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鋒
(潞安環(huán)能股份公司 常村煤礦,山西 長治 046102)
常村煤礦為高瓦斯礦井,分上下水平開采,520水平逐步枯竭,470下水平工作面掘進時瓦斯涌出量較大,必須配套瓦斯鉆場及瓦斯抽放系統(tǒng)。和普通巷道尺寸相比較,大斷面瓦斯抽放鉆場具有巷道跨度大、采掘擾動影響范圍廣、頂板離層下沉等特點,巷道圍巖穩(wěn)定性普遍較差,特別需要加強支護控制。本文采用FLAC3D三維數值模型對常村煤礦470水平22采區(qū)2201軌道巷鉆場進行了模擬分析。
2201工作面位于470水平22采區(qū),工作面傾向長260 m,走向長1 010 m,工作面標高為440~460 m,屬于近水平工作面,煤層厚度為5.95~7.30 m,平均厚度為6.65 m,局部含夾矸一層,平均厚度為0.33 m,開采方式為走向長壁后退式綜采放頂煤采煤法。巷道內瓦斯抽采鉆場采用邁步式布置,間隔60 m,斷面為不規(guī)則梯形,外寬8 m、里寬4 m、深4 m,鉆場與巷道中線呈45度外偏角抹角,高度同掘進巷道一致。支護方式為全錨支護,巷道采用“小五花”布置,排距1 m;鉆場內每排2根,排距1 m。為了分析錨索的支護效果,以2201工作面軌道巷鉆場為研究對象,采用FLAC3D軟件建立了如圖1 所示的三維數值模型,分析瓦斯抽放鉆場掘進過程中圍巖應力和變形情況。
鉆場開挖后,其形成的圍巖最大主應力分布云圖如圖2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圍巖受到鉆場開挖二次擾動后,應力最大值達到14.143 MPa,頂板應力擾動范圍達到16 m。同時,靠近鉆場一側的幫圍巖內的集中應力距離巷道表面減少為3.6 m。說明,鉆場開挖后,圍巖應力擾動范圍擴大,致使巷道淺部圍巖變形量顯著增加。
圖1 2201軌道巷鉆場模型
圖2 鉆場形成后圍巖應力分布云圖
鉆場開挖后,其形成的圍巖位移分布云圖如圖3 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開挖鉆場一側的幫部圍巖變形量最大為272.7 mm,頂板圍巖最大下沉量為180 mm,出現在整個巷道跨度中間4.5 m的位置。同時,頂板深部巖層離層量增加至30 mm。以此可以看出,鉆場掘進過程中產生的二次擾動會影響巷道圍巖穩(wěn)定性,尤其是軌道巷整體跨度增加至9 m后,頂部巖層的彎曲下沉量和內部離層會加快;同時巷道圍巖應力重新分布的整個過程也會對鉆場圍巖穩(wěn)定性產生顯著影響,這就必須對鉆場及其周邊進行加強支護。
圖3 鉆場形成后圍巖位移分布云圖
鉆場開挖后,為保持圍巖穩(wěn)定性,需加強鉆場頂板和三幫支護,對鉆場口及前后10 m范圍內巷道加強支護,頂幫全部由1 m排距縮為0.9 m排距施工,鉆場口及前后5 m在鉆場側每排打設一根D22 mm×7 300 mm鎖口錨索,鉆場內每排打設兩根錨索,同時在巷幫中間位置采用一根錨索隔排打設對巷幫加強支護,錨索規(guī)格為D22 mm×4 300 mm的1×19股高強度低松弛預應力鋼絞線,延伸率7%,錨索托板規(guī)格為拱高60 mm、300 mm×300 mm×16 mm的高強度可調心托板及其配套鎖具。錨固時使用3支中速2350樹脂藥卷進行錨固,攪拌時間為(40±5)s。錨索預應力不低于250 kN,實行超漲拉,初次漲拉不低于300 kN,錨固力不小于300 kN。鉆場掘成后在正巷切線上隔排打設一根小頭直徑不小于200 mm的點柱,并安設綜合測站,具體參數如圖4 所示。
圖4 鉆場加強支護平面
為及時觀察瓦斯抽放鉆場礦壓顯現和變形情況,在2201軌道巷鉆場內布置一個綜合測站,測站內包含一個表面位移監(jiān)測斷面、一個頂板離層儀、一個錨索受力監(jiān)測斷面和三個錨桿受力監(jiān)測斷面。巷道掘進時每班對壓力情況進行了觀測和記錄,并對比分析。通過礦壓觀測結果來看,巷道頂板下沉量在35~65 mm之間,巷幫的位移量在55~95 mm之間,支護效果良好,后期頂板穩(wěn)定,保證了采掘期間的頂板安全。
通過對鉆場模擬及現場效果觀測分析,結果得出:鉆場開挖后會產生明顯位移,通過加強支護后,位移量得到控制,并趨于穩(wěn)定。通過半年多觀測,2201軌道巷及鉆場頂幫無明顯變化。本次試驗對今后施工鉆場全錨支護效果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