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九年義務教育是國家統(tǒng)一制度,是一項所有的適齡孩子都必須完成的教育任務。此制度的設立主體是國家,國家給予所有九年義務教育制度適用者相對應的保障。顧名思義,這是一項公益性事業(yè),對于九年義務期間不收取任何的學雜費。它的管理由各學前教育機構、社會教育機構以及學校教育機構承擔的。本文主要探討如何運用STEM教學理念構建小學數(shù)學生活化課堂的策略。
關鍵詞:STEM教育理念;義務教育;生活化課堂;豐富動態(tài);教育改革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發(fā)展,無論是對于社會整體還是家庭個人,人們對于中國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密切關注。傳統(tǒng)教育的思維大多局限于試卷答題,也就是我們說到的應試教育。多年的影響,無論是家長還是學校,傳統(tǒng)教育思維始終貫徹于各所小學。即使是課外輔導班或者是家庭教師等,為了達到硬性教學目標,在傳統(tǒng)思維與素質(zhì)教育思維之間,大多選擇了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
一、 STEM教育理念的意義
首先,STEM教育包含了我們所熟知的數(shù)學知識、一定的科學知識以及現(xiàn)有的先進技術,運用工程思維解決問題。當然STEM教育理念不是簡單地將上述范疇進行簡單歸納疊加。其核心的操作過程是:學習過程中發(fā)現(xiàn)或者找到問題難點——通過思考找到解決思路,設計出解決問題的辦法——然后運用我們擁有的數(shù)學、科學、技術等方面知識進行解決——最后我們將解決措施傳達給所有人。整個流程的重點在于顛覆了傳統(tǒng)觀念中的固定思維解決辦法,不再是局限于某個公式或者教材上的某個方法。有時候會運用到跨學科知識,也能體現(xiàn)出個人和團體的相互協(xié)作性,對于所有人的實踐能力也有大幅加強。此過程能極大意義上增強所有人的參與感,并且激發(fā)創(chuàng)造性思維,學會了數(shù)學真理,也學會了證明數(shù)學真理。
二、 STEM教育理念與傳統(tǒng)教育理念的實質(zhì)區(qū)別
傳統(tǒng)教育理念這是大家或多或少經(jīng)歷過或者熟知的一個歷程,針對所面對的學科問題,通常采用的是硬性記憶或者照搬照用的方式進行直接解決,此過程通常會將教師和學生的關注點局限于當天的課程或者教材內(nèi)容,或者是固定的思維點。而STEM教育理念則是教會師生利用大腦的思維,在所涉及或者未涉及的知識面中,提取合適的解決辦法,對所遇到的難點進行逐個突破。此方式重在解決問題的準備工作和過程,也就是高效課堂的直接體現(xiàn)。例如,小學數(shù)學課上,教師對于學生提出問題,利用所學知識計算兩個相同正方體體積。此問題對于類似育才小學學生的話,他們會利用自己的奧賽題技巧或者翻閱書本上的所能求得公式進行生搬硬套,一個一個加起來,完成答題。當然教師的目的不是在于學生的計算能力或者是公式的記憶能力,而是在于如何解決。傳統(tǒng)教育理念是按照所學科目的知識公式進行計算然后簡單疊加。如果運用STEM教育理念,該題的解決辦法將會有一個流程化的思維體現(xiàn):首先我們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問題,這是兩個相等的正方體,欲求其體積,方法可以是一個一個計算,按照疊加,如果是一百個此方法就失去意義了。所以所學公式直接計算不是最佳方案。運用STEM理念我們結合生活中堆積木的方式以思維導圖進行構思。兩個正方體結合就是一個長方體,那我們直接計算長方體體積就可以得出結果了。最后歸納總結哪怕是一百個正方體,這個解決思路一樣可以快速解決。這樣不僅實現(xiàn)了問題的完美解決,對于學生的思維也有了有效性的提高。課堂氛圍也達到了生活化的目的,不僅把生活中所見到的實例做了參考,而且課堂氛圍也會充滿活力,大家的思維生動活潑,一道題活躍了一系列知識點。而知識點和解決辦法的組合恰恰是STEM理念的核心,高效課堂的關鍵所在。
三、 生活化課堂中實現(xiàn)STEM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STEM教育理念的綜合性需要著重關注
STEM教育理念的核心在于有機結合所認知的知識面,小學數(shù)學中遇到的問題難點大多源于生活中的細節(jié)和一些科學類知識。對于教師而言,其教學在于該問題涉及的系統(tǒng)化和整體性。學生的邏輯思維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其解決問題的技術能力是根本。社會和學校以及學校里的師生是無法脫開必然聯(lián)系的,只要充分利用其理念的綜合性,不僅能讓學生在課堂上活躍思維,更是增強了他們對于社會的相對責任感。所以,學校也應該一定程度上加設科學課程,增加學生的科普能力,而邏輯思維則能在平時的問題中迎刃解決。例如,探究地球與月球之間的距離,并計算出相對于地球赤道周長的倍數(shù)。對于數(shù)學教材上面的知識,這道題完全無法解決,無論是涉及光年是否為長度單位,還是赤道是什么,在哪里,小學生們都是一片空白的。而對于先輩們探索研究出來的真理,赤道只是一個客觀存在的知識點,稍加普及,學生們的思維則不會是停留在利用書本教材的《四則運算》去強行解答。他們會利用所學的科普知識,結合教師的數(shù)學名詞專業(yè)指導,對所提問題有效列出等式。最后計算問題則不是難題了。邏輯性對于STEM教育理念的綜合性意義重大,其科普性是操作的前提,廣大學校應當對此投入關注,給學生提出運用多種方式解決問題的觀點,增強其思維的靈活性和跳躍性。
