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然
(中交一公局集團有限公司總承包經營分公司,北京 100020)
甲子河大橋建設于智慧東路北段,總長度238.5m(含橋頭耳墻部分),左幅樁號K2+098.750~K2+344.214,右幅樁號K2+104.750~K2+336.439,各幅橋寬均為30m。該橋采取的是(25+6×30+25)m的跨徑組合形式,共使用到16跨。
從施工現場實際情況出發(fā),針對該橋1、2、5、6、7、8跨的基本特點,為之引入插式盤扣支架,在此基礎上展開施工作業(yè)。
盤扣支架搭建作業(yè)中,縱向間距1.2m,步距1.5m,橋墩處對穩(wěn)定性提出較高要求,選擇φ4.8mm鋼管以達到“鎖柱”的效果,確保支架具有足夠的穩(wěn)定性。支架搭建使用到豎向以及水平向兩類連桿,共同構成承載力較好的受力體系。
(1)布設方案。盤扣式腳手架立桿采用Q345熱鍍鋅鋼管,規(guī)格為φ60×3.2mm;橫桿采用Q235熱鍍鋅鋼管,規(guī)格為φ48×2.5mm;斜桿采用Q235熱鍍鋅鋼管,規(guī)格為φ42×2.5mm;可調底托、頂托采用Q235冷鍍鋅鋼板,規(guī)格為φ48×5.0mm。
(2)地基處理。選擇重型觸探儀,利用此設備對橋位布點加以檢測,掌握該處的承載力情況,綜合考慮現場地質條件,明確承載力不足之處并采取換填措施,具體方案為挖除該部分軟土,選取6%灰土封底,形成厚度為30cm的結構層。①注重地基處理前的檢測工作,明確換填厚度,將待處理部分的軟臥層挖除,隨后換填。為滿足穩(wěn)定性要求,相比于硬化寬度而言,要求在地基換填作業(yè)時寬度應>2m,結束開挖作業(yè)后增設集水坑(具體應在基坑邊緣區(qū)域),此舉目的在于避免降雨浸泡基坑的問題。②完成軟臥層的處理作業(yè)后,對地基進行整平并采取碾壓措施,以特定的配比拌和并悶料,此階段使用挖機持續(xù)性翻拌,以提升原材料的混合均勻性,以石灰狀態(tài)為準,當完全消解后則具備攤鋪碾壓的條件。關于灰土下封層施工作業(yè),采取的是分兩層碾壓的方式,要求壓實度≥95%,施工中要注重對現場自然環(huán)境的保護。③結束下封層施工作業(yè)后,利用山皮石碾壓,單層厚度≤30cm,設備為25t壓路機,每結束一層碾壓作業(yè)后均要安排實驗室相關人員進行檢驗,在滿足壓實度≥95%的要求后,方可展開后續(xù)施工。換填作業(yè)時,可加大細料比例,以避免骨料出現大量孔隙的問題[1]。隨后組織動力觸探試驗,各項指標與設計要求相符后即可進行硬化處理。④以橋面鋪裝施工要求為基本指導,有序完成混凝土墊層施工作業(yè),并利用磨光機收面。執(zhí)行此項工作前需檢測高程,要求混凝土墊層厚度足夠均勻,并做好收面與養(yǎng)護作業(yè)。結束地基處理后,施作規(guī)格為0.8m(寬)×0.5m(深)的排水溝,具體位置以混凝土邊緣區(qū)域為宜,于水溝外側增設寬度為13m的施工便道,以滿足材料的堆放要求。
(1)原材料質量是搭建支架的關鍵,需安排技術人員進行全面驗收,確認無誤后方可投入使用。備料仍以實際需求為準,為各施工區(qū)域適配適量的材料。
(2)做好技術交底是順利完成搭設作業(yè)的關鍵,且在施工前需全面檢查機械設備以及現場作業(yè)環(huán)境。以行業(yè)規(guī)范為指導,有序完成各環(huán)節(jié)施工作業(yè),若出現構件彎折等問題,禁止投入使用。
(3)通過全站儀測量放線,精確獲得梁板在地基上產生的豎向投影線,隨后使用墨斗彈線,在此基礎上根據平面布置圖獲得中心線,經技術人員檢測且無誤后搭設基準線,從而構成完整的網格,其產生的交點即為底托中心處。經全面檢驗且無誤后,即可倒運支架底托,根據現場點位情況依次布設。
(4)關于立桿與橫桿的安裝作業(yè),應從底部展開并逐步延展至頂部,各層安裝作業(yè)時應及時設置斜拉桿。遇到高空作業(yè)環(huán)境時,要求相關人員佩戴安全帽等防護設備。關于盤口支架配件的具體情況,如圖1所示。
圖1 主要構造配件分解圖
