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建
摘要:新公共管理理論是一種新型的政府行政管理理論,是政府部門處理工作中面臨的各種問題的一種新的理念和模式。本文首先闡述了政府經濟責任審計的內涵,并在此基礎上從評價機制、評價指標體系、審計體系以及法律環(huán)境等多個方面對新公共管理理論視角下的政府經濟責任審計創(chuàng)新路徑進行探索。
關鍵詞:新公共管理理論;政府經濟責任審計;創(chuàng)新路徑
新公共管理理論的提出加深了人們對行政與管理概念及內涵的理解,為政府公共行政實踐提供了重要的指導,推動了政府公共行政模式的改革。在新公共管理理論下,政府經濟責任審計也發(fā)生了重要的變化,能夠解決以往政府經濟責任審計中存在的問題,促進新時代政府經濟責任審計創(chuàng)新,從而充分發(fā)揮經濟責任審計的重要審計監(jiān)督作用,更好地促進政府在公共管理領域作用的有效發(fā)揮。本文將側重于探討新公共管理理論視角下的政府經濟責任審計創(chuàng)新問題。
一、政府經濟責任審計的內涵
政府審計通??煞譃樨攧兆裱詫徲嫛⒔洕熑螌徲嬕约翱冃徲?。其中,在中央五部委經濟責任審計工作聯(lián)席會議辦公室印發(fā)的《2010年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指導意見》中,首次明確提出經濟責任審計是建立在財政財務收支真實、合法基礎上的績效審計。根據這一概念,我們可以了解到,經濟責任審計是績效審計,但不是片面的績效審計,經濟責任審計是對被審計地方、部門、單位財政財務收支的真實性、合法性審計后進行的績效審計。政府經濟責任審計的重點涉及以下幾方面:一是被審計單位和被審計領導干部履行職責的經濟行為的合法性;二是被審計單位和被審計領導干部經濟職責是否全面履行;三是被審計單位和被審計領導干部履行職責的經濟性和效率性。總之,通過有效的政府經濟責任審計,可以形成對政府各項經濟活動、領導干部經濟職責等的有效監(jiān)督。
二、新公共管理理論對政府經濟責任審計的影響
新公共管理理論視角下,建設責任政府要求進一步加強政府經濟責任審計。責任政府要求政府必須對人民負責任。新公共管理理論的運用對政府經濟責任審計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具體體現(xiàn)如下。
首先,新公共管理理論的運用為政府經濟責任審計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政治環(huán)境。通過開展有序的經濟責任審計,能夠實現(xiàn)對政府經濟職責履行情況的科學評價,提供經濟責任履行情況的完整報告,為促進政府的相關行為進一步改進,從而在后續(xù)的工作中更好地履行經濟責任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在明確的法律依據基礎上,經濟責任審計必須依靠強有力的政治理論才能深入推行,而新公共管理理論則高度強調政府績效以及政府責任的履行,以求構建起責任政府。在新公共管理理論下,從政治需求層面來說,其更加關注政府的經濟責任審計,其作用在于:一是評價政府的績效;二是評價政府使用和管理公共資源的效率;三是政府需要對自身的經濟責任履行情況予以評價,以確??梢缘玫饺嗣竦目隙ā?/p>
其次,新公共管理理論為政府經濟責任審計創(chuàng)造了較好的管理環(huán)境。在新公共管理理論的運用中,要求政府部門以法律法規(guī)為依據,高度重視自身績效評估。同時,要求政府制訂完善的戰(zhàn)略計劃和績效計劃,明確目標和使命。在新公共管理理論下,政府經濟責任審計可以更加全面地對政府的經濟履責情況予以反饋,并借助公共管理重要作用的發(fā)揮,形成更為可靠的關于政府經濟責任履行情況的評價依據,最終形成更為可靠的評價結果??傊?,新公共管理理論為政府經濟責任審計創(chuàng)造了較好的管理環(huán)境。
三、新公共管理理論視角下政府經濟責任審計創(chuàng)新路徑
本文在闡述政府經濟責任審計內涵的基礎上,從評價機制、評價指標體系、審計體系以及法律環(huán)境等多個方面對新公共管理理論視角下的政府經濟責任審計創(chuàng)新路徑進行探索,具體如下。
(一)健全經濟責任審計的法制環(huán)境
經濟責任審計活動的組織與實施,要以國家法律為基石,需要從法律層面上厘清其地位、權利、責任等,使審計機關能進一步了解到自己肩上的擔子有多重。從國際范圍來看,許多國家都采取了這種做法并卓見成效。2006年2月底,經過調整之后的《審計法》得以實施,明確強調要增強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這足以體現(xiàn)出我國政府經濟責任審計立法工作已經正式拉開了序幕。經濟責任審計機構的職責被上升到立法層面,需要注意三個問題:一是以發(fā)展性目光審視《審計法》,使立法體系中的不足得到彌補,對政府經濟責任審計的權威性予以肯定;二是制定《審計準則》,使審計的流程、內容、評價等行為得以規(guī)范;三是制定審計人員職業(yè)準則,對審計人員的勝任能力、專業(yè)素養(yǎng)、實踐能力、政治覺悟、道德修養(yǎng)等提出了細致要求,力求打造一支精良的審計隊伍。做到這三點,意味著我國從法律的高度上對政府經濟責任審計進行了重新考量與定位,為政府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堅實的法律保障。
(二)建立完善的政府經濟責任審計評價體系
