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拉迪力·木拉提
“老鼠嫁女”是古印度王族教科書《五卷書》中收錄的一則民間故事,該故事經(jīng)由絲綢之路傳入中國,并在中國民間經(jīng)歷了文人與民間共同的本土化過程。這一過程是具有中國特色的中國本土動物故事類型吸收外來民間故事的融合過程。雖然中國最早有文獻記載的“老鼠嫁女”故事是明代的,但有文獻表明,“老鼠嫁女”故事于唐朝年間傳入東亞朝鮮、日本等國。通過比較研究發(fā)現(xiàn),民間故事“老鼠嫁女”由《五卷書》的譯介路徑不僅曾沿陸路絲綢之路向東流傳,對我國和東亞等地的動物故事有明顯影響,還借海上絲綢之路向東南亞流傳,東亞和東南亞各地的老鼠動物故事可能就是該故事的不同變體。理清“老鼠嫁女”故事在絲綢之路上的流變,對探討動物故事的來源,發(fā)掘其體現(xiàn)出的絲綢之路文化,對我們講好中國故事具有積極意義。
中國是民間故事的大寶庫,隨著人口的遷移,許多本土民間故事緊隨儒家文化圈的擴展被帶往遠方,向外流傳至周邊,如中日韓“狗耕田”型故事,但同時也有吸收和改造的外來故事。鐘敬文和季羨林等學者研究發(fā)現(xiàn),民間故事“老鼠嫁女”是由古印度發(fā)端,經(jīng)陸上絲綢之路傳入中國,再由歷史上漢民族的南遷帶入南方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并于大唐年間東傳相繼進入朝鮮、日本等國。對于民間故事“老鼠嫁女”的東傳路徑及故事流變已有頗多論述,而其具體情況和變體對比所論不多。筆者不揣谫陋,妄提拙見,望求教于方家。
一、民間故事“老鼠嫁女”的分類及在中國的流變
民間故事“老鼠嫁女”因異文繁多和流傳甚廣的原因,引發(fā)了民間文學研究者的討論。
將民間故事“老鼠嫁女”正式引入中國的語言學家、文學家季羨林說道,中國最早由明代文人劉世卿的《應諧錄》記載的《貓?zhí)枴饭适潞陀《取段寰頃返摹袄鲜蠹夼惫适露紝儆凇把h(huán)式”故事。這類故事的特點是先從一件東西說起,一件一件地說下去,前后的次序一點也不牽強,看起來很自然,但結果繞一個彎子又回到原來的東西上,或者扯到一件同原來的東西絕不相容的、放在一起讓人覺得滑稽的東西上。
季羨林提到的“循環(huán)式”也被其他學者稱為“強中更有強中手”型故事,這一點可以參考壯族的石匠故事。這一點也見于民間文藝學家丁乃通的分類法中,其中將石匠故事、老鼠嫁女故事和貓?zhí)柟适露細w為“強中更有強中手”型故事。
民俗學者鐘敬文則將中日“老鼠嫁女”型故事進行分類,分出“鼠女擇婿”和“異貓命名”兩種。“鼠女擇婿”是典型的“老鼠嫁女”型故事,和印度的故事如出一轍;“異貓命名”是變異,經(jīng)過文人的加工。
季羨林譯制的《五卷書》中提到了“老鼠嫁女”故事的最古老記載。
在恒河邊上的凈修院里住著一位族長。當他在恒河沐浴之時,有一只小老鼠從鷹嘴里掉下來,落在他的手掌上。他把它變成了一個女孩子,撫養(yǎng)她直到十二歲。隱士想把女兒許配給太陽神,但女兒嫌它太熱。太陽神說云彩比他強,能遮住自己。隱士喊來云彩,女兒嫌云又黑又呆。云彩說風比他強。隱士喊來風,女兒嫌風太喜歡流動。風說山比他強。隱士把山喊來,女兒嫌山太硬不能動。山說老鼠比他強。隱士喊來老鼠,女兒想這是同類,求隱士把她變成老鼠以嫁過去。于是隱士用苦行神力把她化成老鼠出嫁。
民間故事“老鼠嫁女”的出現(xiàn)與當時古印度的時代背景有關,季羨林在譯本的序中告訴人們,動物故事中表達的思想感情是印度婆羅門統(tǒng)治者利用百姓喜聞樂見的民間故事形式向古印度勞苦大眾傳播的悲觀哲學。而老鼠嫁女故事的流傳為廣大亞洲人民的再創(chuàng)作和給予新寓意提供了可能。
我國現(xiàn)存最古老的“老鼠嫁女”故事記載在明朝學者劉元卿的《應諧錄》中,這則印度故事傳入中國后變?yōu)橐粍t名為《貓?zhí)枴返亩淘⒀浴?/p>
齊奄家有貓?zhí)枴盎⒇垺薄?驼f之改名“龍貓”。又有客說之更名“云”。又有客說之更名“風”。又有客說之更名“墻貓”。又有客說之更名“鼠貓”。東里丈人嗤之曰:貓即貓耳,胡為自失其本真哉?