具體遵循如下流程完成安裝作業(yè):①底托。精確測量放線后,調整底托并使其到達特定點位,經檢驗后清晰標注出來。②基座安裝。選取基座的立桿套筒,調整方向使其朝上,并將其置入調整座上方。為滿足穩(wěn)定性要求,應處理基座下緣,在扳手的輔助下將其置入凹槽內,同時根據需求調整高度。③首層水平桿。選取水平桿,將其置入圓盤小孔中,此舉可使得桿頭前端能夠牢牢頂住立桿圓管,并設置斜楔以達到緊固的效果[2]。設置基礎立桿,選取其長端并將其置于基座套筒中,此部分僅用于首層搭接作業(yè),后續(xù)均使用的是立桿。④做好上述工作后,完成其余層桿件的安裝作業(yè),具體如圖2所示。主要流程與步驟③一致。關于頂托的設置,其與碗扣支架的方法相同,選取I12.6工字鋼,將其穩(wěn)定置于支架頂U型支托上,調整好螺桿伸出鋼管頂部的長度,此部分不可>30cm。經上述方式安裝后,再設置頂托,對位置與高程進行靈活地調整。
圖2 盤扣支架搭設步驟示意圖(單位:cm)
(1)考慮到穩(wěn)定性要求,支架搭設高度需在24m內,否則應采取針對性處理措施。
(2)以施工方案為準,確定立桿排架尺寸,挑選合適長度的水平桿。模板支架搭設作業(yè)時,應注重斜桿與剪刀撐的設置:①若搭設高度在8m內,建議步距≤1.5m,做好支架架體外立面的處理工作,各層都要安裝豎向斜桿;而在架體內部,則要每隔5跨安裝豎向斜桿,根據實際情況,搭設剪刀撐也是可行的方式。滿堂模板支架高度若≤4個步距,此時可省去頂層水平斜桿的搭設作業(yè);反之,則要增設頂層水平斜桿。②若模板支架搭設高度>8m,要求此時的豎向斜桿滿布設置,控制好水平桿的步距,該值不可超過1.5m。水平層斜桿的設置,采取的是每隔4~6個標準步距依次安裝的方式。若支架周邊存在穩(wěn)定性較強的建筑物,可與之形成拉結關系。③模板支架搭設作業(yè)時,若將其設置為無側向拉結形式,則要做好側面的加固工作,即各步距均要增設豎向斜桿。若工程中存在防扭轉需求,每間隔3~4個步距均有必要增設水平層斜桿。④部分獨立高支模架采取的是長條狀設計形式,需嚴格控制好架體高度與寬度,二者產生的比值H/B不允許超過3。雙槽鋼托梁設置的懸臂長度應得到有效控制,不可>650mm,與此同時,絲桿外露部分應控制在400mm內。⑤針對高大模板支架,嚴格控制好頂層的水平桿步距,該工程以標準步距為參考,在此基礎上減小一個盤口間距。底層水平桿可作為掃地桿使用,此部分與地面間距不可>550mm。根據單肢桿荷載能力,當該值≤40kN時,無需更改底層水平桿步距,依然遵循標準步距即可,但要增設豎向斜桿;若該值>40kN,此時應調整底層水平桿設置方案,即在標準步距的基礎上縮小一個盤口間距,并為之增設豎向斜桿裝置。⑥設置模板支架后,通過可靠的連接措施將其與既有結構形成穩(wěn)定連接關系。為滿足施工需求,模板支架內通常會設置人行通道,若此結構的寬度與單肢水平桿保持一致,滿足此條件后可間隔抽除第一層水平桿,部分立桿與通道形成正交關系,此時有必要增設豎向斜桿;部分情況下,人行寬度與既有的單肢水平桿寬度不一致,此時有必要在通道上部增設支撐橫梁裝置。經計算后求得通道兩側立桿的合適間距,注重對通道周邊模板支架的連接,需將其形成穩(wěn)定的整體。關于洞口頂部的處理,采取鋪設防護板的方式,并于兩側搭建安全網。⑦支架頂托上方區(qū)域,應通過縱橋向鋪設的方式依次設置型號為I12.3的工字鋼,將此部分作為主龍骨進行使用,間距均為120cm;同時橫橋向設置方木(邊長均為10cm),將此部分作為次龍骨,不同區(qū)域的間距不盡相同,端部實心段縮減至15cm,其余區(qū)域均為30cm[3]。斜腹板外側區(qū)域依次安裝3道斜撐,使其穩(wěn)定地置于架體上。翼緣板外側設置有支架頂桿,調節(jié)好此結構的位置,要求此構件與翼緣板邊緣間距為0.9m,將鋼管斜拉穩(wěn)定地置于支架上,并于外側增設防墜網,在特殊區(qū)域掛設警示牌,以告知過往行人。⑧人行通道處設置爬梯,調整好桿件構造,其應當滿足盤扣支架要求。為提升爬梯穩(wěn)定性,在此之前需對爬梯基礎部分采取處理措施,即為之鋪設15cm厚的混凝土,隨后設置密目網,現場可設置警示牌以告知過往人員,確?,F場安全性。
綜上所述,文章以公路橋梁為基本背景,針對大跨度現澆箱梁的基本特點,提出合適的設計方案以及施工方法,考慮到工藝復雜度較高的特點,工程人員應注重對技術的優(yōu)化,提升技術與現場環(huán)境的相適性,助力于橋梁建設事業(yè)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