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佳芬,趙慧慧,李送斌,周佳俊,黃 琿,尹玉環(huán)
(上海航天設(shè)備制造總廠有限公司,上海 200245)
電弧增材制造是以焊接電弧為熱源,焊絲為熔覆材料,采用分層累加焊接來制造零件的方法,具有低成本、高效率、裝備簡單、易操作等特點[1-3]。電弧增材制造能用于武器裝備領(lǐng)域零件的修復(fù),但目前國內(nèi)電弧增材制造修復(fù)零件還停留在實驗室階段。
冷金屬過渡(CMT)焊是一種新型的氣體熔化極電弧焊(GMAW),具有焊接飛濺小、熱輸入較低、弧長控制精確、電弧穩(wěn)定等優(yōu)勢[4-7]。近年來,國內(nèi)研究人員將CMT 方法應(yīng)用于增材制造取得了一定進展。姜云祿[8]采用CMT 工藝獲得了外形較復(fù)雜的5356 合金試樣。李玉飛等[9]利用CMT 工藝研究了5B06 鋁合金薄壁件宏觀成形、顯微組織和力學(xué)性能的變化。此外,單/雙絲CMT 的出現(xiàn)為破損零件的電弧熔覆修復(fù)提供了一種理想熱源,具有熱輸入可控、效率高等優(yōu)點。通過對CMT 焊機本身擁有的CMT+Pulse、CMT、CMT+Advance 等多種焊接模式的切換與組合,并結(jié)合如單/雙絲等焊接工藝方法,可實現(xiàn)CMT 工藝在復(fù)雜零件及薄壁鋁合金零件上的應(yīng)用修復(fù)與制造[10]。本文以CMT 工藝在電弧熔覆修復(fù)技術(shù)上的應(yīng)用為基礎(chǔ),將5356 鋁合金作為試驗對象,研究了不同焊接參數(shù)對焊接所得熔覆層外觀尺寸、微觀組織及力學(xué)性能上的影響。
本試驗使用的機器人單/雙絲CMT 電弧修復(fù)系統(tǒng),主要由KUKA 機器人及其控制柜和奧地利Fronius 全數(shù)字化CMT 焊機組成。CMT 焊機包含CMT+Pulse、CMT、CMT+Advance 3 種焊接模式模式,CMT+Pulse 是在CMT 工藝基礎(chǔ)上增加了脈沖,CMT+Advance 在CMT 工藝基礎(chǔ)上變化了電弧極性。本試驗均采用CMT+Advance 模式,該模式下是交流電弧,具有氧化膜破碎作用,能除去焊絲和母材表面的氧化膜。試驗基板材料為5A06,尺寸為10 mm×150 mm×300 mm,選用直徑1.2 mm 的ER5356 鋁合金焊絲作為熔敷填充材料,其抗拉強度為265 MPa,延伸率為26%,化學(xué)成分見表1。
表1 5356 鋁合金焊絲成分Tab.1 Composition of 5356 aluminum alloy welding wire %
本試驗采用不同送絲速度、焊接速度對5356 鋁合金進行電弧增材制造成形,利用游標卡尺測量熔覆完成后的試樣的高度和寬度,并計算平均值。試驗中,使用線切割機沿垂直方向切割增材試樣獲得金相試樣,再分別使用240#、600#、1200#金相砂紙進行打磨、拋光,并使用20%的氫氟酸溶液腐蝕金相后,采用Ario observer.D1m 金相顯微鏡對熔覆層顯微組織進行分析。由于成形件是薄壁結(jié)構(gòu),因此,拉伸試樣采用非標結(jié)構(gòu),尺寸如圖1 所示。采用CMT 5305 電子萬能試驗機進行拉伸試驗,拉伸試驗速率為5 mm/min。采用Nova Nano SEM 450 掃描電子顯微鏡觀察斷口顯微形貌。
圖1 拉伸試樣尺寸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tensile specimen size
CMT+Advance 焊接模式下,設(shè)置試驗條件為:焊接速度0.3 m/min,焊絲干伸長10 mm,保護氣為純氬氣,保護氣流量20 L/min,層間等待時間240 s,熔覆層數(shù)7 層,焊槍每層抬高高度4 mm。研究了不同送絲速度(5、6、7、8 和9 m/min)對熔覆層高度和寬度的影響,試驗結(jié)果如圖2 所示。
圖2 送絲速度對增材試樣高度和寬度的影響Fig.2 Effects of wire feeding speed on the height and width of the additive sample
