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權兵
( 廣東格蘭仕微波爐電器制造有限公司,廣東 佛山528000)
在國外的塑膠模具生產中, 有一半以上應用了模內熱切技術, 甚至一些廠商的模具生產對該技術的應用高達廠80%以上。 而我們國家對這項技術的真正應用和推廣是從最近幾年才開始的,其中最先使用該技術的企業(yè)包括Midea 美的、GREE 格力等。 可以肯定,模內熱切技術的應用,不僅可以減低模具生產的人力成本,也大大提升了產品的品質。 國外的實踐應用證明,沒有應用模內熱切技術的模具企業(yè)是不具備競爭力的,這也是促使我們國家模具企業(yè)開展重視該技術的主要因素。 本文將從以下諸多方面分析模內熱切技術在模具設計中的應用。
1.1 技術原理。 在傳統(tǒng)的塑料模具的生產中,通常采用的是澆口凝料切割工藝,根本達不到制品外觀高質量的切割效果,主要因素在于傳統(tǒng)的切割環(huán)節(jié)在模具開啟后進行,此時的凝料早已經冷卻,不能保證制品的質量。 而模內熱切技術則完全不同,采用的注塑機在完成澆筑及保壓工序后,進入冷卻階段而且澆口凝料的位置還存在很高的溫度的時候,采用切刀對澆口凝料和制品實施切割,這時候的塑料熔體還是粘流狀態(tài),同時迫于切刀的適當壓力,溶料被迫回流,對制品無不良影響。 模內熱切系統(tǒng)如圖1 所示。
圖1 模內熱切系統(tǒng)示意圖
1.2 模內熱切技術的優(yōu)勢。 1.2.1 該技術實現(xiàn)了生產機械自動化,而且達到了開模前進行制品與澆口的切割,省卻了澆口實施分離的二道工序,有效降低了人工成本,與傳統(tǒng)的切割模式比較,有明顯的利潤優(yōu)勢。 1.2.2 避免了人為對產品品質影響的缺陷。 傳統(tǒng)模具生產的冷。 切工藝是切割冷卻后的塑料件,所以無法避免刀口處的發(fā)白的負面現(xiàn)象,對制品的外觀品質有影響,同時產品的力學性能會受到應力的不良影響。 而模內熱切工藝是在模腔內保壓后對制品和澆口實施分離,而且切割的時候塑件還是溶融狀態(tài),確保了分離后塑件的外觀品質,同時也不會受到應力的影響,制品的合格率大大提升。1.2.3 生產周期明顯縮短,生產效率顯著提升; 該技術的自動化成型工序避免了生產過程中的毫無意義的手工操作,產品的成型周期明顯縮短,生產效率大大提升。 比起傳統(tǒng)的生產工藝具備效率優(yōu)勢。1.2.4 該技術可以對不同形式的澆口的料頭實施切除, 而且確保模內成型,例如:出孔環(huán)節(jié)在開模前、局部薄厚的處理,以及驅動滑塊抽芯等新工藝,促使模具結構得以簡化,縮減了模具結構尺寸,大大降低了維護成本。
1.3 典型的模內熱切系統(tǒng)部件組成。 1.3.1 超高壓時序控制系統(tǒng)。 通過可編程邏輯控制器控制切刀的頂出和退回, 借助氣動增壓推動液壓油產生五千到一萬牛頓的高壓。1.3.2 微型超高壓油缸。 該部件制作的鋼材必須符合耐高壓、耐腐蝕的特點,參照油缸直徑的大小, 承受壓力的范圍為4 500~10 000 N 。1.3.3 高速高壓切刀。 切刀的制作材料為高速工具鋼,具備硬度高、耐磨性高和耐熱性高等特點,能夠保證切刀可持續(xù)地高頻率作業(yè)。1.3.4 輔助零件。對各主要部件進行連接的構件,比如對高壓油管、時序控制器等部件進行連接。
1.4 模內熱切模具的缺點
