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包雖不如金玉珠寶那樣昂貴,卻集吉祥于一身。你看,這圖案變化多端,內(nèi)容豐富且形態(tài)萬千,小小荷包傳遞的是美好意愿與祝?!苯?,記者走進浙江紹興柯橋區(qū)齊賢街道迎豐小區(qū)的荷包“收藏達人”劉財能的家里,立刻被眼前大小各異的荷包吸引了——只見雞心形、葫蘆形、花籃形、燈籠形等式樣的荷包整齊疊放在桌子上,明亮的色彩,精美的刺繡,讓稍顯陳舊的品相彰顯出幾許“老物什”的味道來。
自從迷上荷包收藏后,劉財能可謂是到了“癡狂”的地步——花了一年多時間從全國各地掏了2000多只民清荷包。他說,他夢想著要為這些藝術(shù)的承載者與歷史的見證者打造一個專門的博物館。
小小荷包見證清代配飾風尚
在眾多荷包中,一塊長達3米的藍色染布“荷包”非?!拔Α保斑@算是我收藏的最長的荷包了,準確地講,應該稱之為‘腰圍子,”說著,劉財能便將這條“腰圍子”搭在了腰間,“它的功能相當于現(xiàn)代的‘腰包,中間有兩層錢袋,纏在腰上要圍兩圈,俗話說的‘腰纏萬貫就是這么來的。北方人粗獷,做的物件就大,南方人則要講究小巧精致一些?!?/p>
劉財能告訴記者,荷包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服飾中,人們所隨身佩戴的一種裝零星物品的小包,明清時也叫“茄袋”、“順袋”。清中期后,荷包原有的實用功能逐漸退化,成為了一種華麗精致的工藝品。荷包雖說歷史很長,而興盛在清代,他說,“傳世的荷包大多為清代至民國初年的繡品,形成刺繡小品中最為完整多樣的‘荷包體系。”
形態(tài)各異的荷包各有功用
從長至3米的腰圍子,到小如雞蛋的古式零錢包,劉財能的荷包藏品樣式十分齊全——還有從繡荷包派生出的一系列掛在腰間的裝飾繡品,如筆袋、刀袋、褡褳、眼鏡套、煙荷包等。
“你看,這是民間人們出門時搭在肩上的長條形行囊,叫做‘褡褳。兩端為口袋,中間開口并用寬布相連,佩戴在腰間時,一端穿過腰帶,可以裝不少白銀?!眲⒇斈苷故酒鹨粋€長約1米的荷包,結(jié)實的針法,堅實的面料,主體外部還縫制上了充滿漢元素的淺藍絨布,“一是美觀,二是取暖避寒,這種絨布‘褡褳在北方地區(qū)很常見?!眲⒇斈苷f著,又拿起了一個下半部有裝飾花紋、口部素色無花紋的長方形小口袋,“煙荷包一般只做兩個大折,用絲絳系緊后,這樣非常方便煙袋鍋直接伸入煙荷包里裝煙?!?/p>
在眾多收藏品種門類中,荷包是偏冷門的,而劉財能卻“越收越有趣”。他醉心于收藏體現(xiàn)中國民俗的物件:“在我看來,荷包是貼近老百姓、很接地氣的收藏品,是當時社會審美情趣與生活理念的一種反映。”
(摘自《錢江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