由圖2 可知:當(dāng)送絲速度由5 m/min 增大至9 m/min 時,送絲速度每增大1 m/min,單層熔覆金屬寬度增大1 mm 左右,其單層高度基本不變。這是由于在焊接速度不變的情況下,送絲速度的增大會使金屬熔覆效率提高,同時送絲速度的增大也會引起熱輸入的增大,使焊道下方金屬熔化區(qū)域增大的同時增加焊道寬度。
在相同的焊接模式下,設(shè)置送絲速度7 m/min,其他工藝參數(shù)不變,研究了不同焊接速度(0.2、0.3、0.4、0.5 和0.6 m/min)對熔覆層高度和寬度的影響,試驗結(jié)果如圖3 所示。
圖3 焊接速度對焊縫高度和寬度的影響Fig.3 Effects of welding speed on the height and width of the welded seam
由圖3(a)可知,隨焊接速度的增加,寬度和高度均逐漸減小,這主要是由于焊接速度的提高會導(dǎo)致焊接線能量降低,從而使熔覆層高度和寬度減小。此外,由圖3(b)還可以看出,熔覆層寬度近乎與焊接速度的開方成反比,這表明單位長度焊縫上的焊絲金屬與焊接速度成反比。
多層單道的熔覆層形貌如圖4 所示。由圖4 可知,試樣的熔覆層共7 層,并且由于熔敷金屬會使焊道下方金屬發(fā)生熔化,使得層與層之間存在明顯的融合線。
圖4 熔覆層橫截面Fig.4 Cross section of the cladding layer
圖5(a)為第1 層熔覆層的微觀形貌,可以看出,熔合線靠近母材方向。圖5(b)為圖5(a)中熔合線附近區(qū)域1 處微觀形貌,可以看出,此處晶粒呈柱狀晶,其原因是此處散熱速度比周圍空氣散熱快,沿垂直增材方向散熱,晶粒朝散熱方向生長,呈柱狀晶。圖5(c)為圖5(a)中熔合線上部區(qū)域2,生長為等軸晶區(qū)。圖5(d)為圖5(a)中熔覆層中部區(qū)域3,受到下1 層金屬熔覆時加熱的影響,同時區(qū)域3 遠離基板并處于該層熔覆層中心位置,散熱速度較區(qū)域2 小,使得等軸晶組織長大。
圖5 熔覆層形貌Fig.5 Morphology of the cladding layer
多層單道熔覆層進行拉伸試樣的取樣位置如圖6 所示,為減小試驗結(jié)果的隨機性誤差,每個增材試件取6 個試樣,3 個平行于增材方向,3 個垂直于增材方向。
圖6 切取試樣位置示意圖Fig.6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cutting sample positions
不焊接速度下的拉伸結(jié)果見表2。由表2 可知:不同焊接速度條件下,增材試樣的力學(xué)性能均超過焊絲原本性能,平均抗拉強度達274.7 MPa,表明利用CMT+Adv 模式進行鋁合金增材試樣得到的試樣力學(xué)性能良好,層間連接強度較好。
采用掃描電鏡對兩組拉伸試樣進行斷口分析,斷口形貌如圖7 所示。
由圖7 可知:兩組拉伸斷口與拉伸方向均呈45°夾角,且斷口處均存在大量不同尺寸的等軸韌窩,表明兩組試樣均為韌性斷裂,塑性較好。平行熔覆方向和垂直熔覆方向的力學(xué)性能相差不多,層間連接強度良好。
表2 熔覆層力學(xué)性能Tab.2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cladding layer
圖7 斷口形貌Fig.7 Fracture morphology
1)送絲速度和焊接速度對增材試樣的尺寸有重要影響。隨送絲速度的增加,寬度相應(yīng)增加,而高度則無明顯變化;隨焊接速度增加,寬度和高度均相應(yīng)減小,后續(xù)修復(fù)零件的參數(shù)可依照此規(guī)律。
2)多層單道的熔覆層可分為3 個區(qū)域,熔合線附近為柱狀晶區(qū),熔合線上部位等軸晶區(qū),熔覆層中部為長大的等軸晶區(qū)。
3)在CMT+Advance 模式下,不同焊接速度下的增材試樣均具有良好的力學(xué)性能,垂直熔覆方向和平行熔覆方向的力學(xué)性能相差不多,層間連接強度良好,抗拉強度和延伸率均超過焊絲材料的標準值,平均抗拉強度達274.7 M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