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芳 張紅亮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從而使得國內對于煤炭等資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斷的提高。同時,國民對于環(huán)境保護的意識也不斷的提高,這就使得資源在使用過程中合理化的重要性也在不斷的提高,這就需要我們將資源使用與環(huán)境保護兩手并抓,這也就要求了有效的對煤田地質勘探技術進行提高,切實的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但是在當前的煤田地質勘探活動的開展過程中還存在很多的問題,就比如在整個煤炭地質勘探過程中由于物質變化規(guī)律以及巖層不斷運動,從而導致地質勘探難度提高,這也就需要在煤田地質勘探過程中有效的利用現代化設備與技術,有效地融入電子化與數字化的,以此來改良地質勘探新技術。
關鍵詞:煤田? 地質勘探? 技術
中圖分類號:P624?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20)03(c)-0038-02
對于當前煤田地質勘探工作的開展過程中來說,主要就是研究煤田地質的分布、采掘過程中的規(guī)律、地質條件等等。通過對煤田地質的研究從而有效地、科學的分析開采技術與手段,其主要包括煤田的普查以及煤田的勘探,也就是需要在煤田開采之前有效的確保煤田開采具有廣泛的前景,以及煤田開采是否具有連續(xù)生產的價值。通過這樣的地質勘探研究與調查,有效的提高煤田地質勘探技術的有效性,使得整個煤田地質勘探能夠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隨著經濟的不斷發(fā)展,新能源技術也不斷的出現,那么煤炭想要在能源市場上得到更廣泛的運用,這也就需要有關部門不僅提高煤炭使用的經濟性、安全性,同時也需要提高煤田地質勘探技術。
1? 煤田地質勘探的理論基礎
1.1 深部流體作用成礦理論
對于地球的深部流體來說,其主要是煤田等礦物質的形成有關。從近10年的地殼運動研究表明,地殼深部具有很明顯的運動,并且礦物質資源就是在流體運動過程中形成的,這種流體運動為地質人員在煤田地質勘探過程中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
1.2 礦床成礦系列理論
礦床成礦理論是地質勘探人員在尋找相關礦物質的時候有效依據的重要理論之一。其成礦原理就是指在一定的地質時期、地質情況往往與一定的地質結構有關,不同類型的地質產生不同類型的物質資源,同時不同類型并具有因果聯系的礦床自然聯系。按照這一層次可以將礦物質分為成礦系列組合、成礦系列類型、成礦系列等等幾種類型。這種組合的礦床在不同形式上相互發(fā)生聯系,通過分析礦床形成原理,對煤田地質勘探工作的有效分類,以及有效開采具有很好的指導作用。
2? 煤田地質勘探前沿問題
從開展動態(tài)地質研究方面來看,常見的巖煤突出、瓦斯突出、沖擊地壓、突水、井簡破裂等井下災害,實際正是一種動力地質現象。一般是由于巖煤采掘,巖體應力再分配,誘發(fā)和引發(fā)的地質災害現象,各種地質因素之間的平衡在原有自然條件下受到破壞。通過及時、準確地進行煤層底板深度、煤層厚度變化趨勢、掘進巷道和工作面內部小斷層的預測預報以及儲量計算等,研究這些現象形成的地質機理,事先測定出采掘階段巖體應力隨時空的動態(tài)變化,就有可能預測上述動力地質現象是否會形成,確定并采取消除或減弱這些災害的措施。
3? 煤炭地質勘探的主要技術
在煤田地址勘探過程中,主要是根據相關的任務要求,以及地質狀況為基礎,為了更好的提高煤田效率為原則,同時利用衛(wèi)星來更好的探測煤田狀況,積極的運用遙感技術等技術手段進行相關的工作。目前我國的煤田地質勘探技術整體上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其主要技術如下。
3.1 采區(qū)地面地震勘查技術
