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Phys.org)
據PHYS網2020年5月1日消息,美國陸軍研究實驗室與麻省理工學院研究人員合作證明了室溫下量子計算的可能性。研究人員通過計算機模擬證明,可在非線性光學晶體中制造出空腔并將光子暫時捕獲在其內部,以此建立量子位,并用晶體腔是否帶有光子表示不同的量子態(tài),進而創(chuàng)建量子邏輯門。這一研究成果表明,結合非線性光學晶體的光子電路目前已成為在室溫下使用固態(tài)系統(tǒng)進行量子計算的最具可能性的方法。研究人員預計,該技術的成功演示還需要約10年的持續(xù)研究。(唐乾?。?/p>
(圖片來源:TechXplore)
據TechXplore網2020年5月5日消息,美國內華達大學研究人員開發(fā)出一種名為“FLIVVER”的新算法,可根據圖像估算飛行器速度。該算法是受昆蟲使用視覺信息估算飛行速度的方法啟發(fā)而來,可對圖像中物體的相對距離變化產生評估,以此精確推算出飛行器速度。相比于此前利用視覺信息估算物體移動速度的非線性優(yōu)化算法,FLIVVER算法可降低對計算資源的需求量,通過濾波器直接計算出速度相關量的二階倒數,對速度進行估算。該算法可單獨使用也可以和其他算法結合以進一步提高效率,但目前僅能估算飛行器直線運動的速度。研究人員希望FLIVVER算法可為小型無人機的速度估計提供一種有效的通用方法。(唐乾?。?/p>
(圖片來源:TechXplore)
據TechXplore網2020年5月13日消息,美國南方衛(wèi)理公會大學研究人員開發(fā)出一款新型軟件,可檢測勒索軟件的攻擊。因勒索軟件在進行加密工作時會占用計算機資源,產生特定類型的電涌,引起溫度、功耗和電壓水平變化,新型軟件可通過檢測計算機內部傳感器的異常變化,發(fā)現勒索軟件入侵。當檢測到異常時,該軟件會發(fā)出警告,使得受害者可及時進行響應。研究人員表示,該檢測軟件的工作原理與傳統(tǒng)的基于特定行為檢測的軟件不同,就算是從未出現的新型勒索軟件也可被檢出。(李鵬飛)
(圖片來源:Discover Magazine)
據Science 2020年5月8日消息,德國馬克斯·普朗克陸地微生物研究所科學家研發(fā)出“人造葉綠體”,其能高度模仿復雜的光合作用過程。研究人員利用微流控技術,將菠菜的類囊體膜植入大小類似細胞的液滴中,并控制其與合成酶共同完成一系列類似光合作用的反應。研究人員可調整和優(yōu)化這種“人造葉綠體”中液滴的成分,并且利用熒光法實時監(jiān)測代謝活性。研究人員希望未來對液滴進行進一步改造,以實現復雜的生物合成任務。相關研究成果發(fā)表于《科學》期刊。(高越)
(圖片來源:Newscientist)
據Newscientist2020年5月19日消息,香港科技大學科學家研發(fā)出模仿人眼結構的人造眼。在仿生眼的設計中,模擬半球形視網膜與大量視細胞的結構與功能是一大難點。該人造眼通過包含了緊密排布的鈣鈦礦光敏納米線的人工視網膜,模仿人眼的光感受器,使得仿生眼能“看見”字母。作為概念驗證裝置,目前該人造眼的分辨率不高。但通過該設計方法,有望大幅提高納米線密度,從而實現比人眼更高的分辨率。相關研究成果發(fā)表于《自然》期刊。(高越)
(圖片來源:techxplore)
據techxplore網站2020年4月28日消息,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研究人員通過原位工藝在電池內部創(chuàng)建含碲人造層,大幅提高鋰硫電池的整體性能,使其在商業(yè)上更具可行性。鋰硫電池在充放電過程中會在鋰電極上形成針狀沉積物,該沉積物會分解電池電解質并捕獲鋰離子,從而使電極無法提供超長時間使用所需的全部功率,該沉積物還可能導致電池短路而著火。研究人員通過簡單的原位工藝在鋰金屬電極上創(chuàng)建一個包含碲的人造層,該人造層可防止電解質降解,減少沉積物形成,從而使電池的使用壽命延長4倍。(張歡歡)
