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交通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 湖南 長沙 410015 )
在公路工程施工中,如何選擇機械設備使施工方案和生產效率得到最大發(fā)揮,是一個重要的問題。針對施工機械設備選型的研究,眾多學者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王澤民[1]通過工程量結合適用條件,對挖掘機工作效率進行了定量計算和評價;劉世清等[2]對穩(wěn)定土拌合設備的選型及數量計算進行了研究;胡威東等[3]從施工工序的角度出發(fā),對長隧道的機械選型進行了研究。隨著機械化程度的提高和施工工序之間的緊密銜接,公路工程施工已經邁向多機群和系統化作業(yè)階段,參建各方對機群作業(yè)效率、經濟效益、環(huán)境保護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區(qū)別于定量計算研究的成果,張偉波等[4]從施工工期和費用的關系出發(fā),建立了基于多目標的施工機械設備優(yōu)化方法,并給出了數學模型;李學忠[5]從系統工程的角度出發(fā),建立了機群配置的算法和步驟。在實際施工中,由于工程量大,工期短,現場施工機械在類型、容量和性能上的多樣性,適用作業(yè)對象上的不確定性,以及施工工序的多層次性,導致施工機械選型上存在一定的“模糊性”,給決策造成困難。周復光等[6]運用模糊數學建立了施工機械優(yōu)選框架;閻西康等[7]將AHP法應用到場地平整施工機械評價的研究中,為施工機械的優(yōu)選決策提出了新的思路。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通過構建多級模糊評判模型,并運用AHP法和專家投票[7],對黃岡至鄂州高速公路路基試驗段施工進行了施工機械優(yōu)選決策,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公路施工機械的優(yōu)選涉及技術、經濟、安全、環(huán)保、維護等多方面,是一個系統工程。因此,施工機械優(yōu)選要能反映比選的意義[2],并能適應現場施工的要求。本文構建的施工配套設備評價體系結構如圖1所示。
圖1 公路施工機械評價指標體系
1.2.1定量指標
采用極值法[7]對指標中的成本型指標和效益型指標進行標準化。設評價指標xij,其定義域為xij∈[Aij,Bij],Bij>Aij>0,值域yij∈[0,1],無量綱化函數如下:
1) 成本型指標無量綱化:
(1)
2) 效益型指標無量綱化:
(2)
1.2.2定性指標
定性指標采用專家投票方式,為在評價中得到直觀的結果,對定性指標采用極值法進行標準化。設評價指標xij,對應值yij無量綱函數如下:
(3)
以多級層次結構描述施工機械的優(yōu)選決策問題,最高層為決策目標層,中間為準則層,其中技術性能、經濟效益和社會效果為一級準則,作為一級評價指標,下屬共14個二級準則作為二級評價指標,最下層為方案層。根據施工機械各指標層與方案層存在的模糊性關聯,運用向量及矩陣運算,實現評價模型的構建,如圖2所示。
優(yōu)選決策實現步驟如下。
因素集U={u1,u2,……,um},ui為一級指標中的第i個指標,對應著n個二級指標ui={ui1,ui2,…,uin},uij表示第i個一級指標中的第j個二級指標,i=1,2,…,m,j=1,2,…,n。評價集S={s1,s2,…,sw},w為評價方案的個數。
圖2 公路施工機械多級模糊評價指標體系
可采用德爾菲法、AHP法、熵值法以及序關系分析法等確定指標權重,本文采用AHP法中的Saaty標度,確定指標權重,并通過對判斷矩陣歸一化求出歸一化向量。Saaty標度值如表1所示。
表1 兩兩比較Saaty標度標度值標度意義1同樣重要,ui=uj3前者比后者稍微重要,ui=3uj5前者比后者相當重要,ui=5uj7前者比后者強烈重要,ui=7uj9前者比后者極端重要,ui=9uj2、4、6、8表示上述相鄰判斷的中間值
表2 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RI階數RI階數RI階數RI階數RI階數RI階數RI1030.5851.1271.3291.45111.522040.9061.2481.41101.49121.54
規(guī)定:若CR≥0.1,表明判斷矩陣各元素協調性差,不能通過一致性檢驗,應重新給出判斷矩陣;若CR<0.1,則判斷矩陣通過一致性檢驗。
指標uij對評價方案的隸屬度為rij,則第i個二級指標的評價矩陣Ri:
(4)
第i個一級指標的二級評價特征向量為Wi(i=1,2,…,m),第i個一級指標的模糊綜合評價集Hi=Wi·Ri,設綜合評價矩陣為W,則最終評價結果向量為:Y=W·H。根據隸屬度最大的原則進行優(yōu)選決策。
本文以湖北黃岡至鄂州高速公路為依托,對該項目試驗路段(K12+000~K12+400)進行施工機械優(yōu)化決策,通過試驗路段確定相關壓實工藝、施工組織等主要參數。根據試驗路段地形、地質、水文、氣象等現場施工條件,結合企業(yè)自有機械設備,擬定4種備選機械組合,如表3所示。
根據模糊評判模型,將評價目標論域U劃分成3個因素,即U={u1,u2,u3},u1代表技術性能,u2代表經濟效益,u3代表社會效果。其中第i個因素ui又根據第2個層次中的指標決定,即ui={ui1,ui2,…,uin}。評價集用S表示,S={s1,s2,s3,s4},s1代表“機械組合1”,s2代表“機械組合2”,s3代表“機械組合3”,s4代表“機械組合4”。
