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干(1884~1967),字次侖,湖南新化(今新邵縣坪上鎮(zhèn))人。1914年春,湖南公立第一師范、省立第四師范合并為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張干任校長。因學校合并,1913年春考入四師預科的毛澤東被編入一師預科第三班,重讀半年預科后,編入本科第八班。自此,毛澤東和張干開始了長達50余年的交往。
下令開除毛澤東等“鬧事”學生
1915年6月,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傳達了省教育廳頒行的一項規(guī)定:從下學期開始,學生每月須交納10元學雜費。這遭到那些家境貧寒或因其他原因得不到家庭接濟的學生強烈反對。有人說,這是校長張干為“討好當局而主動建議的”,于是,學校掀起了一場驅逐張干的運動。
毛澤東也擬了一份《驅張宣言》,尖銳地抨擊張干對上逢迎、對下專橫、辦學無方、貽誤青年的弊政,并組織同學連夜趕印了上千份,次日清晨在學校廣為散發(fā)。
張干聞聽此訊,羞憤交加。當他得知《驅張宣言》是毛澤東所為時,當即決定要開除毛澤東等17名帶頭“鬧事”的學生。
消息傳出后,曾經為毛澤東講授過修身、教育和倫理學等課程的一師教員楊昌濟(即楊開慧的父親)對此憤憤不平。他先后聯(lián)絡王季范、袁仲謙、徐特立等骨干教師仗義執(zhí)言,迫使張干收回成命。另一方面,學生們繼續(xù)發(fā)動罷課,重申“張干一日不出校,我們一日不上課”的誓言。迫于壓力,張干最終只得同意不再開除毛澤東等“鬧事”的學生,但仍給毛澤東“記大過一次”處分。
事情平息后,張干自覺無顏繼續(xù)呆在一師,于是于當年7月主動向省府遞交了辭呈,黯然退出。
解放后處境艱難,受到毛澤東的關懷
解放初,在湖南省立第一師范的舊址——妙高峰上的一所中學里,有一位六七十歲的老者,他面色抑郁,惶惶不安。他就是張干。
此刻,憂心忡忡的張干有好幾塊心?。阂皇菒篮拮约寒斄恕暗刂鳌保闪烁锩膶ο?。他家本是貧農,之后任教40余年,靠積蓄購置了一份田產,卻未曾想成了“剝削階級”;二是當年自己的學生毛澤東,如今成為黨和國家的最高領導人,悔不該當初提出開除他,還給了個“處分”,雖然毛澤東是大人物,未必記人之過,但終究是一筆未了的舊賬;三是在國共雙方重慶談判前夕,他曾被人所用,給毛澤東發(fā)了一封電報,敦促他“應召赴渝,贊襄國政”,還要他“幸勿固執(zhí),致人失望”,這豈不是替國民黨蔣介石說話嗎?
1950年國慶前夕,時任湖南一師校長周世釗(原湖南一師學生、毛澤東的同班好友)來到妙高峰中學看望張干。當周世釗談及將到北京參加國慶觀禮,問老校長有什么事需要告訴毛澤東時,張干心中五味雜陳,只說了一句:“你代我向他問好吧?!?/p>
10月5日,毛澤東在中南海特設家宴,款待當年一師的師友。席間,周世釗向毛澤東反映了張干的窘況,并轉達其問候。當毛澤東得知張干一直在從事教育工作時,感慨萬千,由衷地說:“張干這個人很有能力,很會講話,三十幾歲就當?shù)谝粠煼缎iL,不簡單。原來我估計他要向上爬,結果沒有。解放前吃粉筆灰,解放后還吃粉筆灰,難能可貴?!泵珴蓶|還自責地說:“現(xiàn)在看來,當時趕走張干沒有多大必要。每個師范生交10元學雜費的事,也不能歸罪于他?!薄皩埜蓱撜疹櫍瑧撜疹?。”
毛澤東叮囑周世釗馬上寫信告訴張干,政府將給予他照顧,以安慰貧病交加的老校長。還于10月11日致信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席王首道:
張次侖、羅元鯤兩先生,湖南教育界老人,現(xiàn)年均七十多歲,一生教書未做壞事,我在湖南第一師范讀書時張為校長,羅為歷史教員?,F(xiàn)聞兩先生家口甚多,生活極苦,擬請湖南省政府每月每人酌給津貼米若干,借資養(yǎng)老。
王首道接信后,立即派人到張干家中傳達毛澤東來信的內容,并向他表示慰問,先后兩次將600公斤救濟大米和50萬元人民幣(舊幣)送到張家。
應邀進京,深受禮遇
1952年8月30日,張干致信毛澤東,說老友羅元鯤已接到湖南統(tǒng)戰(zhàn)部通知,定于9月中旬到北京參加國慶三周年慶典,希望能和羅結伴同行。毛澤東同意了。
9月26日,毛澤東在中南海頤年堂親切會見了張干、羅元鯤、李漱清等師友,并共進午餐,請張干坐首席。敘談間,張干檢討了當年所犯的錯誤,毛澤東立即擺手說:“我那時年輕,看問題片面。過去的事,不要提它了?!憋埡?,毛澤東陪同張干等人參觀中南海,看電影。晚上,毛澤東又派人送來一應物品。
毛澤東給予老師的極高禮遇,在張干心中激起巨瀾。他在日記中寫道:“毛主席優(yōu)待我們,可謂極矣。我們對革命無所貢獻,而受優(yōu)待,心甚慚愧!”
張干從北京歸來后,先受聘為湖南省軍政委員會參事室參議,后受聘為省人民政府參事室顧問,每月領取津貼,加上學校薪水,一家生活有了保障。
1967年1月21日,張干——這位被毛澤東譽為“湖南教育界老人”的教育家,在長沙的家中溘然辭世,享年83歲。
(綜合《紅巖春秋》《人民日報·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