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艷妮
摘 要:隨著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的大量應用,電網規(guī)模不斷擴大、結構日趨復雜,特高壓交直流間耦合日益緊密,大量電力電子設備的不斷應用使得電網對故障的承受能力日漸降低,繼電保護的性能要求也愈發(fā)嚴苛。當電網拓撲結構復雜或需要多級配合時,傳統(tǒng)相互獨立的保護無法兼顧速動性和選擇性要求,現有電力通信技術已逐漸無法滿足電力系統(tǒng)的發(fā)展需求,因此必須研究適用于繼電保護領域的新型電力信息交互通信技術。
關鍵詞:5G;縱聯(lián)保護;通信異常;繼電保護
引言:長期以來,配電網繼電保護主要依靠本地信息進行故障判別,上下游通過定值整定和時間級差進行配合,故障切除時間長,且不適應存在分布式電源的情形。借助完善的通信手段,上下游保護能夠交換更多的信息,構成縱聯(lián)保護甚至區(qū)域保護,可以大幅提高繼電保護性能,縮短故障切除時間。在光纖通信基礎設施覆蓋率低的地區(qū),5G通信以其高速率、大容量、低時延的特性,引起了繼電保護工作者的高度關注。然而無線通信的不確定性,需要繼電保護本身做一些適應性的改變,通信接口的標準化也亟待解決。
1 5G通信承載差動保護的關鍵技術
1.1uRLLC場景概述
uRLLC場景是5G通信定義的三個應用場景之一,主要面向物聯(lián)網業(yè)務,具有高可靠、低延時的特點。uRLLC場景對時延的要求是用戶面上行、下行時延目標均為0.5ms,對可靠性的要求是用戶面時延1ms內傳送32字節(jié)包的可靠性為99.999%,與差動保護對縱聯(lián)通道的要求基本一致。為了保證uRLLC場景對低時延和可靠性的嚴格要求,5G通信從提高空口傳輸效率、優(yōu)化信道編碼、擴充無線幀結構、優(yōu)化網絡架構、減少中間傳輸節(jié)點數量等多方面進行了針對性設計。uRLLC場景承載配電網差動保護業(yè)務所應用的關鍵技術主要包括:SA獨立組網、MEC邊緣計算、網絡切片、頻譜和天線技術、空口子幀結構等。
1.2SA獨立組網
5GNR的全稱為5GNewRadio,也稱為新空中接口,5GNR是相對于5GCore核心網來說的。4G網絡要求空中接口和核心網必須統(tǒng)一演進,而5G網絡將其分開,5GNR和5GCore可以各自獨立演進,由此帶來了SA獨立組網和NSA非獨立組網兩種方式。在技術層面上,SA獨立組網是最佳的選擇,但考慮節(jié)約投資的原因,現有龐大的4G網絡可采用NSA非獨立組網方式逐步向5G演進。對比SA和NSA兩種組網方式,SA獨立組網支持MEC邊緣計算、網絡切片等技術,具備更強的加密算法、更安全的隱私設置、更低的網絡延時和更高的可靠性。理論上SA獨立組網相較于NSA非獨立組網更適合配電網差動保護業(yè)務的實施,具體網絡性能還需要進一步驗證。
1.3MEC邊緣計算
5G核心網相較4G核心網而言,重新定義為核心網和MEC(MobileEdgeComputing)邊緣計算兩部分。MEC將原有核心網的部分用戶面功能下沉至邊緣云計算,改變了原有通信必須全部經過核心網傳輸的方式,提供了一種在MEC進行計算和傳輸的服務,能夠有效地降低通信延時,降低核心網流量負擔。MEC的思想類似于計算機的內存和緩存,將常用的信息存儲在MEC,或者將特有的信息經過MEC進行快速轉發(fā),能夠降低用戶的通信延時。用戶平面功能(UserPlaneFunction,UPF)是MEC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網元,主要用于處理數據在邊緣網絡的分發(fā)導流。在配電網差動保護的應用中,使用UPF下沉技術能夠進一步縮短傳輸路徑,降低差動保護的通信延時。配電網差動保護在使用MEC邊緣計算和UPF下沉技術時,通信數據傳輸路徑可直接通過UPF導流,不必再經過核心網,可進一步降低延時。
2基于5G通信的繼電保護信息交互技術
2.1基于5G通信的電網繼電保護通信性能需求