在中國文人的改編之下,故事的情節(jié)由老鼠擇夫變?yōu)榻o家貓起名,經(jīng)過眾人討論,由“一物降一物”的“相生相克”觀念最后竟然給貓取名“鼠貓”,在故事的結尾,老者“東里丈人”的一句話道破荒誕,闡釋出文人改編這則故事的寓意:萬事萬物最重要的就是本質(zhì),做人做事莫要失其本真。另外,季羨林在討論《貓?zhí)枴窌r,指出日本也存在《貓?zhí)枴饭适隆?/p>
這一“老鼠嫁女”的印度故事在中國文人的筆下被賦予了更貼近中國傳統(tǒng)的“五行”文化,使之更符合中國人的傳統(tǒng)觀念。而這則故事僅是“老鼠嫁女”故事在中國大地散布開來的眾多變體的冰山一角,“老鼠嫁女”型故事演變成為中國民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這一點人們還可以從“老鼠嫁女”題材的眾多民間戲劇和美工作品中看出其影響層面的廣泛,“老鼠嫁女”故事儼然變成了一個地地道道的中國故事。不僅如此,“老鼠嫁女”故事在中國南方逐漸被節(jié)日和民間禁忌所吸收。這則生動有趣的故事繼續(xù)東傳,或經(jīng)朝鮮或跨海進入日本,根據(jù)日本學者野村純一的相關研究,日本版的“老鼠嫁女”故事與中國版的“老鼠嫁女”故事相差無幾,可看作是中國“老鼠嫁女”故事的東傳變體。
綜合以上關于民間故事“老鼠嫁女”的討論和觀點,本文所討論的“老鼠嫁女”以符合“主角是老鼠”“粘連強中更有強中手”和“招婚主題”為標準。
二、國內(nèi)的“老鼠嫁女”系列故事
“老鼠嫁女”故事傳入中國大地后在廣闊的民間土壤中孕育出了廣泛的異文變體,其中又分為兩大故事體系:中國本土的民俗型鼠婚故事和外來的招婚型鼠婚故事。而根據(jù)馬昌儀的研究,中國本土的民俗型鼠婚故事又集中于吳地。而本文以研究外來招婚型鼠婚故事為主,因此不涉及上述地區(qū)的故事類型。根據(jù)筆者的搜集情況,發(fā)現(xiàn)中國北方地區(qū)的招婚型鼠婚故事居多。
(一)河南曲劇“老鼠嫁女”
鼠媽媽要將女兒嫁給世界上最偉大的人,所以看不上鼠小弟。母女倆一會兒羨慕太陽,一會兒又羨慕烏云。大風能將烏云散,她們就追大風,墻壁能擋風,她們又崇拜墻壁。鼠小弟能將墻壁打洞,可鼠媽媽就是嫌棄鼠小弟。母女倆被大花貓用黃金珠寶、大房酷車所蒙蔽,將鼠小妹嫁給了貓。剛?cè)攵捶?,大花貓就要將老鼠母女作為點心享用,鼠小弟及時趕到,召集同伴打敗了大花貓,救下鼠母女,成就了一段美好姻緣。
中國化的“老鼠嫁女”故事不僅流傳于民間故事層面,還廣泛存在于戲曲、民歌、美術等文化藝術方面。中國化的“老鼠嫁女”最明顯的特征是增加了貓吃鼠的結局,這樣的結局更符合中國民間的觀念。歷史上老鼠帶來的災害是可怕的,因此老鼠的形象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是卑賤的,但在民間同時又存在著“鼠崇拜”觀念,這一點也體現(xiàn)在生肖排行中。
(二)河北涉縣“鼠媽媽選婿”
鼠媽媽生的俊女兒到了婚配年齡,但鼠媽看不上鼠青年。鼠媽想把女兒嫁月亮,月亮說怕云彩。鼠媽想把女兒嫁云彩,云彩說怕風。鼠媽又找到風,風說最怕墻。鼠媽和女兒找到墻,墻說最怕老鼠。最后鼠媽選了長相很好的鼠青年,青年說貓才是英雄。大花貓抓走了母女倆。
河北地區(qū)的“老鼠嫁女”版本不僅故事名發(fā)生改編現(xiàn)象,而且在結尾也接近本土的貓滅鼠的傳統(tǒng)結局,只是未交代確切的結局,為聽眾留下想象的余地。
(三)北京“老鼠嫁女”
