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志浩
摘 ?要:目前,小學田徑教學中存在著較多問題,其原因與教學理念、教學氛圍及教學方法有關。由于小學生群體的年齡較小且身體素質有待提升,因此本文通過分析行動導向教學法——從行動出發(fā),讓學生可以全程參與到教學模式中的概念與優(yōu)勢,以生為本原則,為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田徑教學氛圍,從確定教學目標、選擇學習手段、展開客觀評價等3個方面來敘述改進小學田徑教學模式的措施建議,期待與各位同仁展開深入交流。
關鍵詞:行動導向 ?小學田徑 ?田徑教學
中圖分類號:G806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20)05(a)-0064-02
Abstract: At presen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rack and field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 The reasons are related to teaching ideas, teaching atmosphere and teaching methods. Because the age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s small and their physical quality needs to be improve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ction 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starting from the action, so that students can participate in the concept and advantages of the teaching mode in the whole process, based on the student-oriented principle, to create a relaxed and happy field teaching atmosphere for students, from three aspects of determining teaching objectives, selecting learning methods, and conducting objective evaluation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mode of track and field in primary schools, and looks forward to in-depth exchanges with colleagues.
Key Words: Action oriented; Primary track and field; Track and field teaching
在傳統(tǒng)模式的田徑教學中,學生和教育者均被困在固化的教學體系中,不僅課堂氛圍死氣沉沉,而且所教內容也不符合學生真正的身體素質與運動能力。行動導向教學法重視的是“行動”,學生在課堂中是絕對的主體地位,他們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身體素質、興趣愛好、運動基礎來對教學方法提出合理意見。在行動中學習,生生與師生關系變得前所未有的融洽,一方面能夠讓學生之間以小組合作的方式來展開交流,通過相互合作、相互扶持來自主解決問題;另一方面則可以讓教育者全程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可以全面且真實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對未來教學目標的制定積累寶貴經(jīng)驗。
1 ?在小學田徑教學中運用行動導向教學法的意義
1.1 讓田徑教學變得更加豐富、生動
田徑課程的教學有別于文化課程,需要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才能得到優(yōu)質的教學效果。為此,教育者要通過正確的方式來與學生展開互動,讓他們先“動”起來,在愉快的氛圍中輕松完成學習任務。行動導向教學法所關注的是學生的動態(tài)化表現(xiàn),教育者根據(jù)課程主題,將課堂中所要傳授的知識體系編排到教學活動中,通過構建真實、生動的教學情景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中。此外,由于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互動變得更加頻繁,因此還能夠幫助教育者搜集第一手素材,及時調整日后的教學活動,提高教學質量。
1.2 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目前,行動導向教學法在小學田徑課程中已經(jīng)取得了非常優(yōu)秀的教學成果,經(jīng)過多次考察與實驗,已經(jīng)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此種教學方法所重視的是案例分析與問題解決,由于學生在課堂中有了更多表現(xiàn)機會,因此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也得到了充分鍛煉。與傳統(tǒng)教學方法不同的是,教育者無論是在制定教學計劃,還是在設計教學方法時,都會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并會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分別制定不同的課程方案。在這種更加自由、民主的教學氛圍中,學生的顧慮變得更少,他們也能夠主動向教育者提出想法和建議,這將更加有利于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運動興趣,幫助他們順利養(yǎng)成正確的運動習慣。
2 ?行動導向教學法在小學田徑教學中的應用案例與策略分析
2.1 應用案例
以田徑課程中的跨欄跑教學為例,通過引用行動導向教學法,徹底改變了以往死記硬背式的教學模式,教育者會通過設計一些有趣的教學活動,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來靈活掌握動作要點,并引導他們認識到錯誤所在。
首先,將學生分成多個學習小組,組織各個小組展開接力賽跑。與常規(guī)的接力賽不同的時,教育者會在跑途中設置一些障礙,同組學生之間要相互配合才能夠順利達到終點,取得比賽勝利。在比賽完成后,教育者要與組織各個小組展開討論,分析一下獲勝的小組是怎樣相互配合且順利跨越障礙的。當各個小組都發(fā)言完畢后,教育者則可以借此機會因此此堂課程的教學內容,讓他們比對自己的跑步動作中存在著哪些問題。通過先讓學生完成動作——展開交流分析——總結動作要點這一教學步驟,不僅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能夠加深新知識在學生腦海中的印象,主動改進問題。
2.2 優(yōu)化策略
2.2.1 確定教學目標
當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基本的體育技能與運動方式后,教育者對他們的運動能力和運動基礎有了一定了解。由于小學生的身體素質有限,因此在動作掌握上不夠標準。教育者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應考慮到這一問題,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來將其科學分成多個學習小組,并在各個學習小組中選出組長,由組長將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表現(xiàn)記錄下來。小學田徑課程的主要教學目標是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因此身體練習是主要的訓練方式,所選擇的訓練強度要適中,訓練方式要盡可能豐富有趣,要讓學生在現(xiàn)有標準的基礎上有所進步。此外,教育者還要尊重學生之間存在的個體差異,即使有些學生的訓練效果不夠理想,也要用鼓勵式語言代替批判式語言,切記不要影響他們體育興趣的形成。
2.2.2 選擇學習手段
當學習小組確定了以后,下一個步驟即為選擇適合的核心學習手段。模式的制定可以靈活且新穎一些。例如,各個學習小組可以是一個比賽團隊,小組長則是團隊的負責人,在老師那里得到了訓練任務后,在小組內部展開訓練。而教育者此時所扮演的則是監(jiān)督員和裁判員的角色,深入到各個學習小組中,密切觀察學生的真實表現(xiàn),并對他們訓練過程中所出現(xiàn)的問題展開指導。
2.2.3 展開客觀評價
開展教學評價的目的是檢驗行動導向教學法的教學成果,由于行動導向教學法對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而言是一種創(chuàng)新,因此所采用的評價方式也要更加多元化。教育者不僅要關注學生在訓練中的態(tài)度和表現(xiàn),而且還要重視各個學習小組的合作能力與團隊意識,鼓勵他們形成團結一致的團隊精神。需要注意的是,在應用行動導向教學法時,教育者所采用的評價指標要有所改變,例如,態(tài)度最優(yōu)、進步最大、團結性最強、合作最默契、創(chuàng)造力最強等,并鼓勵學生對自己小組同伴的表現(xiàn)展開客觀評價,說出對方身上的優(yōu)點。此外,教育者要利用學習評價的機會來與學生進行交流,幫助他們緩解壓力,尤其是在難度較高的訓練活動中,更是要提醒學生放松心情,不要有負擔。
參考文獻
[1] 張玉嫻.行動導向教學法在小學田徑教學中的應用[J].青少年體育,2014(6):82-83.
[2] 徐超.行動導向教學法在小學田徑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田徑,2019(4):50-51.
[3] 鄧立美.從課程教學的應用看行動導向教學法的創(chuàng)新[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13(2):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