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衛(wèi)平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醫(yī)院 湖北 宜昌 443100)
H 型高血壓指的是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的原發(fā)性高血壓,精神應激、飲食規(guī)律、肥胖均可導致疾病發(fā)生[1],H 型高血壓患者發(fā)病后,其血管內皮代謝會出現異常,進而使得血栓相關因子發(fā)生紊亂,最終增加患者發(fā)生血管性疾病的幾率[2]。因此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將2018 年10 月—2019 年4 月收治的40例H 型高血壓患者、40 例普通高血壓患者及40 例健康體檢者作為研究對象,對H 型高血壓患者血漿ET-1、vWF 因子變化情況進行研究分析,詳細研究過程如下。
將2018 年10 月—2019 年4 月期間我院收治的40 例H型高血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作為A 組,另隨機選取同時期40 例普通高血壓患者和40 例健康體檢者,分別作為B、C 組。本次研究得到倫理委員會的批準。A 組40 例H 型高血壓患者,男性23 例,女性17 例,年齡52 ~68 歲,平均年齡(57.9±4.5)歲;B 組40 例普通高血壓患者,男性24 例,女性16 例,年齡50 ~67 歲,平均年齡(57.2±4.0)歲;C組40 例健康體檢者,男性22 例,女性18 例,年齡51 ~69 歲,平均年齡(57.5±4.2)歲。三組人員一般資料不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
在清晨取三組人員空腹靜脈血2ml,將取得的血液標本放置于枸櫞酸鈉抗凝管當中并搖勻,離心處理15 分鐘,離心速度2000r/分鐘,離心處理后取上清液,隨后保存于零下20 度的冰箱當中。采用循環(huán)酶法對患者血Hcy 水平進行檢測,采用ELISA 法對患者血漿內皮素-1(ET-1)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進行檢測。
采用SPSS23.0 軟件對本次研究的所有數據進行處理分析。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量資料,實施t檢驗。P<0.05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A 組Hcy 水平顯著高于B、C 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B 組、C 組Hcy 水平無顯著性差異(P>0.05);A組ET-1、vWF 水平顯著高于B、C 組,B 組ET-1、vWF 水平顯著高于C 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表 三組人員各項指標對比(±s)
表 三組人員各項指標對比(±s)
注:Hcy:A 與B、C 比P <0.05,B 與C 比,P >0.05;ET-1、vWF:A 與B、C 比,B 與C 比,P <0.05。
組別 n Hcy(μmol/L) ET-1(pg/ml) vWF(ng/ml)A 組 40 33.06±4.29ab 91.75±9.57ab 52.03±7.33ab B 組 40 9.95±1.67 60.22±7.52a 34.86±5.28a C 組 40 8.42±1.29 43.30±5.81 22.78±4.03 P - ab <0.05 a、ab <0.05 a、ab <0.05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是由患者體內葉酸、維生素B12缺乏、Hcy 水平升高所引起的疾病,其會對患者血管內皮造成損害,促使患者發(fā)生血管性疾病[3]。ET-1 和vWF 均為分子標志物,當患者血管內皮受到損害時,患者機體ET-1 分泌增多,一方面導致患者發(fā)生炎癥反應和動脈硬化,另一方面則可導致患者血管性疾病加重[4];而在患者血管內皮受損時,患者機體vWF的分泌量同樣會顯著增高,vWF 過量則會導致血小板異常聚集,從而引發(fā)血栓[5]。在本次研究中,A 組ET-1 和vWF 水平顯著高于B、C 組,且B 組ET-1 和vWF 水平高于C 組,由此可見,高血壓患者的血管內皮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且其血管內皮功能會收到一定限制,但H 型高血壓患者血管內皮的受損程度更高,因此,H 型高血壓患者更容易發(fā)生血管性疾病,所以對H 型高血壓患者進行早期診斷及治療是極為重要的。
綜上所述,H 型高血壓患者具有較高的血管性疾病發(fā)病率,盡早檢測高血壓患者Hcy、ET-1 及vWF 水平,對于預防及治療血管性疾病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