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中華 蔣玉蘭 尹月浩 梁軍 李林 劉登望
摘要:本文闡述了南方花生田雜草的多樣性、危害程度及原因,重點綜述了花生田雜草防除的傳統(tǒng)農藝防控技術和最新科技進展,比較了幾種主要花生除草劑的使用效果及生態(tài)效應,并對南方花生田雜草高效化、環(huán)?;木C合防控技術途徑和措施做了展望。
關鍵詞:花生田;雜草;除草劑;危害;防控技術
中圖分類號:S451.22+4 ?文獻標識號:A ?文章編號:1001-4942(2020)01-0162-06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diversity, damage degree and causes of weeds in peanut fields in Southern China were described. The traditional techniques and the latest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es of weed control in peanut fields were reviewed. The application effects and ecological effects of several main peanut herbicides were compared. The technical approaches and measures of high-effici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peanut weeds in Southern China were prospected.
Keywords Peanut field;Weed;Herbicide;Harm; Weed management techniques
花生(Arachis hypogea L.)是我國最重要的油料與經(jīng)濟作物之一,年種植面積約占世界花生的1/5和國內油料作物的1/3,年總產(chǎn)量約占世界花生的2/5和國內油料作物的1/2,是花生產(chǎn)區(qū)農民增收的重要來源[1]。我國南方花生產(chǎn)區(qū)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的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等省,華南的廣東、廣西、福建等省區(qū),近年花生年種植面積180萬公頃左右,超過全國花生面積的1/3,主要分布在丘陵山區(qū)的酸性紅壤、紅黃壤旱薄地[2]。
我國南方氣候溫暖多雨,尤其是花生種植的春季至秋季,雨熱同季,旱地、水旱輪作地花生均十分有利于雜草滋生,致使雜草種類繁多、數(shù)量巨大、危害普遍。雜草適應性強,與花生植株競爭光、水、肥等資源,若防控不力,輕者會直接抑制花生的正常生長發(fā)育、對花生產(chǎn)量與品質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失,重者導致田地荒蕪,甚至花生失收[1-4]。防控雜草措施和手段運用不當尤其是化學除草,還可能會造成花生及后茬作物的藥害,以及花生產(chǎn)品、土壤、水域等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污染[3,4]。目前具有除草功能的轉基因花生尚未取得推廣應用證書,在我國不得種植。因此,南方花生田的雜草防控已成為當前綠色高效農業(yè)發(fā)展中極為棘手和緊迫的技術難題[2-7]。本文通過闡述南方花生田雜草的多樣性、危害程度及原因,綜述花生田雜草防除的傳統(tǒng)農藝技術措施和最新科技發(fā)展動態(tài),研究展望南方花生田雜草高效化、環(huán)?;木C合防控技術對策、途徑和措施,為南方花生田雜草的防除和技術研究提供參考。
