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鳳拖 劉淑琴
(呂梁市人民醫(yī)院 山西 呂梁 033000)
品管圈(QCC)起源于日本,目前多數采用的方式為工具的應用以及工作場所的整體質量情況管理,同時不斷完善,目前存在的主要操作問題,從而不斷改善品管圈的工作情況[1]。近年,該活動以成功作用于各個醫(yī)院部門的醫(yī)療品質管理活動內容中[2]。良肢位通常是指通過體位的調整防止或者抑制痙攣情況出現的一種治療方式,保護肩關節(jié)以及早期誘發(fā)分離運動而設計的一種治療性體位。由于早期腦卒中偏癱患者大部分時間都需要在病床上度過,良肢位的正確擺放對其具有重要意義。因此,為降低腦卒中偏癱患者良肢位擺放不正確率,現通過將品管圈活動實施于腦卒中偏癱患者中,取得了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擇2019 年5—6 月實施品管圈活動前良肢位擺放患者 107 例,共調查642 次,其中男性64 人,女性43 人,年齡47~75 歲,平均年齡(64.29±8.07)歲。選擇2019 年8—9 實施品管圈活動后良肢位擺放患者 149 例,共調查894 次,其中男性87人,女性62人,年齡51~80歲,平均年齡(67.11±9.21)歲。對比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符合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定的腦卒中診斷標準;②經相關檢查,患者多數為一側肢體無力;③患者患側肌力≤Ⅲ級;④其患者病情穩(wěn)定,意識清楚。排除標準:①患者病情不穩(wěn)定、昏迷者;②患者及家屬不配合[3]。
1.2.1 品管圈組成 品管圈成立于2013 年7 月,由1 名圈長、1 名秘書、1 名輔導員、10 名圈員組成,其中8 名主管護理師,1 名護理師,1 名副主任護理師,均是本科,此活動為本圈第三圈。
1.2.2 主題選定 圈長組織討論,圈員頭腦風暴,采用 5、3、1 評分標準。確認本次活動主題為:“降低偏癱患者良肢位擺放的不正確率”。
1.2.3計劃擬定 實施周期為 2019年4—10月,圈員們參與,詳細擬定活動內容、活動時間、圈員分工,并繪制活動計劃甘特圖。
1.2.4 現狀把握 2019 年5—6 月,根據良肢位擺放標準進行現場調查,調查顯示,有1 處擺放錯誤,均屬不正確。共調查107 例642 次,不正確137 次,不正確率21.34%,原因包含:墊枕問題;肘關節(jié)未伸直;手部問題;完全未擺放;髖部問題;肩部問題;足部問題;平臥時膝關節(jié)屈曲問題。匯總和柏拉圖分析,根據“80/20”原則,顯示墊枕問題;肘關節(jié)未伸直;手部問題;完全未擺放為本次活動改善重點。
1.2.5 制定目標 根據調查結果和圈員討論,計算圈能力,本次圈活動患者的良肢位擺放不正確率由實施前21.34%降至10.05%,改善幅度為52.91%。目標值公式:目標值=現狀值-改善值=現狀值-(現狀值×改善重點×圈能力),改善幅度公式:(現況值-目標值)/現況值。
1.2.6 解析 應用魚骨圖分析法,從人、物、環(huán)、管理4 個方面分別對出現問題的原因進行分析,魚骨圖分析找出的末端原因,根據80/20 原則,再由圈員們通過5、3、1 評分法選
出要因。再次驗證真因,本次真因為:枕頭數量不足;無操作評分標準;責任護士對患者監(jiān)管不到位;流程不合理。
1.2.7.1 增加枕頭數量 通過購置枕頭或改造枕頭大小,為良肢位的擺放正確性提供物質基礎。
1.2.7.2 制定擺放標準及培訓 圈員根據相關資料,查閱文獻,制定準確的操作流程及評價標準、視頻,并將良肢擺放作為主要的操作內容。通過定期授課,加強護理人員的知識和技能的培訓,并以提問、筆試、現場檢查等方式強化考核,確保人人掌握。加強重點部位、重點人群、重點時段的指導檢查。
1.2.7.3 加強宣教與指導 針對患者的不同進行受教模式的更改,從而提高良肢位擺放正確率。受教模式可以從口頭宣教過渡到圖片、文字、視頻等方式中,另外可以通過彩圖配字的方式進行宣教,可以在每一間病房放置一本宣教手冊。內容主要以圖片為主,利于受教人員的接受,同時利用微信平臺加強各個層級人員的交流。
1.2.8 評價指標
1.2.8.1 良肢位擺放調查:觀察兩組患者良肢體位擺放不正確率的變化情況。
1.2.8.2 圈員能力評價:根據5、3、1 評分法,圈員們分別在活動前、后對品管手法的運用、團隊精神、和諧程度、責任心和榮譽感、溝通與協調能力等7 個方面進行自評。
數據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行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品管圈活動后,患者良肢位擺放不正確率降至8.40%,目標達標率為114.6%,改善幅度為60.63%,見表。
表 良肢位擺放不正確情況比較
腦卒中偏癱患者進行良肢體位擺放的主要原理是通過采用適當的體位進行基礎維護,通過改變患者的良肢位擺放,加強患者的肌肉功能,正確的擺放能夠促使患者病癥的減輕,同時能夠為后續(xù)的治療奠定一定的基礎,加強患者的預后。良肢擺放作為基礎性治療措施,其優(yōu)點主要有節(jié)省資金、減輕患者痛苦的作用,同時還能夠為患者減輕經濟壓力,在臨床調查中也具有較高的使用率。品管圈活動是目前針對腦卒中偏癱患者良肢體位擺放的主要方式之一,通過選取部分資歷較高的醫(yī)師或護理人員進行活動組織,針對化處理擺放不正確的問題。
本次研究結果:實施品管圈活動后,患者良肢擺放不正確率得到了有效改善,于21.34%降低至8.40%,數據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看出品管圈活動的有效性,極大的改善了在良肢體位擺放過程中的不規(guī)范。
綜上所述,通過實施品管圈活動,能夠有效加強護理人員的專業(yè)水平,提高護理質量,加強其標準化操作,從而顯著降低患者的良肢體位擺放的不正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