比起傳統(tǒng)的冷切模具,雖然模內熱切模具有諸多優(yōu)勢,但其存在的缺點也是不可避免的, 總結起來有幾個方面問題。 1.4.1模具成本升高。 模內熱切構建相對價格昂貴, 會導致模具成本明顯增加。 例如相對低的產品附加值,商品的產量也很低,對于利益第一的廠商來說經濟不劃算。 尤其是對不發(fā)達國家的模具用戶,該系統(tǒng)的高價格是阻礙應用推廣的主要問題。 1.4.2 工藝設備要求高。 生產模內熱切模具的必備前提是具備精密加工機械。 模內熱切系統(tǒng)要想真正與模具進行融合, 必須有嚴格的工藝要求,否則就會在模具加工中出現(xiàn)嚴重的問題。 例如:基于油缸安裝孔平面粗糙喪失封油功能導致油缸運動受阻, 模仁與切刀配合不佳致使切刀卡死等。1.4.3 操作維修復雜。 與傳統(tǒng)的冷切模具相比, 模內熱切模具維修和操作都具備復雜性。 例如基于操作的復雜導致零件易損,影響加工正常運行,會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 特別是針對該模具的新用戶, 掌握操作維護要領需要很長時間。
一個精準的設計方案, 對于模具行業(yè)的發(fā)展定位是至關重要的。 對于不同類型的產品, 模內熱切供應商要根據(jù)不同材料提供最適合的設計方案,否則就會出現(xiàn)使用中的諸多問題,例如油缸力量弱、切刀無法切斷制品、切刀回位受阻等問題。 當前相關的技術具備解決諸多問題的措施, 國內的相關企業(yè)正在看好模內熱切技術的市場前景, 有些廠家在原有的技術框架基礎上,組織企業(yè)技術人員對模內熱切全套結構實施開發(fā)和利用。 這是設計單位和廠家結合的模式,模具企業(yè)提供整套的模具結構圖形,模內熱切結構設計制造單位按照該廠家的模具要求,有針對性地進行模內熱切的結構設計,對模具中澆口模式等技術環(huán)節(jié)實施輔導性的改進以及對模具整體結構進行完善。 同時設計單位要參與模具的裝配、試模、調整和培訓等關鍵環(huán)節(jié),直到注塑制品的質量合格為止,完全消除了用戶使用模內熱切的后顧之憂。
3.1 模內熱切塑料材料種類。 在目前的技術背景下,各種塑料材料都可以通過模內熱切模具進行加工生產。 例如:ABS/PC、PEI、PVC、PP、PE、PS、ABS、PMMA、PBT、PA、PSU、PC、POM、PET等。 也就是說,模內熱切模具可以加工所有傳統(tǒng)模具可以加工的塑料材料。
3.2 零件尺寸與重量。 模內熱切的模具不僅在尺寸上應用靈活,在制件重量上也是運用自如的。 制造最小的零件可以是0.1 g 以下,最大的部件可以在30 kg 以上。
3.3 工業(yè)領域的應用。 模內熱切模具可以在任何工業(yè)領域普遍應用,例如:包裝、建筑、辦公設備、電子,汽車,醫(yī)療,日用品,玩具等。
該零件是利用ABS 原料加工的, 零件包括澆口在內重量30 g±2 g。 該部件的外圍寬度滿足成型條件,但中間的格子成型就沒那么簡單了,為了克服格子成型難題,利用了通過多澆口的模式。 第一是為了保證成型,滿足在特定時間里注塑成型的材料;第二是有效解決熔接痕的現(xiàn)象,雖然制件是成型了,但沒有解決熔接痕跡的問題,產品缺乏必要的強度,格子里面有斷裂。 在制件成型過程中要使用模溫機,通過cae 分析利用22個進料澆口進料,充分符合成型的條件。 針對修剪22 個進料澆口,修剪外圍的八個澆口不是困難,而要想修剪中間格子里14個進料澆口就沒那么容易了,需要很多人力方可完成,會產生很大的修剪成本。 而利用模內熱切技術,周圍利用4 組,格子里為7 組。 通過兩端為方格里一組實施進料,可以選擇一個油缸實現(xiàn)降低成本。 周邊的4 組也是采用兩個進料澆口為一個油缸進料,但基于油缸的大小不等,最終要達到所有油缸一致的壓力。
眾所周知,模內熱切結構應用的成本是不菲的,應該平衡考慮對該結構進行正確選擇。 不同企業(yè)面臨的情況不同,考慮的角度也各盡不同。 模內熱切技術不僅適合新模具制造, 更有利于現(xiàn)有模具的更新改造,而且其效果是顯著的。 在目前情況下,該技術在單獨的模具制造企業(yè)里開發(fā)能力很弱,可以考慮以模內熱切結構設計單位為依托, 以合作的形式進行模具制作,這樣可以降低模具企業(yè)的風險,實現(xiàn)利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