1 南方花生田雜草種類
我國花生田的雜草種類繁多,分屬于30多科80多種[1,4,8],按葉片形態(tài)大致分為兩大類型即闊葉、窄葉雜草,按生長周期分為一年生、兩年生及多年生雜草。長江流域、東南沿海及云貴高原等南方花生產(chǎn)區(qū)花生田雜草屬于亞熱帶、熱帶區(qū)域的暖季類型。整體來看,南方花生田優(yōu)勢雜草種類有馬唐、雙穗雀稗、香附子、牛筋草、馬齒莧、喜旱蓮子草、狗牙根、碎米莎草等20多種(表1),以禾本科種類最多,發(fā)生量占雜草總量的60%以上,其中馬唐的植株密度及生物量顯著高于其它雜草,是南方花生田中最主要雜草;而俗稱“革命草”的喜旱蓮子草、香附子防除最難 [4,8-11]。
2 雜草對花生的危害
入秋以后南方花生田雜草逐漸消亡。來年南方花生一般2—7月播種,7—12月收獲?;ㄉシN后,隨著氣溫升高、雨水增多,雜草亦開始萌發(fā)、生長,與花生生長季節(jié)同步,故而可造成花生整個生育階段的危害。絕大多數(shù)雜草為當?shù)爻R?guī)植物,具有極強的適應性;有些為多年生惡性雜草,如香附子,既可依賴地下根莖繁殖,也可通過種子繁殖,極難防除;有些是生物入侵植物,如喜旱蓮子草,生長發(fā)育快,生物量大,世代交替迅速,擠占生長空間能力強[3,5,10]。雜草對花生的危害程度一是取決于雜草本身的種類、密度;二是受氣候、土壤等自然環(huán)境條件的影響,一般多雨、高溫、土壤肥沃的花生田雜草滋長迅速,反之干旱、低溫、土壤瘠薄時雜草生長緩慢;三是受生產(chǎn)管理水平的影響。雜草發(fā)生越早、生長密度和生物量愈大、植株越高、與花生共生的時間越長,則危害越嚴重。雜草對花生的直接危害表現(xiàn)在爭光、爭水、爭肥上[11,12],導致花生生存條件惡化、植株發(fā)育不良,最終花生一般減產(chǎn)5%左右,嚴重者10%以上,甚至失收;間接危害是作為危害花生的病蟲寄主、橋梁,助長病蟲害的發(fā)生。
3 花生田雜草防除技術
防除花生田雜草的技術途徑多種多樣,一般有農藝措施、生物防控、化學除草劑及其它新技術[1,3,13-27]。一般應在農藝措施基礎上,適當配套其它技術,除草效果會更好。具體如何運用,應遵循花生田雜草防治的基本原則[2,4]:一是控早、控小,將雜草消滅在萌發(fā)至幼苗期,尤其在雜草開花結籽之前除掉十分重要,壓低下一季雜草基數(shù),使雜草失去在下一代或來年繁殖拓展的能力,方能使雜草危害程度減至最輕或在經(jīng)濟閾值容許范圍之內;二是惡化雜草生長發(fā)育的環(huán)境,運用各種措施,創(chuàng)造不利于雜草萌發(fā)生長的農田生態(tài)環(huán)境,例如增加花生密度、選用早發(fā)速生的花生品種、采取水旱輪作;三是在綜合防治措施大面積推廣應用的同時,要根據(jù)農田生態(tài)學和經(jīng)濟學的原則,結合本地區(qū)的具體草情,動態(tài)地靈活運用,以減輕其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污染,保持生態(tài)平衡,獲得顯著經(jīng)濟、生態(tài)和社會效益。
3.1 農藝除草技術
以農藝措施防除雜草,是花生田雜草綜合防除體系中不可缺少的途徑之一,也是我國傳統(tǒng)農業(yè)技術精華所在,多屬于生態(tài)環(huán)保的除草技術,內含物理學、生物化學和生態(tài)學的基本原理,應得到繼承與發(fā)揚[3]。南方花生田防除雜草的主要農藝技術措施有5種:
