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寶剛
一、發(fā)生規(guī)律
玉米黃薊馬以成蟲在禾本科植物或雜草上越冬,在翌年5月中旬從禾本科植物或雜草上遷移到玉米植株上,在玉米上可繁殖2代。5月下旬至7月上旬是薊馬防治的關鍵時期。薊馬的發(fā)育適溫為15~32 ℃,在2 ℃下仍可以生存。成蟲有強烈的趨光性和趨藍色習性,在作物葉片上“跳躍”飛動,多在幼嫩多毛的部位取食。若蟲怕光,多聚集在葉背取食,到3齡末期落入土中化蛹,在離土表3~5 cm處棲息。當土壤含水量為8%~18%時,化蛹率和羽化率最高,驟然降溫易死亡。
二、防治難的原因
(一)繁殖力強,世代重疊
薊馬在春、夏、秋都可發(fā)生危害。冬天在溫室大棚內為害茄子、黃瓜、蕓豆、辣椒、西瓜等作物。一年可發(fā)數(shù)代,以成蟲、若蟲集中危害,部分藥劑只對成蟲有效或只對若蟲有效或只對蛹有效。
(二)危害性隱蔽
薊馬蟲體較小,若蟲、成蟲常潛伏于嫩芽、花蕊、花瓣等重疊處或葉片背面處為害,較不易被發(fā)現(xiàn),具有很強的隱蔽性。
(三)“跳躍”飛動危害
薊馬有跳躍飛動危害的習性,在藥劑防治時,往往從一塊田跳躍飛動到其他田塊繼續(xù)為害,冬季會跳躍到溫室內繼續(xù)為害,為防治帶來難度。
(四)干旱少雨
河南省春季、秋季干旱少雨,而薊馬喜溫暖、干旱的環(huán)境,為薊馬的發(fā)生提供了有利條件。
(五)產生抗藥性
由于薊馬發(fā)生危害呈上升趨勢,農戶連年防治,尤其在干旱少雨的年份對薊馬的藥劑防治次數(shù)多、用藥量大,薊馬逐年產生了抗藥性,為今后的防治帶來難度。
(六)過度密植
過度密植會造成田間通風透光不良,為薊馬的發(fā)生提供有利條件。
(七)常年連作
常年連作同一種或幾種作物,薊馬危害較重。有條件的地區(qū)可進行水田旱田輪作,避免豆類、茄類蔬菜間作、套種。
(八)農戶重治療、輕預防
農戶只有見到薊馬危害癥狀時才開始防治,此時往往已經(jīng)到了薊馬成蟲危害盛發(fā)期,增加了防治難度。
三、綜防措施
(一)農業(yè)防治
1.每茬作物收獲后要徹底清潔植物病殘體、雜草等寄主,帶出田園集中銷毀。
2.提前或延后播種,與薊馬危害高峰期避開,可有效降低薊馬的發(fā)生危害。
3.在薊馬發(fā)生時,可適當增加灌溉次數(shù),可有效殺滅薊馬若蟲,減輕薊馬的發(fā)生危害。
4.調整用藥時間。薊馬多在傍晚出來取食為害,將防治時間從上午改為傍晚,可增加防治效果。
5.加強栽培管理措施。適當控制田間密度,改善田間通風透光性,根據(jù)土壤肥力合理施肥,避免偏施氮肥,適當增施磷肥、鉀肥。
(二)物理防治
1.由于薊馬成蟲有趨藍色的習性,故薊馬發(fā)生初期可在田間設置藍板誘殺。
2.由于薊馬幼蟲有怕光的習性,常常晝伏夜出,白天幾乎躲在玉米心葉或花瓣、葉片背面、土壤縫隙中。在薊馬盛發(fā)期,每次噴灑藥劑時要將葉片背面、地表、花朵等作物隱蔽的地方一并噴灑,減少幼蟲基數(shù),降低薊馬的發(fā)生危害。
3.利用薊馬取食喜甜的習性,可在噴灑藥劑時加入適當?shù)陌滋腔蚍涿?,對薊馬進行誘殺。
(三)生物防治
薊馬的天敵有小花蝽或草蛉等,可在田間放置天敵進行殺滅,有效抑制薊馬的發(fā)生危害。
(四)化學防治
1.為避免薊馬產生抗藥性,內吸性強的殺蟲劑要輪換使用。薊馬繁殖速度快,應做到預防與防治相結合,并力求早防早治,通常每株蟲口在3~5頭開始用藥。溫室可采用煙熏劑進行熏蒸防治。種子包衣可用拜耳公司的高巧+齊美新按照1:100進行種子處理,危害嚴重時可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或噻蟲嗪水分散粒劑2000~3000倍液進行防治;或每667 m2選用敵殺死20 mL對水15 kg進行葉片噴霧,或每667 m2用極顯15 mL對水15 kg進行葉片噴霧,或每667 m2用艾綠士20 mL對水15 kg噴霧,或用1.8%蟲螨克乳油3000~4000倍液進行噴霧,重點防治幼嫩部位和葉片背面。
2.針對地下蛹的防治可采用撒毒土和灌藥的方法進行防治,或每667 m2用60%辛硫磷乳油300~400 mL拌25 kg細土在植株根部撒施,或結合深翻、中耕時撒入,可有效殺滅地下害蟲或蛹,或每667 m2用50%辛硫磷乳油1 kg隨灌溉灌入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