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和理論方法都與社會歷史現實和環(huán)境文化背景息息相關,馬克思文藝理論作為馬克思主義的分支學科主要由社會實踐與藝術學觀點組合而成,因而它幾乎與所有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科都保持者開放性的互動關系。當今時代,在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尋求如何在歷史與現實語境中進一步豐富其藝術理論內涵是一項重要任務。本文就電影《金陵十三釵》為例,淺析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并對今后當代年輕人應如何完善自我,促進社會文化發(fā)展作出簡要概括。
馬克思文藝理論作為馬克思主義的組成部分,在藝術領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其對社會各階段文藝實踐進行總結和概括,是社會生活中創(chuàng)造產物的理論化成就。社會歷史實踐是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方法論的特點,而不斷的實踐發(fā)展也使馬克思文藝理論在不斷接受檢驗。
一、電影《金陵十三釵》介紹
電影《金陵十三釵》是張藝謀導演于2011年根據在世界文壇上頗具影響力的華裔女作家嚴歌苓出版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的戰(zhàn)爭史詩作品。嚴歌苓作為一名在東西方都生活過多年的華裔,對于中西方文化都有著深刻的了解,并在小說中貫穿戰(zhàn)爭、民族、人性、無畏的主題思想,將中西方文化沖突與融合進行深刻的探討,隱含在作品的情節(jié)之中。
以1937年南京大屠殺為背景的影視作品數不勝數,本文中所選取的電影《金陵十三釵》因其獨特的女性視角敘事而獲得大眾的熱切關注。小說作者以孟書娟為主角述事,講述了1937年日本大舉入侵南京,燒殺淫掠、無惡不作,以孟書娟為首的12名女學生在英格曼神父與法比神父的庇護下逃竄進入文徹斯特教堂,并與來自“釣魚巷”13名同樣尋求避難的秦淮河女人從彼此對立到相互拯救的故事。
二、用馬克思文藝理論分析電影《金陵十三釵》
(一)社會歷史性
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發(fā)展史的研究取得了諸多成績,但就如何看待、如何開展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歷史形態(tài)的研究,特別是在應該如何評價某些具體階段、具體國別、具體流派中的理論人物的思想屬性、理論貢獻和歷史地位等方面,還需要人們進一步進行探討。人們在基本的研究理念和方法上要真正確立“歷史”的觀念。
《金陵十三釵》故事發(fā)生于一段悲哀的時代背景下,取材于南京大屠殺期間的一段真實史料。1937年12月,日本侵略軍血洗南京,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的目的之一是“營造”恐怖氣氛,摧毀中國人的抵抗意志,犯下了慘絕人寰、令人發(fā)指的大規(guī)模屠殺、虐殺,強奸女性、“無差別級”轟炸等。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在崩塌的邊緣,日軍不僅僅屠殺的是人的肉體,更是對道德精神上的極大傷害。電影故事中的主人公們,在時代如此動蕩不安的情況下,每個人依舊心懷希望、保持善良。
影片中有這樣一段畫面:玉墨向約翰神父訴說自己的過往,她說“我曾經和她一樣,我也在教會學校讀過六年書”。她說她的人生本不應該這樣。電影到此沒有再說下去發(fā)生了什么導致玉墨后來的處境,只是塑造神秘感,讓觀眾自行想象。
每一件事的發(fā)生都有著一定的原因,都與電影人物所處環(huán)境、背景、身世有著密切聯系。就如同電影中所展現的一系列情節(jié),豆蔻向浦生說“不要謝我,娶我吧”、招財貓的出現、十三位秦淮河女人剪去長發(fā)變身女學生等,都有它們出現的理由。在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這就是其“歷史性”最明確的表現,欲研究真實的人物內心情感和故事發(fā)展情況,應當充分了解故事發(fā)生的時代背景。
(二)電影審美性
在這一部分,筆者將從敘事手段來探究電影《金陵十三釵》的審美性。
以馬克思文藝理論來論述電影情節(jié)的審美性上,小說作者嚴歌苓曾在談及《金陵十三釵》創(chuàng)作靈感時提到“在戰(zhàn)爭中最悲慘的犧牲總是女性”,所以電影的故事選取了女性的獨特視角展開。電影中所有人物都有著善與惡的雙重屬性,處于社會底層的玉墨其實曾經是飽讀詩書、精通琴棋書畫的優(yōu)秀女學生;斤斤計較的紅菱其實是個有情有義的剛強女子;膽小怕事的小蚊子其實是常常為了正義出頭的女孩子;孟書娟的父親看似為一己之利而去當漢奸,其實是幫助孩子們逃離南京的無奈之舉……影片情節(jié)跌宕起伏,精心設計,巧妙地根據歷史的發(fā)展、故事的走向將人物本質由惡向善潛移默化地進行轉變。這種對歷史事實抽象加工、講述南京大屠殺的影視作品內涵深刻,具有一定的民族教育意義,值得當代人反復觀看,提醒著當代人們牢記歷史,珍愛和平,并認真踐行當代習近平總書記所提出的要求,提高文化自信,“奮力書寫中華民族新史詩”。
三、結語
本文以電影《金陵十三釵》為切入點來對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進行簡要闡述,以使人們更加深刻地了解這部影片,通過影片故事的時代背景來作為觀看并研究電影的基礎,從而從多方面來考量藝術作品。
(中國傳媒大學音樂與錄音藝術學院)
作者簡介:姚丁哲(1996-),女,山西臨汾人,碩士,研究方向:廣播電視(傳媒音樂應用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