3.1.1 翻耕土壤 危害花生的多數(shù)雜草一般分布在10 cm以內的耕作層中。在前茬秋、冬作物收獲后或花生播種前,翻轉土層尤其是適當深耕(25~30 cm)1~2次,能將表土雜草種子翻入深層,使其失去來年萌發(fā)條件,或即便發(fā)芽亦無力伸出土面;能搗毀多年生雜草如刺兒菜、香附子的地下繁殖器官;或將地下莖、根器官翻轉到土表,便于撿拾后集中處理;或導致自然枯死,翻耕措施的雜草防控效果可達 50%~60%[1,3,12]。研究表明,與傳統(tǒng)耕作模式相比,深耕花生田雜草的種類和優(yōu)勢種群基本相同,但雜草發(fā)生密度大幅降低:花期和結莢期調查,深耕田雜草鮮重明顯低于傳統(tǒng)耕作,且其花生產(chǎn)量比傳統(tǒng)耕作增產(chǎn)6.27%[13]。
3.1.2 施用腐熟有機肥 土雜肥和豬、牛、羊、雞糞等有機肥料中常常帶有多類型的大量雜草種子,若未經(jīng)高溫發(fā)酵和長期堆漚腐熟等處理過程就直接施于花生田間,糞中隱藏的種子因人工作業(yè)而迅速傳播,并有可能因種子包裹或伴隨肥料而長勢更旺,危害更大[1,3]。農家肥經(jīng)過適當?shù)母邷囟阎聘焯幚?,能使絕大多數(shù)雜草種子失去發(fā)芽能力。當前國家農業(yè)農村部大力推廣實施有機肥替代化肥工程,應特別注意土雜糞肥的徹底腐熟問題,不將雜草種子或病菌隨肥入土。
3.1.3 生物覆蓋 利用米糠、麥麩、碎草、秸稈、地膜等覆蓋播種后的花生田地面,既能起到物理壓草、化感抑草作用,又能發(fā)揮保水增肥效應。據(jù)稱,此法為替代化學除草、生產(chǎn)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花生的最佳除草措施之一[2,4,10,21-25]。
3.1.4 輪作換茬 輪作換茬不僅能克服花生本身的連作障礙,還能從很大程度上改變雜草的生長環(huán)境,減少花生田的雜草種類,尤其是伴生性雜草及種群密度。南方花生產(chǎn)區(qū)尤其是華南地區(qū)溫高水豐,多推行花生與水稻水旱輪作栽培,是預防和控制花生田病、蟲、草害的最佳農藝措施之一,有利于花生綠色高效生產(chǎn)[2,4,13-16]。
3.1.5 其它措施 人工耘鋤淺耕仍然是小農經(jīng)營者常用的田間管理措施。此外,及時清除田邊田間雜草、隨時拔除漏網(wǎng)大草,使其在植株開花或種子成熟前即被消滅[7],亦是農田雜草可持續(xù)治理的重要內容。
3.2 化學除草技術
化學除草對省工省力、提高勞動效率、降低生產(chǎn)成本、促進規(guī)模化經(jīng)營具有決定性作用,受到農民的普遍歡迎,得到迅速廣泛推廣使用,是當今農業(yè)現(xiàn)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1-3]。用于花生田的除草劑種類繁多,按作用方式分為選擇型和滅生型除草劑;根據(jù)使用時期與方法分為芽前型、芽后型,它們各有特點,應根據(jù)其性能、特點合理選用,對草下藥,提高藥效,同時注意藥害以及產(chǎn)品、土壤、水體等環(huán)境安全等問題[2-4]。據(jù)調查,農民往往只關注花生當季的除草問題,而忽視前后茬除草劑的殘留與藥害。例如,花生作為豆科作物與禾本科作物水稻、小麥、玉米等輪作,本是一種用養(yǎng)結合、克服連作障礙的高效復種制,但花生為闊葉作物,與窄葉作物輪作時,應特別留意前后茬作物是否會遭受除草劑的互相危害問題[2]。
3.2.1 芽前除草劑 芽前除草劑又稱土壤處理劑,南方農民俗稱“封閉藥”[2]。將芽前除草劑噴灑于播種花生后的土表,或施藥后通過混土操作把除草劑拌入土壤的一定深度,形成除草劑的封閉層,待雜草萌發(fā)、接觸藥層后即被殺死,而對已出土雜草無效。花生田常用的芽前除草劑有三類[2,4],直接噴霧的有乙草胺、異丙甲草胺(都爾)、精-異丙甲草胺(金都爾)、拉索、撲草凈、農思它。幾種主要芽前除草劑的防控對象及優(yōu)劣勢比較見表2。