采用地面地震勘察技術,主要就是利用地震的二維性、三維性以及多波多段地震等技術手段,在地質勘查之前需要明確需要勘察地質的板狀情況、土壤組成情況、斷層發(fā)育規(guī)律,有效地對開采地區(qū)土壤含水量等具體信息進行綜合分析,以此來查明土壤形成煤炭資源的可能性大小,并且也需要提出有效的防水、防害等的措施,為了整個勘探工作的開展提供有效的地質資料與礦物質資源。地面勘探方法比較簡單,探測的效率有比較高,但是很容易受到地面物質環(huán)境的影響,因此三維高分辨地震勘探技術在我國煤田地質勘探過程中運用的比較多。
3.2 遙感技術的應用
對于可能存在煤炭資源的地址進行全面的地質研究,其中需要包括:地質構造、土壤適宜等多方面進行觀察,為以后的地質開采等工作提供有效的幫助。對于地質填圖來說,其是煤田地質勘探過程中最基礎的工作,也是最基礎的手段。在煤炭資源的價值評估過程中,想要更好的建立煤田勘探系統(tǒng),需要運用航天遙感、航空遙感、地面遙感等多方面技術,相互相結合遙感技術在地質勘探過程中主要是運用相關的相片判讀技術,這是一個已經運用于我國煤田地質勘探過程中多年的技術。在地質的勘探過程中包括航空相片、衛(wèi)星相片等等多方面結合來有效的提高煤田勘探技術的效率。
3.3 重磁電及地質雷達勘查技術
通過采用重磁電以及地址雷達勘探技術等,來開展煤田地質勘察相關的工作,其已經廣泛地運用于煤田地質勘探、石油地質勘探等資源勘探領域。就比如對山體褶皺以及相關盆地等地質,進行隱伏地質或地質構造進行觀察。同時也可以運用于礦山、空洞等不利于勘察山區(qū)或者是山體狀態(tài)進行工程勘察。
4? 煤田地質勘探技術應用及發(fā)展趨勢
實踐表明想要加強煤田地質勘探技術,那么首先就需要正確的理解整體煤田的布置,才能夠為整個礦產資源勘查工作提供有效的幫助。也就是需要把握發(fā)展需求,重點突出礦物質帶區(qū)。從而篩選出重點勘察的地區(qū),統(tǒng)一相關的地質勘察工作,加強礦物質勘察的部署以及效率。同時也需要完善地質勘查工作的標準范圍,合理的部署相關地質勘查技術設備,以此來提高勘探礦物質的工作效率。
隨著煤田勘察的難度不斷的提升,僅僅使用一種煤田勘察技術去尋找煤田的位置是不現實的。煤田勘察技術的發(fā)展趨勢是運用現代化衛(wèi)星科技以及電腦分析技術,有效地配合各種勘察手段交叉使用,以此來尋找更加隱性的煤田。現代化衛(wèi)星技術的運用,必須是以調查地區(qū)煤炭的土壤結構作為基礎,結合工作區(qū)的成礦地質條件,從而進一步的勘察帶觀察區(qū)是否存在煤田礦物質,通過合理的分析與解釋,從而尋找煤田礦物質。
從發(fā)展的眼光來看,近年來煤炭等礦物質資源已經成為最重要的地質資料,相關的勘探設備也日新月異,性能不斷的完善,靈敏度、精確度、分辨率等不斷的提高。通過計算機的實時處理數據分析,以及三維圖像等技術也不斷的得到運用,通過運用現代化科技手段多層次、多維度的綜合組合發(fā)展。同時,在煤田地質勘探過程中,需要多次觀察,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進行動態(tài)化的勘察過程,這是煤炭地質勘察的重要發(fā)展方向。
5? 結語
總之,根據我國的現實情況,通過分析煤炭資源的分布情況、開采現狀,從而加強煤田地質勘探技術的有效運用,積極的結合相關的煤田地質勘探理論,從而加強對煤田地質的研究,這樣可以為煤炭資源調查煤田地質勘探以及煤田地質勘探技術的發(fā)展提供重要的理論基礎。通過對已經開采的煤田地質進行研究與分析,加強社會環(huán)境保護,重視生態(tài)建設,從而減少由于煤炭開采而產生的地質災害,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的提高我國煤田地質勘探技術的有效性,真正的滿足當前社會對高質量有效率的煤炭開采技術的需求。
參考文獻
[1] 王名賀,陳薇.淺析煤田地質勘探技術及發(fā)展[J].石化技術,2017,24(6):177.
[2] 李松.地質勘探技術在煤田的發(fā)展和應用[J].科技創(chuàng)新與應用,2017(3):171.
[3] 鄒云超,李成磊,田根國.淺析煤田地質勘探的現狀與發(fā)展趨勢[J].西部探礦工程,2016,28(6):105-107.
[4] 姜再富,田陽,王佩保.淺析煤田地質勘探技術的發(fā)展及應用[J].能源與節(jié)能,2013(4):3-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