早年間,法術老人從鷹爪下救出小老鼠。老鼠愿做女兒,老人施法變身。老人安排女兒出嫁太陽,太陽說不如云有權勢。云讓他們找風。風說墻擋住自己,風就沒了。墻說鼠打洞他就立不住了。老人施法把女兒變回老鼠。老鼠進洞那天是正月二十五,這天,家家不許點燈,以求老鼠嫁娶平安。
北京的“老鼠嫁女”源于民間木版年畫,因此具有年味,具體是將外來“老鼠嫁女”同本地節(jié)日習俗相結合進行中國化。但從其開頭可以看出其源于國外的影響,具體可參見原版“老鼠嫁女”和其西傳變體。
(四)遼寧“耗子嫁女”
傳說有耗子心比天高,想高攀日頭做親。日頭說自己不行,云能遮住自己。云彩不同意,說自己會被風吹跑。風也說不行,耗子又去找雨。雨又說自己澆不開石頭。而石頭說自己早晚被壘墻。墻又說自己會被鼠打洞。于是耗子回洞找對象去了。
遼寧的“耗子嫁女”因講述者是不識字農(nóng)民,因此也更多保留了口語的原本色彩,并在推理過程中蘊含著民間的思考方式。但結尾卻不見貓吃鼠的傳統(tǒng)部分。而民間的稱謂“耗子”也表示了民間大眾對老鼠的厭惡,意即損耗糧食。而一般的稱謂“老鼠”,則可以說是一種“尊稱”了。
總體看來,招婚型鼠婚故事的分布以華北和東北地區(qū)為主。這也體現(xiàn)出北方文化的共性,尤其是其以北方官話作為語言的紐帶。歷史上的陸上絲綢之路也正好是以北方為主。這一故事在傳入中國后吸收了更具農(nóng)耕文明觀念的貓吃鼠環(huán)節(jié),也有結合了民間節(jié)日因素的故事異文,總的趨勢是本土化。這種本土化正如學者張道一在《老鼠嫁女:鼠民俗及其相關藝術》一文中提到的,“老鼠嫁女”故事是由歷史提煉出的童話。在中國民間文化漫長的歷史演進過程中,約定俗成的民俗事項不乏類似“老鼠嫁女”這種在吸收外來故事的基礎上發(fā)展至今的實例。
三、民間故事“老鼠嫁女”東傳系列故事
(一)朝鮮民間動物故事“野鼠之婚”
從前,有一對野鼠夫婦,想讓自己的兒子與名門巨族聯(lián)姻。它們首先向天求婚,天卻說云比它更厲害。野鼠夫婦轉(zhuǎn)而向云求婚,云說風比它更厲害。野鼠夫婦又去見風,風說石彌勒比它更厲害。野鼠夫婦又去見石彌勒,石彌勒卻說野鼠比他更厲害。這時野鼠夫婦才發(fā)現(xiàn)原來世上再沒有比野鼠更偉大的了,于是它們讓兒子與其他野鼠結了婚。
“老鼠嫁女”故事不僅從印度發(fā)源,經(jīng)由古絲綢之路向東進入中國,還繼續(xù)向東傳入了與我國一衣帶水的友鄰朝鮮。朝鮮半島歷史和文化上都與中國的歷史文化有著緊密的關聯(lián)。
關于這則“老鼠嫁女”的變體,《朝鮮民間文學》給出的解釋是諷刺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盲目唯我獨尊的人。但今天看來,這則寓言也可以用來警戒那些妄自菲薄、毫無自信、認識不到自身能力的人。這與古印度版本的解釋“跳出自己的族類,實在很難”相去甚遠。這也反映出民間故事流傳的特點是沒有固定的寓意。不同的信仰,不同的民族文化對于同一種來源的民間故事會給予符合當?shù)孛耖g傳統(tǒng)價值觀的解釋和寓意,并在相應的場合使用和流傳。不過,在這則版本中,人們也能發(fā)現(xiàn)其具有佛教故事影響的影子,如石彌勒形象?!冻r民間文學》里說明了該動物故事源于韓國傳統(tǒng)史料《三國史記》,而石彌勒形象的出現(xiàn)正好反映出新羅(古朝鮮國家)佛教思想的特點。這里的新羅存在的時期也恰好是中國文化對外輸出最為繁榮的大唐盛世。新羅時代的《三國遺事》也作為對《三國史記》的補充,收錄了大量民間故事。因此可以斷定,“老鼠嫁女”故事在唐朝就已經(jīng)傳入朝鮮。
(二)日本新潟縣南蒲原郡民間故事“田鼠的婚事”