表3 4種備選機械組合表機械組合編號機械組合配置1挖掘機CAT320+裝載機XG931+推土機TY220+壓路機22 t+平地機PY190+自卸汽車8 t(6臺)2挖掘機E240LC+裝載機LG835+推土機SEM816+壓路機22 t+平地機GR180+自卸汽車8 t(5臺)3挖掘機CAT320+裝載機ZL50+推土機TY220+壓路機22 t+平地機PY190+自卸汽車8 t(6臺)4挖掘機SY245H+裝載機ZL50+推土機SEM816+壓路機22 t+平地機PY280+自卸汽車8 t(4臺)
3.3.1比較判斷表
為綜合評價機械組合的選用情況,選取3個一級評價指標U={u1,u2,u3},根據層次結構及指標的重要程度,運用Saaty標度,建立判斷關系。計算結果如表4所示。
表4 U~ui比較判斷表Uu1u2u3∏mi=1uim∏mi=1uiu11236.0001.817u21/2121.0001.000u31/31/210.1670.550
3.3.2一致性檢驗
根據表4列出判斷矩陣:
通過編程計算特征值,得λmax=3.009;n=3,得RI=0.58。計算得CI=0.004 5,CR=0.008(<0.1),滿足一致性檢驗要求。
3.3.3模糊權向量
3.4.1二級指標權重的確定
依據一級指標的權向量確定方法,分別建立二級指標相對于一級指標的判斷矩陣,并通過層次判斷表計算如表5~表7所示。
表5 u1~u1j比較判斷表u1u11u12u13u14u15u16u17∏nj=1u1jn∏nj=1u1ju11111232224.000 1.575 u12111123212.000 1.426 u13111122312.000 1.426 u14 1/21112111.000 1.000 u15 1/3 1/2 1/2 1/21320.250 0.820u16 1/2 1/3 1/21 1/3110.028 0.599 u17 1/2 1/2 1/31 1/2110.042 0.635
由表5計算得:λmax=7.356,CR=0.045(<0.1),通過一致性檢驗。
表6 u2~u2j比較判斷表u2u21u22u23∏nj=1u2jn∏nj=1u2ju2113412.000 2.289u22 1/3120.667 0.874u23 1/4 1/210.125 0.500
由表6計算得:λmax=3.018,CR=0.016(<0.1),通過一致性檢驗。
表7 u3~u3j比較判斷表u3u31u32u33u34∏nj=1u3jn∏nj=1u3ju31123424.000 2.213u32 1/21233.000 1.316u33 1/3 1/2110.167 0.639u34 1/4 1/3110.083 0.537
由表7計算得:λmax=4.031,CR=0.011(<0.1),通過一致性檢驗。
對表5~表7中一級指標所對應的二級指標進行歸一化處理,得到模糊權向量分別為:
W1=[0.210 0.190 5 0.19 05 0.134
0.110 0.080 0.085];
W2=[0.625 0.238 0.137];
W3=[0.470 0.280 0.136 0.114]。
3.4.2二級指標的量化
針對技術性能u1和社會效果u3中的定性指標,邀請15位專家進行投票,通過數理統計,得到9個二級定性指標機械組合的量化模糊關系,結果如表8所示。
技術性能u1中,運行及維修輔助人員u14、配套機械數量u15以及經濟效益u2屬于定量指標,本項目根據最新物資設備價格,并結合企業(yè)內部定額,對4種機械組合所對應的5個定量指標進行評估,建立二級定量指標與機械組合的模糊關系,如表9所示。
表8 二級定性指標與機械組合的量化模糊關系結合技術性能u1社會效果u3機群生產率u11適應施工條件 u12配件供應與維修條件 u13作業(yè)面干擾程度 u16機械作業(yè)性能 u17環(huán)境污染程度 u31能源利用率 u32安全性能與舒適性 u33符合規(guī)范規(guī)程 u34機械組合1234225544機械組合2334553543機械組合3544534343機械組合4553353235
表9 二級定量指標與機械組合的模糊關系組合技術性能u1經濟效益u2運行及維修輔助人員u14/人配套機械數量u15/臺機械拆裝費u21/(萬元)運行及維修費u22/(萬元·臺班-1)設備購置費u23/(萬元)機械組合122111.3250.313302機械組合220101.4410.329301機械組合322111.2680.341298機械組合420101.2970.307292
經歸一化后的二級指標的評價矩陣Ri分別為:
第i個一級指標的二級評價特征向量為Wi(i=1,2,…,m),則第i個一級指標的模糊綜合評價集Hi=Wi·Ri為:
H1=W1·R1=
[0.4550.8400.6840.920];
H2=W2·R2=
[0.6150.0980.6800.895];
H3=W3·R3=
[0.9770.7660.7480.610]。
最終評判結果向量為:
Y=W·H= [0.5400.2970.163]·
[0.5880.6080.6930.862]。
根據隸屬度最大的原則進行優(yōu)選決策,項目路基試驗段施工機械優(yōu)選決策順序為:機械組合4(0.862)>機械組合3(0.693)>機械組合2
(0.608)>機械組合1(0.588)。因此,機械組合4為最優(yōu)路基施工機械組合。
對于工程施工機械的優(yōu)選,不同的方法得出的結論不盡相同。本文通過構建優(yōu)選決策方法并加以應用,得出以下結論:
1)施工機械優(yōu)選涉及多方面,傳統的施工機械優(yōu)選方法無法滿足現代化的施工建設需要,因此從技術性能、經濟效益、社會效果等方面構建評價體系是合適的。
2)模糊優(yōu)選決策中,通過建立判斷矩陣和一致性檢驗,確保了權重賦值的有效性和科學性。
3)結合本項目特點,在進行指標與機械組合的模糊關系量化時,邀請專家投票,并運用數理統計的方法,對二級定性指標機械組合的量化,符合工程建設實際需要。
4)通過模糊評價矩陣和隸屬度最大原則,實現對路基施工機械的優(yōu)選,對推動標準化施工、節(jié)省人力和機械成本等方面有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