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冰嵐 薛斌 杜熔淦
(哈爾濱市第一??漆t(yī)院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到目前為止,尚未明確精神分裂癥發(fā)病原因,思維、情感以及行為分裂是患者常見癥狀[1-2]。青壯年是高發(fā)群體,精神分裂伴隨幻覺和妄想,造成患者生活質量顯著降低,且易出現抑郁等負面情緒[3]。本文探討精神分裂癥并抑郁患者舍曲林與抗精神病藥物聯合方案的臨床效果,結果如下。
選取本院收治的80 例精神分裂并抑郁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每組40 例,對照組男性24 例,女性16 例,年齡為20 ~50 歲,平均年齡為(34.19±5.12)歲,平均病程為(6.52±2.26)年;觀察組男性26 例,女性14 例,年齡為20 ~50 歲,平均年齡為(31.27±5.16)歲,平均病程為(6.48±2.06)年。兩組患者年齡以及病程等一般資料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可比性。
對照組常規(guī)方案,給予患者常規(guī)抗精神病藥物鹽酸氯丙嗪片、利培酮片、氟哌啶醇片以及鹽酸齊拉西酮片。觀察組以對照組為基礎,給予患者鹽酸舍曲林片,每天一次,每次100mg,根據患者抑郁情況對患者藥量進行調控,以28d 為一療程。
將兩組治療效果和抑郁評分進行記錄和對比;臨床效果:患者癥狀基本消除則判定為顯效;明顯改善則判定為有效,若患者病情未改善,則判定為無效。治療前后,護理人員向患者發(fā)放《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分數越高,說明患者抑郁情況越為嚴重。
數據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行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7.50%高于對照組的87.50%,差異具統(tǒng)計學意義(χ2=3.914,P<0.05),見表。
表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n(%)]
治療前,觀察組患抑郁評分為(25.21±5.19)分,治療后,抑郁評分為(12.26±3.29)分;治療前,對照組抑郁評分為(25.21±5.16)分,治療后,抑郁評分為(19.36±2.29)分,治療后,兩組比較差異具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精神分裂癥與患者基因有著密切聯系,目前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精神分裂癥抑郁發(fā)病率超過五分之一,半數患者出現抑郁癥狀[4]。思維、情感和行為分裂是常見表現。青壯年是精神分裂癥高發(fā)人群,妄想、幻覺是常見臨床癥狀,造成患者和患者家屬生活質量顯著降低[5]。在病情好轉階段,患者易出現抑郁等負面情緒,甚至做出自殺的等過激反應。本文探討精神分裂癥并抑郁40 例患者給予舍曲林與抗精神病藥物聯合治療效果情況。
結果表明,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抑郁評分為(12.26±3.29)分顯著低于對照組,說明精神分裂癥抑郁患者給予舍曲林與抗精神病藥物聯合,能夠顯著提升臨床治療效果,提升治療總有效率,有效降低患者抑郁評分。原因分析考慮為:舍曲林是一種常見治療抑郁癥的藥物,能夠有效減輕患者抑郁、焦慮、狂躁、強迫等癥狀。舍曲林具有提升神經中樞系統(tǒng)5-羥色胺含量的效果,5-羥色胺能夠提升腎上腺素對多巴胺的作用,同時能夠提升茶酚胺活性強度,能夠有效治療精神分裂癥抑郁且舍曲林對人體造成損傷和消耗較小。文獻報道,各個階段的精神分裂癥患者均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焦慮和抑郁,早期治療精神分裂癥能夠有效緩解患者妄想和出現幻覺等癥狀,能夠有效提升治療效果。早期治療能夠顯著降低患者精神分裂和抑郁情況,配合心理疏導,能夠有效提升臨床治療總有效率,臨床用藥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給予精神分裂癥并抑郁患者舍曲林與抗精神病藥物聯合治療,能有效提升臨床治療效果,顯著改善患者抑郁癥狀,具有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