(圖片來源:newatlas)
據newatlas網站2020年5月11日消息,美國能源部橡樹嶺國家實驗室(ORNL)成功開發(fā)出3D打印的核反應堆堆芯原型。ORNL表示,該3D打印的堆芯原型是在“轉型挑戰(zhàn)反應堆(TCR)示范計劃”的推動下實現的。該示范計劃的最終目標是在2023年之前,用更少的部件制造出一個先進的、全尺寸的3D打印反應堆,并集成傳感器和控制裝置。目前,該計劃正在利用制造過程中的持續(xù)監(jiān)測和人工智能來完善原型機的設計,以評估材料和性能。(張歡歡)
(圖片來源:俄新社)
據俄新社2020年5月9日消息,俄羅斯先期研究基金會對外證實,俄羅斯深水潛航器于8日首次潛入馬里亞納海溝,深度10028米。潛航器對海床進行了繪圖、拍照、錄像,以為科學家收集海底環(huán)境技術參數。該潛航器為俄先期研究基金會開發(fā)的“騎士”系統(tǒng)組成部分,該系統(tǒng)還包括深水站、控制儀器。先期研究基金會表示,“騎士”系統(tǒng)與日本Kaiko系統(tǒng)和美國Nereus系統(tǒng)存在區(qū)別,其操控系統(tǒng)配裝了大量的人工智能化元器件,可完全自主運行,規(guī)避障礙物,在狹窄空間尋找航行通道等。(武志星)
(圖片來源:DefenseNew)
據DefenseNew 2020 年5 月11 日消息,美海軍近日開始建造一個面積約1718 平方米、能在海洋環(huán)境中測試激光武器的“定向能系統(tǒng)集成實驗室”(DESIL),預計一年后投入使用。該實驗室相關設施將模擬海軍艦載平臺可能出現的各種情形,為用戶測試諸如濕度、鹽、霧、空氣密度和溫度變化等海洋環(huán)境對高能激光束傳輸性能的影響;驗證艦船系統(tǒng)為高能激光武器提供電力和制冷的途徑;對激光武器射擊海上靶場及其上空的目標進行試驗。同時,新實驗室還將集成、測試和評估新研發(fā)的定向能與高能激光武器原型。(武志星)
(圖片來源:CnBeta)
據cnBeta網2020年5月2日消息,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研制出一種超薄、可拉伸、可透氣的電子材料。研究人員通過將薄膜浸入含有銀納米線的溶液中進行涂層,然后對材料進行熱壓,將納米線封住。研究人員表示,這種薄膜在導電性、光學透光性和水蒸氣滲透性方面表現出了良好的組合。由于銀納米線正好嵌入到聚合物表面以下,該材料在汗水的存在下也具有穩(wěn)定性。研究團隊創(chuàng)建的第一個原型是可安裝在皮膚上的干電極,用作電生理傳感器。(武志星)
(圖片來源:TechXplore)
據TechXplore網2020年5月19日消息,英國薩里大學高級技術學院(ATI)的研究人員推出了突破性的超級電容器技術,該技術能夠以高功率存儲和輸送電力。ATI的超級電容器技術基于碳納米管、聚苯胺(PANI)和水熱碳三層復合材料。其中,PANI材料通過一種稱為“偽電容”的機制來存儲能量。這種廉價的聚合物材料具有導電性,可以用作超級電容器設備中的電極。電極通過將離子捕獲在電極內來存儲電荷。研究人員表示,該技術有可能徹底改變電動汽車的能源使用并減少國家電網中基于可再生能源的損失。(武志星)
(圖片來源:Military)
