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孝梅
摘 要:現(xiàn)階段,中國文化的關注度越來越高,涉及多個領域中,其中在英語教學中導入中國文化以為是順應社會發(fā)展,為此本文將對高職英語教學中文化導入策略進行分析,并提供相關文化導入對策,僅供參考。
關鍵詞:高職;英語教學;中國文化導入
隨著我國實力快速提升,關注中國的人們越來越多,喜歡中華文化的人逐漸增加,這些人對于中國文化渴盼接觸到原汁原味的文化內(nèi)涵,因此將中華文化傳播出去必然需要培養(yǎng)可以用英語表達中華文化的人才,也就需要英語教學中導入中華文化內(nèi)容,促進中華文化可以有效傳播出去。
1 在高職院校中導入中華文化的意義
傳統(tǒng)英語教學內(nèi)容更偏向于西方文化,客觀上導致學生越來越了解西方文化,然而對中華文化并沒有過多的重視,更不會熟練的使用英文表達中華文化。從此以后,中國學者對英語教學中導入中國文化給予高度重視,主要目的是促使學生可以在英語教學中,既可以提高英語水平,同時還能夠有效地掌握中國傳統(tǒng)文化,并且可以有效的結(jié)合起來,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這樣不僅可以提升學生對中國文化的興趣,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價值觀念,提高學生民族自豪感,促使學生在面對中西方文化發(fā)生碰撞的情況下,可以做出正確的判斷。隨著我國綜合實力不斷增強,致使我國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我國文化逐漸走向世界。主要目的是可以與世界充分融合,與其他國家文化進行良好交流,促進國家之間互相互助、取長補短。英語教學中可以利用其他學科的教學特點,推進中華文化融入世界的進程。然而現(xiàn)階段高職院校開展英語教學課程仍然存在著中華文化內(nèi)容比較少的問題,因此需要對教學教材內(nèi)容以及大綱不斷完善,優(yōu)化教學計劃,充分引入中華文化教學內(nèi)容。另外,語言和文化教學是密不可分的,其中語言的文化表達的一種方式,因此屬于文化中組成的一部分,若是想要中華文化可以與世界融合,首先就需要學生掌握中華文化并且可以用英語將其精華表達出來,這也就需要學生既具備中華文化的知識,同時還需要學生可以將其使用英語進行傳播的能力[1]。
2 中華文化在英語教學中缺失現(xiàn)象
1)高職院校英語教師缺乏導入文化意識。在高職院校英語教學中,英語教師幾乎都是專業(yè)的英語教育畢業(yè),在實際工作中接觸中華文化的機會比較少,也就很難進行深入的研究,接人導致英語教師掌握中華文化知識有限;并且因為工作因素,導致親自到西方體驗沉浸式教學模式的英語教師并不多,因此教師得到與英語相關的知識都是通過書本的途徑,因此英語教師的英語水平也是具有局限性。用英語表達中華文化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需要提升跨文化交際的經(jīng)驗以及相關方法。教師缺乏相應的中華文化,很有可能影響學生對中華文化的感知能力,導致英語教學只是一種純粹的西方語言教學。
2)教學課程設計還需完善。目前高職院校在開展教育活動的過程中,許多院校都在不斷建設國際交流合作,然而在培養(yǎng)人才技術(shù)中很少有中華文化的英語課程。學生在用英語表達傳統(tǒng)文化的能力得不到有效培養(yǎng),這也是跨文化交流也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因此需要各個院校在設計教學課程上,應當根據(jù)實際需求適當增加與中華文化有關的教學課程,為學生接觸中華文化提供更多的機會,促使學生英語表達文化的水平,進而推進國際交流可以實現(xiàn)雙向交流。
3)英語教材內(nèi)容中、西方文化失衡。在開展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教材是教學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并且英語教材中內(nèi)容是學生掌握西方文化一個主要來源。高職院校教學中,采用的教材內(nèi)容通常是大學的基礎教學課程。這些課程中一般都是在講述西方國家,極少顯示中華文化語言材料。這也就導致學生很難從英語教材中掌握表達漢文化的方式以及詞匯,并不能夠為學生使用英語表達中華文化提供便捷[2]。
