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小慧,高培軼,劉義明
先進復合材料結構裝配應用與前景分析
仲小慧,高培軼,劉義明
(航空工業(yè)西安飛機工業(y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陜西 西安 710089)
基于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飛機先進復合材料的運用更加廣泛,國家高度重視飛機結構研發(fā),當前復合材料結構裝配協(xié)調技術具有多項功能,包括結構的整體性、可設計性等?;诖?,闡述了關于飛機裝配協(xié)調技術的研究與分析,簡析了當前飛機先進復合材料結構裝配協(xié)調技術現狀,最后提出飛機先進復合材料結構裝配協(xié)調技術未來發(fā)展趨勢,以期為裝配協(xié)調的理論和技術提供借鑒。
復合材料;結構裝配;協(xié)調技術;發(fā)展趨勢
諸多不協(xié)調問題存在于飛機裝配結構中,嚴重影響飛機性能。造成飛機裝配結構不協(xié)調的因素包括零件設計、零件加工、工裝制造等。新時期,為有效解決飛機裝配中的不協(xié)調問題,將提升飛機制造進度作為重要研究課題,通過初步構建協(xié)調模型,建立總體的工藝設計方案,將協(xié)調內容、協(xié)調方法、協(xié)調依據納入方案設計內,并將模型構建建立在產品設計的基礎上,利用三維模型呈現飛機產品設計的尺寸和性質[1],從而體現整體的信息內容,飛機協(xié)調模型關系能夠直觀反映飛機的形狀與尺寸,并結合飛機的裝配結構,篩選出適合的組件、部件工藝裝備,從而滿足飛機裝配零件中的控制標準。
在飛機裝結構裝配中協(xié)調模型容易出現零件加工誤差,此類誤差嚴重影響著協(xié)調模型關系。零件加工主要控制零件的尺寸和零件形狀,在飛機零件加工中,變形誤差包括很多種,零件的薄壁零件會因為夾持、制孔、重力等因素產生變形的現象。配合定位誤差也是飛機結構裝配中的誤差因素,在零件定位時,裝配零件、裝配設備要盡可能地貼合實際,并減少零件的平移和轉動,將誤差控制在最小范圍內[2]。重定位誤差是在飛機結構中定位時產生的誤差,基于零件的不同層次,其制造基準和定位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從而形成重定位誤差。
飛機先進復合材料基于本身屬性的不同,受影響的因素也不相同,由于復合材料樹脂固化收縮、模具熱膨脹系數等因素不同,直接影響復合材料制造后的尺寸精度。如果飛機復合材料部件位置不匹配,將嚴重影響后續(xù)的處理。采取強制的處理方法,金屬部件會產生變形的現象,增加了額外的應力,加之復合材料眾多的不確定因素,加劇了結構裝配協(xié)調問題。復合材料的高剛度難以將其制壓到合適位置上,對于不符合標準的構件,一般采用加墊補償的方式進行適當的配合,這增加了經費成本,因此必須提高結構裝配協(xié)調技術的創(chuàng)新性,減少各項因素影響而產生的誤差。
飛機結構裝配協(xié)調技術中的數字量化技術通常采用的是數字化測量設備,包括經緯儀、激光跟蹤儀和激光雷達等。利用經緯儀測量的原理為:在測量水平角和垂直角時可以測量單點的坐標值,并且需要2臺以上的經緯儀,便于測量空間交會測量坐標系。激光跟蹤儀則能夠有效實現角度和單點的三維坐標值測量,其原理是利用激光發(fā)射器、傳感器、信號接收器、中央處理器進行聯(lián)動工作,從而提升測量值的精確度。激光雷達主要是用來輔助飛機裝配,在測量精度上僅次于激光跟蹤儀。
虛擬裝配技術需要的環(huán)境狀態(tài)必須具備可裝配性分析評價,其中裝配模型主要控制零件的數模,規(guī)劃結構裝配的路徑,并從結構裝配模型中獲取重要的信息數據。虛擬裝配技術中包括的研究內容有裝配模型信息,其模型是將數字化預裝配序列規(guī)劃為前提。在虛擬制造技術、數字化預裝配角度下,裝配模型是一種集成化的信息模型,支持產品設計的全周期,涉及裝配相關的所有活動,如產品的定義、生產規(guī)劃以及相關的各個子過程裝配。裝配序列規(guī)劃是基于裝配序列角度出發(fā),從裝配模型推導出裝配序列的難點,并具體研究分析裝配序列之間的可執(zhí)行性,確保呈現的分析結果將各序列的完整性和準確性清晰地表達出來,進一步滿足裝配序列的存儲空間要求。裝配路徑規(guī)劃指的是零件在數字化裝配空間中的動態(tài)軌跡,確保最終實現無碰撞、無干涉的裝配,進一步提升零件裝配性能。在數字化結構裝配中的碰撞、干涉檢查包括裝配路徑干涉檢驗、間隙體積計算等,在3D物理模型的數字化預裝配理念下,必須嚴格控制結構裝配中因碰撞產生的相互作用,減少物體之間的重疊現象。