基于5G通信的縱聯(lián)保護的報文格式、網絡帶寬、通道時延、通道穩(wěn)定性應滿足現有繼電保護技術的需求。5G通信網絡傳輸TCP/IP協(xié)議網絡層報文,其核心為TCP和UDP協(xié)議??v聯(lián)保護縱聯(lián)信息現有光纖傳輸模式和UDP協(xié)議類似,屬于非“面向連接”報文,信息的發(fā)送和接收無需兩端先建立連接和對話確認??紤]到現有光纖傳輸模式的延續(xù)性,基于5G通信的電網繼電保護信息交互報文類型宜優(yōu)先采用UDP報文。整個通信幀除應用數據外共有58字節(jié),加上UDP報文前導碼8字節(jié),幀間距12字節(jié),共78字節(jié)。應用數據按照傳輸數據較多縱聯(lián)差動保護裝置考慮,傳輸信息包括三相電流采樣值或相量值、三相電壓采樣值或相量值、地址碼、采樣序號或時標和應用層加密的數字認證字段,考慮一定備用擴展裕度,縱聯(lián)通道的設計報文長度小于170字節(jié)。工程應用中縱聯(lián)通道的發(fā)送采樣值的頻率大部分為1200幀/s,因此單個裝置占用5G帶寬小于1.65Mbps。
2.2基于5G通信的電網繼電保護信息流架構
結合不同電壓等級電力線路的地理距離和5G通信網絡的接入環(huán)、匯聚環(huán)、核心環(huán)的覆蓋范圍,應用邊緣計算技術,配電網實現保護信息的交互宜在同一接入環(huán)完成,110kV電力網絡的保護信息交互宜在匯聚環(huán)完成,220kV電力網絡的保護信息交互宜在核心環(huán)完成。聯(lián)保護技術中,線路兩側點對點通過網絡傳輸電力信息。保護裝置通過安裝所在地基站無線連接至5G接入環(huán);采用網絡切片技術實現虛擬專用網絡、專用帶寬,保證傳輸穩(wěn)定性;采用邊緣計算技術,實現傳輸路由最優(yōu),縮短傳輸延時,提升穩(wěn)定性。針對核心網,為滿足繼電保護傳輸時延要求,專網切片中應當提供專用的具備邊緣計算功能(MEC)的用戶端口功能(UPF)用于接入和轉發(fā)數據流量。根據時延需求估算,當網絡側時延要求10ms及以下時,建議部署UPF在普通匯聚或基站點機房;網絡側時延要求為10~20ms時,建議部署UPF在傳輸距離不超過200km的骨干匯聚機房或城域核心機房;網絡側時延要求為20~30ms時,建議部署UPF在傳輸距離不超過500km的城域核心或省中心機房。針對傳輸網,為滿足繼電保護業(yè)務具備確定性服務質量的承載要求,切片分組網絡(SPN)引入靈活以太網(FlexE)技術和分段路由技術(SR-TP),在轉發(fā)層面提供基于時分鏈路的端到端傳輸管道,具有低時延、透明傳輸、硬隔離等特征??蓪崿F客戶數據的接入/恢復、增加/刪除操作維護管理(OAM)信息、數據流的交叉連接,以及監(jiān)控和保護等功能。
2.3基于5G通信的電網繼電保護信息加密技術
電網業(yè)務作為5G通信網絡中的一部分業(yè)務,一般是通過網絡切片方式實現業(yè)務之間的無線頻譜資源的隔離,進而滿足繼電保護通信安全性的要求。無線頻譜資源的隔離可以分為物理隔離和邏輯隔離。物理隔離方式的覆蓋范圍、覆蓋效果、傳輸速度、資源分配靈活性通常不如共享頻譜,并且頻譜租賃代價極為高昂;且邏輯隔離方式也分為軟隔離和硬隔離技術,其中,軟隔離通過虛擬局域網(VLAN)標簽與網絡切片標識的映射實現隔離,無法做到硬件、時隙層面的隔離;硬隔離方案基于靈活以太網(FlexE)技術實現獨占時隙的特性。
結束語:本文介紹了5GuRLLC場景實現低延時、高可靠通信的關鍵技術,分析了差動保護采用5G通信時的技術難點,提出了一種基于5G通信的配電網差動保護實現方案,驗證了5G通信技術承載配電網差動保護業(yè)務的可行性?;?G通信的差動保護性能可以滿足配電網對保護的要求。
參考文獻:
[1]吳麗莎,羅濤,王淋漓,李超,江俊寶.5G技術在配電網中的應用展望[J].科技風,2019(28):102.
[2]呂玉祥,楊陽,董亞文,汪玉成.5G技術在配電網電流差動保護業(yè)務中的應用[C].中國電機工程學會電力信息化專業(yè)委員會.生態(tài)互聯(lián)數字電力——2019電力行業(yè)信息化年會論文集.中國電機工程學會電力信息化專業(yè)委員會:人民郵電出版社電信科學編輯部,2019:407.
(國網渭南供電公司變電二次運檢二班,陜西 渭南 71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