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淳
(皖南醫(yī)學院弋磯山醫(yī)院檢驗科 安徽 蕪湖 241001)
我國是乙肝大國,目前肝活檢仍是診斷乙肝患者肝纖維化程度的金標準,但因其屬于侵入性操作,閱片過程復雜且費用高,不利于臨床普及應用[1]。近年來國內外學者研究發(fā)現,影像學檢查、無創(chuàng)血清學模型的建立對肝纖維化程度的診斷具有重要價值[2],因此本研究主要探討ARFI 聯(lián)合FIB-4 對慢性乙型肝炎肝纖維化程度的診斷價值,現報告如下。
選取2018 年4 月—2019 年2 月于我院確診為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108 例,均符合慢性乙型肝炎的診斷標準,排除其他類型病毒性肝炎、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臨床資料不完整者。其中男性61 例,女性47 例,年齡27 ~64 歲(45.21±9.84)歲。
1.2.1 肝組織檢查 所有患者均行肝組織活檢,至少留取標本15mm,包含5 個匯管區(qū),石蠟包埋,組織切片。參照Scheuer分級標準對肝纖維化程度進行分期。
1.2.2 影像學及血清學檢查 采用西門子Acuson S2000 彩色超聲診斷儀對患者行ARFI 檢查;留取行肝活檢患者的血液標本,采用日立7600 Series 全自動生化分析流水線測定谷丙轉氨酶(ALT)、天冬氨酸轉氨酶(AST)水平;采用邁瑞CAL8000血細胞分析流水線檢測血小板計數(PLT)。FIB-4=(年齡×AST)/(PLT×ALT 的平方根)。
使用SPSS17.0 對數據進行分析,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兩組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 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F 檢驗。繪制采用ROC 曲線。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不同肝纖維化程度患者血清學檢測結果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不同肝纖維化程度患者血清學檢測結果比較(±s)
注:與S0 期比較,aP <0.05;與S1 期比較,bP <0.05;與S2 期比較,cP <0.05;與S3 期比較,dP <0.05。
肝纖維化程度 例數 AST(U/L) ALT(U/L) PLT(×109/L)S0 期 9 22.31±6.52 22.17±10.21 192.47±42.34 S1 期 14 29.85±8.26a 37.51±17.31a 191.56±17.36 S2 期 13 29.68±8.51a 26.56±14.28 173.44±57.84 S3 期 24 34.77±11.71a 39.62±17.62ac 139.61±52.14abc S4 期 48 34.81±11.32a 33.25±12.22a 104.33±50.32abcd F- 3.463 3.510 14.759 P- 0.011 0.010 <0.001
不同肝纖維化程度患者ARFI、FIB-4 水平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01),見表2。
表2 不同肝纖維化程度患者ARFI、FIB-4 水平比較(±s)
表2 不同肝纖維化程度患者ARFI、FIB-4 水平比較(±s)
注:與S0 期比較,aP <0.05;與S1 期比較,bP <0.05;與S2 期比較,cP <0.05;與S3 期比較,dP <0.05。
肝纖維化程度 例數 ARFI(m/s) FIB-4 S0 期 9 1.11±0.21 0.97±0.28 S1 期 14 1.26±0.25 1.14±0.31 S2 期 13 1.41±0.21 1.74±0.52 S3 期 24 1.76±0.37abc 2.15±0.62 S4 期 48 2.23±0.51abcd 3.66±1.98abcd F-29.045 15.823 P-<0.001 <0.001
ROC 結果表明,ARFI/FIB-4 聯(lián)合檢測對預測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纖維化程度(≥S2)的診斷價值最高,見表3。
表3 ARFI、FIB-4 診斷方法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纖維化程度的相關性分析
肝纖維化是各類慢性肝病發(fā)展為肝硬化、肝癌必經的病理過程。臨床發(fā)現,當患者肝纖維化程度處于S1、S2 階段時予以有效的診治完全可達到逆轉的效果;若肝纖維化已發(fā)展至S3、S4 階段時,被逆轉的概率將大大降低[3]。因此極早預測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纖維化程度,對預后及防止肝硬化和肝癌發(fā)生極為重要。目前肝組織活檢雖能有效診斷肝纖維化,但因其費用高、創(chuàng)傷性大、并發(fā)癥多等缺陷限制了其臨床上的廣泛應用[4]。
有研究發(fā)現將影像學指標與無創(chuàng)血清學模型聯(lián)合觀測有利于提高對肝纖維化程度的診斷價值[5]。本研究結果發(fā)現不同肝纖維化程度患者ARFI、FIB-4 水平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F值=29.045、15.823,P <0.001);ARFI、FIB-4 水平與肝纖維化程度呈正相關(P <0.05);ARFI/FIB-4 聯(lián)合檢測對預測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纖維化程度診斷價值較高(P <0.05)。這說明影像學檢查與無創(chuàng)血清學模型結合能夠較準確地反映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纖維化的程度。
綜上,ARFI、FIB-4 與肝纖維化程度分級具有一定的相關性;ARFI/FIB-4 聯(lián)合檢測對肝纖維化程度的診斷具有一定的價值,尤其對明顯肝纖維化期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為影像學檢查聯(lián)合血清學模型在臨床中的應用提供可靠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