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會茹,吳建民
(新樂市醫(yī)院,河北 石家莊 050700)
新生兒黃疸是一種以全身性黃染、激惹、厭食、呼吸困難和精神萎靡等臨床癥狀為主要特征的兒科疾病。臨床研究發(fā)現,患兒若治療不及時進行治療會對其健康和發(fā)育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嚴重者甚至會導致患兒的死亡,危害極高[1]。
選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我科室收治的新生兒黃疸患兒108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治療組(54例)與對照組(54例)。在對照組中,男28例、女26例;年齡28~46 d,平均年齡(33.25±4.46)d;體質量2.6~5.1 kg,平均體質量(3.28±0.54)kg。治療組中,男27例、女27例;年齡29~46d,平均年齡(23.27±4.56)d;體質量2.7-4.9kg,平均體質量(3.31±0.54)kg。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無統計學意義(P>0.05)。
所有患兒在確診為新生兒黃疸后均接受藍光照射治療方案,并予以茵梔黃膠囊(國藥準字Z20050262,2010-07-06,生產單位:四川百利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0.1g口服(具體劑量應當根據醫(yī)囑進行調控),1日3次,連續(xù)治療3天。
在上述基礎上治療組患兒加用雙歧桿菌乳桿菌三聯活菌片(國藥準字:S19980004,生產單位:內蒙古雙奇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0.5g口服治療,1日2次,連續(xù)治療3天。
所有患兒治療后的總膽紅素值(TBIL)、結合單紅素(DBIL)和間接膽紅素(IBIL)等血清膽紅素水平均進行記錄,整理后應用統計學軟件進行驗證比較。
評定標準治愈(經檢測患兒體內的血清膽紅素水平恢復正常值,臨床癥狀完全消退)、顯效(臨床檢測發(fā)現患兒體內的血清膽紅素值下降幅度超過70%,臨床癥狀顯著消退)和無效(臨床檢測發(fā)現患兒體內的血清膽紅素水平不超過30%,臨床癥狀緩解幅度不明顯)。
采用SPSS 21.0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率(%)表示,使用x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組患兒的平均膽紅素水平要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患兒治療后血清膽紅素水平組間比較(±s)umol/L
表1 患兒治療后血清膽紅素水平組間比較(±s)umol/L
組別 n TBIL DBIL IBIL對照組 54 154.36±6.13 9.32±1.23 169.54±7.39治療組 54 121.49±5.86 6.98±0.89 115.46±6.71 t 28.4828 11.3260 39.8130 P 0.0000 0.0000 0.0000
治療組患兒的治療有效率要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2 患兒臨床療效組間比較
臨床研究發(fā)現,肝臟對于膽紅素的攝取不足、膽紅素生成過度和膽汁排泄系統障礙均為新生兒黃疸的誘發(fā)因素,我們通過分析上述致病因素便能夠推導出根治新生兒黃疸的治療方式。在臨床上,藍光照射結合藥物是主要的新生兒黃疸治療方式。其中藍光照射是利用特殊波長的光線促使患兒體內的膽紅素從Z型轉變?yōu)镋型,從而促使膽紅素的排出,降低患兒體內的膽紅素含量,起到緩解患兒臨床癥狀的作用。而本研究中應用的茵梔黃膠囊則是一種中成藥,具有利濕退黃、清熱解毒的作用。但有研究表明,上述治療方式雖然均能夠對新生兒黃疸進行治療,但存在起效速度較慢的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