飛機自動化裝配技術中包括自動運輸技術,在線數字化測量、定位和監(jiān)控技術,柔性工裝技術和建造移動裝配生產線,例如波音767飛機采用的移動生產線,如圖1所示。通常采用飛機設計測量點設計,通過坐標系統(tǒng)建立,利用激光跟蹤儀平臺設計,從而更好地提升支撐結構的剛性。對于機身的大部間柔性裝配,采用多構型機身段裝配平臺進行數字量測量定位。對于多點可調支撐結構設計技術而言,其設計的關鍵點在于需要采用數字量驅動調整方法,利用激光跟蹤儀測量定位系統(tǒng),提升結構支撐結構的剛性設計效果,對于機身部件的調整,采用可調整、數字控制、支撐結構平臺控制方法,結合數字量進行測量和定位,采用脈沖移動生產線。多點成形技術的實施是建立在柔性工裝設計的基礎上,采用離散點的思路以點帶面。柔性工裝技術優(yōu)勢在于縮短飛機結構裝配型架制造周期,可以代替固定的裝配型架,并且一套柔性工裝能夠裝配多種飛機零件。
圖1 波音767飛機移動生產線
當前采用的制孔技術設備包括自動鉆機制技術、機器人制孔技術、精密數控控制孔中心。其中,機器人制孔技術是根據機器人自身的優(yōu)點,用于復雜的外形結構制孔,比手工制孔效率更高,最大化提升制孔質量,減少石墨粉塵對人體的傷害。精密的數控加工中心制孔采用的是第四代快速裝配技術,結構設計呈模塊的形式,并對制造提出更高的要求,基于飛機本身的使用壽命對制孔的精度要求更高,在質量要求上更精細化。
復合材料構建裝配偏差與公差設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質,主要體現在模型設計時要充分考慮飛機復合材料的向異性、高剛性和脆性,在未來的設計中,要加強復合材料構件的制備工藝,加緊研發(fā)構件變形的方法,明確掌握變形規(guī)律和統(tǒng)計分布的基礎數據。根據飛機生產批量、協(xié)調路線長和工藝裝備,全面考慮影響生產方法的各因素,加強對傳統(tǒng)變形工藝分析,并從中汲取經驗,確保為相關構件裝配偏差建模與公差設計理論體系研究提供參考。
復合材料構件的制造偏差在形狀協(xié)調過程中引入裝配應力,從而對復合材料的疲勞性產生影響,包括開孔、厚度、變截面等形狀部位。在應力的作用下,構件的細節(jié)部分應力集中,能夠有效降低結構疲勞程度。然而影響先進復合材料結構的因素諸多,且因力學性能特點容易產生疲勞損傷現象。在結構的相互作用下,復合材料能夠發(fā)揮自身的優(yōu)勢,將疲勞影響控制在最小范圍內。因此,相關人員要科學合理地分析影響復合材料結構裝配的疲勞性能,并積極引進國內外先進的設計辦法,延長構件的使用壽命,利用DFR方法中的參數值方法進行構件壽命分析,經過復合材料疲勞模型分析,總結各方面的影響因素,并不斷探索復合材料結構裝配協(xié)調工藝和補償方案設計存在的未知問題。
飛機先進復合材料裝配架型作為控制飛機裝配準確度、協(xié)調度的重要手段,復合材料裝配過程中更加依賴于裝配型架,所實施的任務在型架上完成。為有效提升結構裝配協(xié)調性,要合理優(yōu)化定位方法,充分考慮裝配復合材料的應力,控制構件裝配偏差,合理考量位姿、形狀和內應力的定位,并在裝配協(xié)調中尋找內應力場,從而提升復合材料結構的疲勞性能。采用科學的下架方式,將復合材料構件置于約束狀態(tài),在此作用下,構件內部應力場在下架過程中隨著應力的變化而變化,確保在復合材料構件裝配結束后,連成受力整體,充分考慮構件定位在組合作用下的損傷行為,盡可能減少復合材料構件局部損傷。
綜上所述,飛機先進復合材料結構裝配協(xié)調技術對飛機構件的整體性能有重要影響,先進復合材料在國家經濟發(fā)展和航空事業(yè)發(fā)展中具有經濟優(yōu)勢,在新時代發(fā)展下的結構裝配協(xié)調技術更加成熟,在材料發(fā)展和研究水平上還應加緊創(chuàng)新和探索,隨著行業(yè)對結構裝配的輕量化、制造的自動化、能耗低碳化等需求的不斷增長,加快復合材料的制造技術創(chuàng)新必將成為未來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1]王華.飛機先進復合材料結構裝配協(xié)調技術研究現狀與發(fā)展趨勢[J].航空制造技術,2018,61(7):26-33.
[2]陳濟桁.2019年航空復合材料產業(yè)發(fā)展回顧與展望[N].中國航空報,2020-03-13(007).
V262.4
A
10.15913/j.cnki.kjycx.2020.12.067
2095-6835(2020)12-0152-02
〔編輯: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