4)英語教學重心偏向西方文化。由于教師比較容易受到教材以及教學大綱的限制,這也就導致教師缺少相應的中華文化素養(yǎng),因此在實際教學中,通常以英美文化為主要的教學內(nèi)容,極少數(shù)見到中華文化的教學內(nèi)容,針對中西方文化也就表現(xiàn)為教學內(nèi)容一邊倒的情況。因此在進行英語知識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提高導入中國文化的力度,促使學生對中西方文化知識掌握始終呈現(xiàn)提高的趨勢,進而提升學生跨文化的交流水平。
3 中國文化在高職院校英語教學的導入策略
1)提升英語教師導入文化的意識。在高校英語教學中,教師是英語教學的傳播者也是導入中國文化引導者,在教學中起到潛移默化影響學生的作用。這就需要教師提升自身的中華文化涵養(yǎng),積極更新自身的中華文化資料庫,為提高學生的中華文化奠定基礎;提高教師文化導入的意識,提供給學生相應的表達漢語詞匯以及信息資料,進而起到改變學生知識結(jié)構(gòu)的作用;英語教師學習過英國及美國文學史、英美概括等內(nèi)容,如果英語教師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歷史、文學史、地理等知識內(nèi)容加以了解,這樣不僅可以提升教師中華文化知識,形成良好的文化素養(yǎng),也可以通過兩種文化的對比促使教師增加文化敏感度,進而提升英語教師導入中華文化的意識。
2)優(yōu)化課程設計提升中華文化導入力度。教學課程是開展教學的基礎,同時也起到教學目標的載體,高職院校英語教學課程結(jié)構(gòu),應當增添中國文字、中國地理、中國歷史等,其中包括民族風俗、宗教的等內(nèi)容,將中國文化深入融合英語教學中,提高學生了解中國文化的機會。良好的中華文化素養(yǎng)可以促使學生學習英語文化的同時自覺的融入本國文化,并且可以將兩種文化對比,以此感受中西方文化之間的不同以及溝通差異等。這樣有利于增強學生中國文化的需求,在課堂以外,還需要組織學生積極參加各類中國文化的社團活動、專題講座以及有關文化表演等活動,促使學生提升中華文化的學習以及用英文表達國語[3]。
3)改進教材增加文化傳承內(nèi)容。開展教學過程中離不開教材,是學生學習的主要的渠道,同時也是教師傳授知識的重要依據(jù),為此,在編輯時適當融入中國文化素材以及英文表達方式,以此彌英語教學中華文化的缺失部分,這也是英語教學導入文化教學的重要方式。在對教材進行編寫時,要求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實效性,將學習知識與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進行有效結(jié)合,另外編寫教材時需要結(jié)合時代發(fā)展,促使教學內(nèi)容富有時代性,彰顯中華文化時代魅力。編撰英語教材內(nèi)容可以考慮中國文學史、地理環(huán)境、社會及名族風俗以及中華上千歷史文化,比如中國的《論語》《史記》等經(jīng)典書籍,也可以借助傳統(tǒng)文化典故等。
4)優(yōu)化英語教學評價體系。教學評價體系對于學生而言,具有指導方向的作用,近些年來在大學英語考級中已經(jīng)呈現(xiàn)出中國文化的內(nèi)容考點,但是在各個高職院校英語教學評價體系仍然難以見到與中華文化相關的評價體系,在考試方面也沒有具體的考試題目。因此需要不斷改進教學評價體系,在英語測試中增設中華文化內(nèi)容的考題,這也是在英語教學導入中華文化的一個途徑,進而促進中華文化在英語教學中的學習得以提升。
4 結(jié)論
綜上所述,現(xiàn)階段國際交流教學越來越多,在高職院校英語教學中,不僅需要肩負中英語教學內(nèi)容的教學重任,同時還承擔著傳播中華文化的責任。在實際英語教學中,可以在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課程等方面融入中華文化內(nèi)容,促使學生可以用英文傳播中華文化,這也是時代發(fā)展需求。
參考文獻
[1]張東輝.文化導入在高職英語閱讀教學中的策略研究[J].讀天下(綜合),2018,000(014):P.208-208.
[2]孟憲英.高職英語教學中導入文化背景知識的必要性[J].遼寧高職學報,2017,19(2):17-19,25.
[3]萬宗琴.文化導入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讀書文摘,2017,(27):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