3.2.2 芽后除草劑 又叫莖葉處理劑,即在花生出苗后噴灑到已出土的雜草莖葉上,通過莖葉的吸收和傳導作用消滅雜草。此時藥劑同時接觸作物、雜草,因此必須具備選擇性,即對花生安全,而專殺雜草(一般為單子葉的雜草),此類為芽后選擇性除草劑。莖葉處理劑的施藥適期應為對雜草敏感而花生安全的生育階段,一般以雜草幼苗期即1~5葉期為宜。適合花生田的芽后選擇性除草劑比較見表3。
4 花生田雜草防除技術展望
南方花生生長季節(jié)溫暖多雨的氣候條件十分有利于雜草生長,雜草防治難度、危害程度均遠高于干旱冷涼的北方花生產(chǎn)區(qū)。花生化學除草劑的使用,經(jīng)濟、快速、防治效果好,但隨其不斷使用也出現(xiàn)不少生態(tài)安全和效果變差問題,如用藥劑量控制不當會產(chǎn)生藥害,殘留藥物對后茬作物有害或致蚯蚓等有益動物消亡或致土壤和水源被污染[16]。在勞動力成本日益增長、花生雜草防控日益要求高效化、環(huán)?;慕裉?,面對作物復種指數(shù)增加要求、農田雜草種群變化和群落演替加速、惡性農田雜草日趨加重、抗性雜草逐漸形成的嚴峻現(xiàn)實,花生田雜草防除技術必須持續(xù)創(chuàng)新,并朝生態(tài)安全、環(huán)境保護、經(jīng)濟高效、輕簡實施的防控技術體系方向發(fā)展,為南方花生田雜草防控提出更好的技術途徑和措施。
4.1 加強南方花生田雜草普查和基礎研究
應加強對南方花生產(chǎn)區(qū)不同耕作栽培尤其多熟制條件下的主要雜草種類、優(yōu)勢雜草種類、發(fā)生危害狀況的全面普查,研究明確種子庫、群落結構特征、雜草萌發(fā)動態(tài)和種群演化規(guī)律,為有針對性地采取防除措施奠定基礎[20]。
4.2 改進化學除草劑及完善施藥技術
下一步應加強對除草劑作用機理的研究,研發(fā)適用于新型栽培措施、對作物安全、持效期適中、殺草譜廣、選擇性強、環(huán)境友好的除草劑或新劑型,及其科學合理的配套應用技術,加大篩選合理混配制劑的力度[3,4]。在研發(fā)新型除草劑的同時,還需改進配套施藥技術,確保用藥的安全、經(jīng)濟、高效、均勻。長期以來,我國農民使用具有切向離心式渦流芯噴頭的背負式噴霧器噴施殺蟲劑、殺菌劑、除草劑和生長調節(jié)劑,噴藥方式單一,很難適應噴施除草劑尤其是高活性除草劑的要求,應創(chuàng)造條件盡量采用高壓低用量藥械如無人機、飛機施藥,其效果好、污染輕,是今后的發(fā)展方向[4]。
除草地膜對花生田雜草的防除效果及花生的增產(chǎn)效果均顯著,均優(yōu)于直接噴施除草劑覆蓋普通地膜的效果,而且除草劑殘留量大大低于直接噴施除草劑,對旱地雜草的防除效果高于水旱輪作田[19-24]。
4.3 抗除草劑基因的研究與利用
積極開展分子生物學在雜草科學領域的應用研究,加速抗性基因分子的標記和克隆,早日將抗性基因應用到花生上[3]。
4.4 開展花生田雜草可持續(xù)治理
采用農藝控草與科學選用除草劑相結合的雜草治理措施是當前南方花生田雜草防控行之有效的對策,還可采取增強花生自身與雜草的競爭力、采取生物生態(tài)防控等可持續(xù)治理途徑。
4.4.1 增強花生對雜草的競爭力 掌握雜草的生物學特性、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競爭能力等,通過選用植株早生快發(fā)、覆蓋度高、與雜草競爭力強的花生品種及其充分成熟、生命力強、發(fā)芽率高的種子,采用配套單粒精播等栽培措施、優(yōu)化水肥管理,使得田間生態(tài)環(huán)境更利于花生生長、苗齊苗壯,提高花生群體生長勢、增強花生自身競爭力,從而弱化雜草的危害[3,4]。提倡采取起壟、每壟雙行的機械化栽培模式,能形成花生位置高、雜草位置低的優(yōu)化植物群落,利于花生生長發(fā)育而控草,也更便于高效化中耕除草。此外,還可利用生物技術提高花生同雜草的競爭力[6]。