據Military.com網站2020年5月7日消息,由波音公司領導的澳大利亞工業(yè)團隊向澳大利亞皇家空軍展示了首架“忠誠僚機”無人機。“忠誠僚機”機身長38英尺(約11.7米),能夠伴飛執(zhí)行超過2000 海里(約2704千米)的長途任務,適用于海洋探險、太空旅行、空中巡邏等不同任務。該無人機單價預估為200萬美元,具有較強的經濟可承受性和作戰(zhàn)靈活性,可實現較大規(guī)模的采購。預計,該無人機將于2020年完成首飛,開展作戰(zhàn)能力演示驗證,初期將專注于情報、監(jiān)視與偵察。未來,該無人機一旦實現量產,并加持5G和人工智能技術,或將進一步提升美軍的空中實力。(張嘉毅)
(圖片來源:spacenews)
據INTELLIGENCE COMMUNITY NWES網站2020年5月4日消息,美國ManTech公司推出“太空靶場”(Space Range)服務,可幫助政府和運營商尋找太空系統(tǒng)漏洞,避免關鍵設施遭受網絡攻擊?!疤瞻袌觥笨稍谔摂M空間中對太空系統(tǒng)實施網絡攻擊,以找出太空系統(tǒng)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和軟件漏洞,并可使客戶掌握預防和解決現實世界網絡攻擊能力。作為一套針對衛(wèi)星互聯(lián)網的解決方案,“太空靶場”所瞄準的是一個新興領域的網絡安全市場。在全球加緊備戰(zhàn)太空的背景下,太空網絡安全將成為各國關注的新焦點。(張嘉毅)
(圖片來源:DefenseNews)
據DefenseNews 網站2020年5月17日消息,美空軍一架X-37B無人航天飛機于美國東部時間5月17日9時14分由聯(lián)合發(fā)射聯(lián)盟公司的“宇宙神5”運載火箭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站發(fā)射升空。這是X-37B第6次升空開展在軌實驗工作,任務代號為“軌道試驗飛行器-6”(OTV-6)。據美空軍部長巴雷特透露,OTV-6任務期間所進行的實驗,將比以往X-37B任何一次飛行期間所進行的實驗都要多,其中包括NASA的兩項實驗:一是通過一個樣板來評估所選定重要材料在太空條件下的反應;二是研究太空環(huán)境輻射對種子的影響。(張嘉毅)
(圖片來源:cnBeta)
據cnBeta 2020年5月5日消息,德國開姆尼茨工業(yè)大學研究人員研發(fā)出一種號稱世界上最小的微型電子機器人,其通過射出雙噴射氣泡來實現移動。該扁平型微型機器人長0.8毫米、寬0.8毫米、高0.14毫米,由外部發(fā)射器無線操控。浸入水溶液的機器人接收到發(fā)射器信號后,其內部的感應線圈會對其兩側卷狀聚合物管子進行加熱,管子內部的鉑金引起催化反應,產生氧氣氣泡并從管子后端排出,從而形成推力推動機器人運動。該微型機器人或可應用于人體內靶向藥物投遞等應用。相關研究成果已發(fā)表于《自然·電子學》雜志。(張宇)
(圖片來源:New Altas)
據New Atlas 2020年5月24日消息,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研究人員從白細胞獲得靈感,設計出一種微型機器人,能夠在血液中逆流移動。該機器人本質上是玻璃微粒,寬度不到8微米,一半是涂有一層鎳和金的薄膜,另一半是攜帶藥物的有效載荷。該器人不像其他微型機器人那樣在血液中游動,而是像白細胞沿著血管壁以滾動的方式移動,其方向可以通過體外磁場來控制。該機器人能夠識別諸如癌細胞之類的目標細胞,并在移動中釋放藥物分子。該項研究或將為微型機器人針對性和局部性治療鋪平道路。(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