有一只田鼠,它有一個極其可愛的姑娘。有一天它和許多田鼠在一塊兒商量,打算把姑娘嫁給日本第一大將太陽公。有的說天空要被云彩遮住,云彩才是第一名大將。有的說云彩能被風吹散,風才是第一名大將。有的說不論刮風下雨,土堤都毫不在乎,所以日本的第一名大將是土堤。有的說土堤能被田鼠挖成洞,日本的第一名大將是田鼠。經(jīng)過一番議論,那只田鼠的姑娘依舊嫁給了田鼠。
“老鼠嫁女”故事能從印度發(fā)源,經(jīng)由朝鮮向東進入日本,也說明了朝鮮半島作為聯(lián)系日本和中國的文化紐帶作用十分明顯,歷史上中日朝(韓)三(四)國之間的恩怨情仇也是十分漫長和復雜的。
“老鼠嫁女”故事從印度發(fā)源,經(jīng)由海路向東進入日本的歷史可以參見日本歷史上的大化改新引進唐朝文化。而這則日本版的“老鼠嫁女”演變得更加本地化,主角也由老鼠變?yōu)樘锸蟆9适轮袑τ凇皞ゴ蟆被颉坝袡鄤荨钡母拍罡怯谩按髮④姟眮硇稳?。這也反映出日本歷史上漫長的“幕府大將軍”統(tǒng)治時期,所謂的“天皇”被架空,形同虛設,而權力的核心集中于“幕府”的歷史寫照在民間心理的反映。
四、民間故事“老鼠嫁女”系列故事的分析
民間故事“老鼠嫁女”的傳播十分廣泛,從印度一路向東,遠達日本。從這些故事的傳播地區(qū)背后,人們能夠瞥見古代民族遷徙與交融的歷史痕跡。例如,中國南方荊楚苗族民間巫文化與日本民間節(jié)日之間的相似關聯(lián),還有歷史上“騎馬民族”對日本的影響等折射出的東北亞地區(qū)廣泛的文化交流。
如表1,綜合以上故事,人們可以看出“老鼠嫁女”故事的東傳路徑是從印度出發(fā)經(jīng)過唐朝時的絲綢之路進入中國,在沿途發(fā)生了不同的變體。當然還有南方絲綢之路進入中國的路徑,這就涉及“老鼠嫁女”故事的南傳路徑問題。在中國文化繁盛的唐朝,“老鼠嫁女”故事得以在唐朝周邊有文化聯(lián)系的新羅(朝鮮)、日本地區(qū)內(nèi)傳播,并且在中國本土發(fā)展出新的結局。當然,各地的故事也具有地方性特點,如中國的不同地區(qū)融入了本地區(qū)的社會環(huán)境因素等。這也是民間故事集體創(chuàng)作的結果。中國本土化的“老鼠嫁女”故事正體現(xiàn)出農(nóng)耕文明視角下貓鼠關系的特點,即媚鼠崇鼠又怕鼠滅鼠的矛盾。
按照文化傳播的理論分析“老鼠嫁女”的故事在東傳路徑上的演變,人們可以發(fā)現(xiàn)其背后的歷史意義。在推動亞歐文明進步的歷史潮流中,亞洲人民的民間文化交流也逐漸在反帝反封建、追求民族解放的歷史進程中自發(fā)走向了構建命運共同體的目標,這一點可以參照歷史上的“萬隆會議”和“不結盟運動”。而其民間的自發(fā)性背后是亞洲人民在共同的歷史背景下,由于共同的生產(chǎn)生活方式,或者說是馬克思提到的“亞細亞生產(chǎn)方式”而產(chǎn)生了具有相似性的民間文化土壤。在這種宏觀歷史的角度下,人們也就能更好地理解為什么廣大的東亞地區(qū)民間故事具有高度相似性,和為何同一故事更易于被不同亞洲地區(qū)的人民所樂于接受并延續(xù)至今的事實。
(北方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9年研究生創(chuàng)新項目民間故事“老鼠嫁女”的歷史流變與文化考釋(項目編號:YCX19008)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木拉迪力·木拉提(1992-),男,哈薩克族,新疆阿勒泰人,碩士在讀,助教,研究方向:民間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