4.4.2 生物生態(tài)防治 國內外研究利用某些植物、動物、昆蟲、微生物等防除農田雜草也取得不同程度的成效[26]。利用植物間相克現(xiàn)象抑制雜草;利用某些植物的提取液,通過化感作用除草[21];利用真菌等微生物除草[3]。例如,有機花生生產(chǎn)中不能用任何化學農藥防除花生田雜草,可采用麥糠、麥秸、爛樹葉覆蓋地面控草,其產(chǎn)生的化感物質可能是控制雜草的重要因素[6]。向日葵根系強大且能產(chǎn)生大量根系化感物質,可有效地抑制馬唐、馬齒莧、曼陀羅等花生田雜草的生長。有研究表明,小根蒜水浸提液對馬唐、稗草和反枝莧種子萌發(fā)和幼苗生長均有較強的抑制作用[27]。
參 考 文 獻:
[1] 萬書波. 中國花生栽培學[M]. 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3.
[2] 李林,劉登望. 南方花生高產(chǎn)高效栽培新技術[M]. 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
[3] 劉登望,李林,鄒冬生. 湖南省花生安全生產(chǎn)現(xiàn)狀及應對措施[J]. 中國生態(tài)農業(yè)學報,2008,16(4):967-970.
[4] 徐秀娟主編. 中國花生病蟲草鼠害[M]. 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9.
[5] 崔新倩. 花生田雜草化學防除現(xiàn)狀及趨勢[J]. 農藥科學與管理,2011,32(12):50-53.
[6] 張輝,唐國強. 除草劑產(chǎn)生危害的原因及其防控措施[J]. 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1(17):174-175.
[7] 徐秀娟,趙志強,盧鈺,等. 有機食品花生田除草技術研究[J]. 雜草科學,2007(1):34-36.
[8] 柳景敏,于照茲,李金山,等. 花生田雜草的發(fā)生、危害及綜合防治技術研究[J]. 花生學報,2003,32(S1):496-497.
[9] 張靜燕,申昌優(yōu),張祖清,等. 江西省花生田雜草調查初報[J]. 生物災害科學,2015, 38(3):234-238.
[10] 張文君,朱文達,何燕紅. 施用精喹禾靈對花生田間光照及養(yǎng)分的影響[J]. 華中農業(yè)大學學報,2009,28(5):556-559.
[11] 劉登望,李林. 花生地喜旱蓮子草防除方法比較研究[J]. 中國農學通報, 2010,26(6):265-268.
[12] 張俊,劉娟,臧秀旺,等. 花生田常見雜草防治措施及展望[J]. 江蘇農業(yè)科學,2016,44(1):141-145.
[13] 周桂元,梁炫強,李少雄,等. 花生田雜草安全防除技術[J]. 廣東農業(yè)科學,2010(1):70-71,83.
[14] 許曼琳,遲玉成,王磊,等. 不同耕作模式花生田雜草發(fā)生規(guī)律及對產(chǎn)量的影響[J]. 山東農業(yè)科學,2015,47(3):96-98.
[15] 劉楨. 不同花生品種在水旱輪作地和紅壤旱地的生長發(fā)育和產(chǎn)量差異[D]. 長沙:湖南農業(yè)大學,2014.
[16] 孫丹平. 稻田水旱復種輪作對作物生長、資源利用及土壤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D]. 南昌:江西農業(yè)大學,2016.
[17] 陳宏,甄志高,王曉林,等. 花生田雜草的綜合防治技術[J]. 農業(yè)科技通訊,2017(9):240-242.