(二)STEM教育理念活躍的是思維引導
傳統(tǒng)教育直接面對和參考的是已有的各大版本教材,教材內(nèi)容的更新也只是局限于知識點的表達方式。例如方程式的解答,對于傳統(tǒng)教育理念來說,就是把教材上不同的數(shù)量單位結合不同的事情實例進行不斷演練。等到學生對于此類問題熟能生巧后,題目本身便失去了發(fā)展的意義,純粹的套用公式就行,并無需理解出題人的目的。而STEM教育理念的意義不在于對知識點的反復記憶,知識點只是作為解決問題的輔助工具。解決問題時的工具不應該只有一個,而是需要一個工具包,隨用隨取。那么如何實現(xiàn)STEM教育的思維理念呢,首先就課堂而言,教師不能只局限于帶有黑板的課堂,例如對于平面圖形的課程可以在所見到的任何事物上面體現(xiàn),像門、窗、書本皆可以。對于追逐類問題的也不完全需要在黑板上用端點或者線段表示,思維導圖是其中的一個輔助工具,而思維可以跳躍。例如在體育課上,給學生們現(xiàn)場演練同一地點的賽跑,計算出路程差。在看到實際人員賽跑后,學生們的關注點也都集中了,體育課堂也有了數(shù)學意義。大家一目了然的了解了原來數(shù)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在首次利用跨學科知識解決問題后,學生們會像老師請教舉一反三的實例。邏輯思維不是局限在了書本上,而是在于事物本身的真理過程。對于解決辦法,思維站在了前面。對于后續(xù)此類問題的演練,學生們引用生活實例,完成了對問題的有效解決,生活化課堂源于生活,不止于生活。
(三)STEM能為學生培創(chuàng)造另一位“老師”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只要感興趣,學生們能在這一行創(chuàng)造奇跡。大部分的所謂“偏科生”就是如此,由于對單一的某個科目感興趣,在忽略了關聯(lián)性的前提下,對該學科進行了大量的學習和深度研究。最后該學生在單個科目的潛能徹底展現(xiàn),思維還有解題能力優(yōu)于他人。但是這種是不利于學生長期發(fā)展的,對于以后高中、大學等平臺,知識面如果僅局限于某個興趣,那么學生肯定會在發(fā)展中吃了大虧。對教師而言,可實例操作為,課堂以學生為主體,以自我的知識面針對學生的好奇心跨學科教授。例如某學生對于語文寫作情有獨鐘,愛看各種小說故事以及雜志文章。在英語課堂上只是單純地覺得枯燥并對于英文寫作感覺無話可說。教師可以抓住這個點,在英文課上可以做出雙譯的課件,在講授中文版的小說內(nèi)容后吸引此類同學興趣。學生們會認為,原來英文小說也是很有意思的,它的表達還有中心思想和中文小說都是同樣的有吸引力。教師再以專業(yè)水準逐句教會學生表達,長期下去,該學生的語文寫作能力在英文上也會得到體現(xiàn),不再是簡單的寫字應付。而是帶有感情、帶有思想地完成寫作。興趣是學生唯一主觀接受的老師,只要學生興趣在,對于該方面的求知欲會越來越強。探究性學習是生活化課堂的重要部分,而興趣則是探究性學習的催化劑。
(四)STEM教育理念貴在豐富多彩
傳統(tǒng)教育方式中,教師也有嘗試利用多媒體教學或者戶外活動等增強學生活力和思維的。以戶外活動為例,大部分是由某科目老師或者協(xié)同班主任共同引導。學生們有的參加博物館展覽、農(nóng)田養(yǎng)殖體驗或者志愿者體驗,經(jīng)過調(diào)查,這個過程中學生們大多體會是累,和同學分享還有增加了見識。不過這個過程失去了一些重點,學生的好奇心似乎沒有更深層次的解答,重心也未放在學習上,團隊的協(xié)作性也因未得到指引或者鼓勵而草草了之。教師可以在戶外活動時以課堂形式對大家進行答疑引導。博物館展覽時會涉及很多的歷史小故事和文化傳承,當鼓勵學生進行自我推薦和講解時,學生們不僅得到了口述表達的能力,增強了自信心,而且對于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許下篇語文作文大家都有了一個自己想表達的話題,畢竟活躍思維后,大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豐富多彩的戶外教學,運用STEM的綜合性,博物館也是課堂,學生們的目標在于學歷,學生的興趣在于博學。
四、 結束語
通過長期的研究,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STEM教育理念是現(xiàn)在社會發(fā)展進程中較為先進的教育模式。對于教材改革后要求的生活化課堂有著創(chuàng)造性的意義。九年義務教育的知識點可以作為STEM實踐的基礎,結合當代科學知識和先進技術,進行不斷改革和創(chuàng)新。本文以此探究STEM教育對于中國小學數(shù)學課堂的積極意義,希望更多教育者重視STEM教育理念,為培養(yǎng)人才打好基礎,為社會進步發(fā)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楊瑾.學習亦小先進經(jīng)驗 品味全課程教育理念[J].青海教育,2016(Z3).
[2]葉海兵,童金景.新綠清香寧靜致遠:STEM課程建設在溫嶺基地的探索與實踐[J].綜合實踐活動研究,2017(12):35-37.
[3]周迎春.創(chuàng)設生活化教學情鏡進行實戰(zhàn)技能有效訓練:面向STEM的教學案例“動態(tài)背景的制作技巧”[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23):98-100.
作者簡介:
張素霞,甘肅省慶陽市,甘肅省慶陽市東方紅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