在新公共管理背景下,政府部門不再是至高無上的官僚機構,也不再是享有無限權威的管理者,而是服務的提供者,所有納稅人都應享受到這種服務,是政府部門的客戶,應對政府部門的服務效率與質量予以監(jiān)督。故而公共管理并非一種管制,而是努力為民眾提供高品質的服務,這是該理論的核心與精髓。在我國行政體制改革過程中,政府經濟責任審計會面臨許多新問題,如體制機制不完善、不能優(yōu)化配置公共資源等,引發(fā)這些問題的原因有很多,如機構繁冗、人浮于事、缺乏責任心等,而深化體制改革是扭轉局面、解決問題的關鍵。政府部門在提供服務的過程中,要以客戶驅動和市場發(fā)展為導向,經濟責任審計的發(fā)展先要創(chuàng)建合理的監(jiān)督評價機制,形成對政府經濟責任履行情況的有效評價和監(jiān)督。
(三)完善政府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指標體系
經濟責任審計活動的有序開展,離不開科學合理的評價指標體系的有力支撐。在這方面,發(fā)達國家起步較早,我國應對其優(yōu)秀做法進行分析,向其取經、學習,在實踐中大膽嘗試、摸索,創(chuàng)建一套最適合我國的評價標準體系。在評價標準體系的引領與約束下,從多個側面入手,揭露問題、查處不法行為,服務于民生、促進經濟穩(wěn)健發(fā)展。在制定指標的過程中,要協(xié)調好如下幾種關系:一是效率與公平。審計部門本身就具有濃郁的公共色彩,需要實現(xiàn)多個目標,需要對各個目標的成本與收益進行分析,在分析的基礎上有所取舍,這就需要從雙向維度出發(fā)制定標準。二是經濟效益與生態(tài)效益。在綠色發(fā)展理念的引領下,審計活動不僅要關注經濟效益,更要對各個單位與機構的生態(tài)效益完成情況作出合理評判,使群眾利益得到維護,最大化發(fā)揮出審計工作的建設性作用。三是宏觀與微觀。在審計中,既要對宏觀經濟政策的落實情況與效果進行分析,也要關注微觀問題,通過各個單位與項目的具體實施情況,揭示規(guī)律、發(fā)現(xiàn)普遍存在的問題,指出錯誤、糾正偏差,為黨和國家制定宏觀政策提供參考,使經濟責任審計真正成為經濟謀士。
(四)健全完善的政府經濟責任審計制度
審計體制是政治制度的衍生物,從我國當前審計模式來看,基本仍在沿用傳統(tǒng)的行政審計模式,審計機構與被審計部門之間屬于平級關系,這為審計變通、以權壓審等行為的滋生提供了沃土,即使能保證審計活動的客觀性與公正性,審計結果也得不到有效落實。要想增強經濟責任審計活動的有效性,先要健全完善審計制度,保證審計制度的獨立性、公正性,加大對公共權力的監(jiān)督力度,起到約束與震懾的作用,敦促政府認真對待納稅人的每一分錢,肩負起相應的責任。然而,對現(xiàn)有審計體制進行革新,勢必會遭遇到重重障礙,也會面臨許多阻力,但這是市場經濟發(fā)展的必然要求,更是發(fā)展的主流趨勢。因此,既要遵從市場經濟的發(fā)展規(guī)律,也要立足于我國實際情況;既要從西方國家的先進做法中汲取經驗,也要大膽進行創(chuàng)新。從長遠發(fā)展方向看,可以從立法型審計模式中提煉出可借鑒的內容,將各級審計機關歸為“人大”范疇,將審計的權限、內容、經費、人員安排等方面都上升到法制層面,審計機關要對人大負責,可以直接向人大提出報告,從而有效增強經濟審計的獨立性。
(五)加強政府經濟責任審計隊伍建設
新形勢下,政府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對審計人員提出了嚴格而細致的要求,審計人員要積極參加學習,不斷增強自己的實踐能力,既要熱愛、忠誠于自己選擇的這份職業(yè),也要提高專業(yè)水平,向著敬業(yè)、精業(yè)的方向發(fā)展。政府經濟責任審計涵蓋的內容多,是一項技術含量較高的任務,審計人員除了要掌握最基本的財務知識,還要得到多學科知識與理論的支撐,如法律、管理、統(tǒng)計、工程、計算機等多方面的知識,以新思路面對具體工作,以新目光看待問題,使自己綜合能力素質得到不斷提高。與此同時,還要掌握先進的信息技術,不斷更新知識體系,成為能核查問題的分析高手、能實施內部管理的專家、能揭示規(guī)律的學者。在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中,企業(yè)既要注意新舊銜接,也要調整好整支隊伍的結構,打造一支梯次合理、專業(yè)齊全的審計隊伍,為政府經濟責任審計的全面鋪開提供保障。
四、結語
新公共管理理論在審計領域的運用推動了審計的發(fā)展和轉變,也有效提升了審計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質量。新形勢下,在開展政府經濟責任審計時,應從健全經濟責任審計的法制環(huán)境、建立完善的政府經濟責任審計評價體系、健全完善的政府經濟責任審計制度以及加強政府經濟責任審計隊伍建設等方面入手,促進新公共管理理論下政府經濟責任審計路徑的創(chuàng)新。
參考文獻:
[1]韓丹丹.服務型政府定位下的政府績效審計初探:現(xiàn)實意義、發(fā)展障礙及未來發(fā)展思路[J].中國內部審計,2014(6):81-84.
[2]葉衡.論我國政府績效審計的制度需求:基于中美政府績效審計制度環(huán)境的比較研究[J].審計月刊,2011(10):8-11.
[3]劉斌.經濟責任審計評價過程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審計與理財,2019(6):19-20.
[4]王紅蘭,張其鎮(zhèn).新常態(tài)下經濟責任審計運行效果淺析[J].審計與理財,2019(2):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