物酶等破壞隱藻藻細胞的膜結構,造成其空間結構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從而使隱藻藻細胞內生長所必需的營養(yǎng)物質大量減少,最終導致藻細胞大量死亡,達到顯著降低隱藻藻細胞發(fā)生水華的目的。
表7 實驗顯著性檢驗
圖2 殘差的正常概率分布(a)和殘差與預測值的對應關系(b)
圖3 隱藻藻細胞狀態(tài)分布情況圖
在白腐菌投加量為 226 mg/L、DO 為 7.1 mg/L、HRT為 40 h的最優(yōu)條件下,隱藻藻細胞的去除率可達到90.38%,與目前研究較多的溶藻細菌溶藻相比,其溶藻效果較好。白腐菌作為一種新型微生物控藻真菌,在今后的控藻技術研究中還應繼續(xù)探索其溶藻后是否會產生新的有毒污染物,其溶藻的安全性和穩(wěn)定性需要進一步的探索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