[18] 路興濤,孔繁華,張勇,等. 幾種土壤處理除草劑防除花生田雜草效果試驗報告[J]. 雜草科學,2010(2):30-32.
[19] 方越,沈雪峰,陳勇. 90%乙草胺乳油防治花生田雜草藥效試驗初報[J]. 中國農學通報,2012,28(9):200-204.
[20] 李儒海,褚世海. 花生田雜草發(fā)生危害狀況與防除技術研究進展[J]. 湖北農業(yè)科學,2015,54(10):2305-2308,2313.
[21] 張悅麗,秦立琴,高興祥,等. 小根蒜對花生田3種主要雜草馬唐、稗草和反枝莧的化感作用[J]. 草業(yè)學報,2010,19(5):57-62.
[22] 駱房增,駱韻芳,謝春根. 花生除草地膜覆蓋栽培試驗[J]. 廣東農業(yè)科學,2006(2):25-26.
[23] 吳菊香,許婷婷,許曼琳,等. 不同除草地膜對花生田雜草和花生產(chǎn)量的影響[J]. 花生學報,2015,44(2):58-60.
[24] 張洪川,陳香艷,唐洪杰,等. 覆蓋除草地膜對花生田雜草防除效果及花生產(chǎn)量的影響[J].農業(yè)科技通訊,2015(1):54-56.
[25] 陳明周,黃瑤珠,楊友軍,等. 花生除草地膜對田間雜草防除及花生產(chǎn)量的影響研究[J]. 廣東農業(yè)科學,2008(6):35-38.
[26] 孫惠娟,劉小三. 丘陵紅壤旱地不同除草劑對花生田雜草的防治效果研究[J]. 安徽農業(yè)科學,2015,43(9):138-140.
[27] 張惟,劉亦學,張學文,等. 精喹禾靈對花生田禾本科雜草防除效果研究[J]. 雜草科學, 2009(1):71-72.
[28] 曹敏,何健,倪海燕. 二硝基苯胺類除草劑微生物降解研究進展[J/OL]. 微生物學通報,2019-07-16.
[29] 張雙,劉娜,程功,等. 丙炔氟草胺在大豆和土壤中的殘留及消解動態(tài)[J]. 農藥學學報,2018,20(4):487-494.
[30] 黃華樹. 丙炔氟草胺述評[J]. 農藥,2016,55(10):778-780.
[31] 付曉蘋,劉巧榮,許玉艷,等. 撲草凈對人體健康及水生環(huán)境的安全性評價[J]. 中國農學通報,2015,31(35):49-57.
[32] 范蓮生. 二苯醚類除草劑乙氧氟草醚[J]. 農藥,2000,39(2):39-40.
[33] 熊飛. 新型花生地專用除草劑——甲咪唑煙酸[J]. 科學種養(yǎng),2011(7):49-50.
[34] 黃志勇,李汶鮮,陳艷,等. 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花生仁中甲咪唑煙酸殘留[J]. 中國果菜,2019,39(5):22-24,61.
[35] 馮莉,張?zhí)┙埽呒覗|,等. 甲咪唑煙酸殘留對后茬不同蔬菜幼苗生長的影響[C]∥2014年中國植物保護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2014:269-271.
[36] 郭銳. 老牌乙羧氟草醚面面觀[J]. 農藥市場信息,2019(16):61.
[37] 劉迎春. 氟磺胺草醚在環(huán)境中歸趨的研究[D]. 哈爾濱:東北農業(yè)大學,2016.
[38] 畢亞玲,王金信,王兆振,等. 20%氟磺胺草醚乳油防除大豆田闊葉雜草田間藥效試驗 [J]. 農藥研究與應用,2012,16(1):8-10.
[39] 閻峰,胡耀坤,滕旭,等. 除草劑乳氟禾草靈的合成[J]. 沈陽化工學院學報,2008,22(1):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