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小羊
我常去的小區(qū)快遞驛站是一對小夫妻開的。女孩當班的時候,驛站里靜悄悄的,有時候還放點吳青峰的歌。為了保護皮膚,女孩總是戴著一雙手套幫我取快遞,包裹親自遞到我的手上,干干凈凈。如果我一進門,聽到的是游戲打打殺殺的聲音,就知道男孩當班。男孩取包裹的速度很快,從架子上直接丟在我的腳下,然后頭也不回地趕緊坐下來繼續(xù)打游戲。
我跟朋友說起這件事。她笑說,這個男生不算差啦,她經常去的那個驛站,女人拿個快遞3秒,男人就要3分鐘,永遠找不到地方,沒頭蒼蠅一樣。有時候女人說一句,他還老大不高興的?!翱赡苣腥酥贿m合做大事吧?!迸笥炎詈笳f了一句。
男人適合做大事,的確是我們的傳統(tǒng)教育。從一代又一代人傳承的習慣上,男孩從小就被賦予了一種特權:他們的馬虎不是馬虎,是心大,他們的懶不是懶,是男人味。
我很早就發(fā)現,父母對我和哥哥的要求是不一樣的。家里來客人,我為大家盛飯,飯的多少要剛剛合適,不能太滿,也不能太少,尤其不能把米粒盛到鍋外面。哥哥偶爾也做這事兒,每只碗都塞得滿滿的,恨不得還要拿飯勺壓一下,生怕別人再讓他盛第二碗。盛完飯,他把飯勺直接扔在桌上,米飯粒從灶臺一直撒到地上。我以為他要挨罵了,結果父母什么也沒說,好像只要他做了這件事,就是成功。
傳統(tǒng)教育認為,女孩要做細活,小事精益求精;男孩嘛,天生是做大事的,能做成什么大事另說,反正小事做不做都行。結果有的男孩長大以后,就變成了小事不會做,大事做不了。
一個姑娘跟我說,男朋友在家半年沒工作了。他是學設計的,本來在一家公司上班,越做越覺得設計工作瑣碎,要注意的細節(jié)多,出成績又慢,還得看甲方爸爸的臉色?!八F在就想找一個能快點出成績的工作,你們那邊行嗎?”我說不行??禳c出成績,還不用干細活兒,這種好事兒,我也天天琢磨呢。
我們開咖啡館的有句行話:再“牛逼”的咖啡師都要自己洗杯子。但我們的男孩,一直被教育要當“牛逼”的咖啡師,卻沒人告訴他們,你得自己洗杯子。
我問過很多企業(yè)老總,如果女孩不用生孩子,你會選男員工還是女員工。大多數人的答案都是女員工。因為女性細心、執(zhí)行力強、忠誠度高、穩(wěn)定性好,又愛花錢,既然愛花錢就得去賺錢,簡直是完美員工。如果沒有生育這檔子事兒,女性的職場競爭力一定優(yōu)于男性。而女性最核心的競爭力,正是“不以事小而不為”。
然而,一旦落到男孩的教育問題上,大多數家長自然而然就拐彎了。在生活方面,對女孩更苛刻;在志向方面,對男孩更苛刻。等孩子長大成人,才發(fā)現生活才是實際的,志向嘛,大多數時候是一種自我安慰。
前兩天,有人問我:如何教育男孩?這是一個太大的問題,但我可以提供一個最簡單的解決思路:就是像教育女孩那樣去教育男孩。如果你要求女孩愛清潔、講衛(wèi)生,也這樣要求男孩;如果你要求女孩溫柔有愛心,也這樣去要求男孩;如果你要求女孩有耐心和細心,也這樣去要求男孩。這樣長大的男生,才不至于被遠大理想架空成一個“小事不會做,大事做不了”的偽鋼鐵直男;這樣的男生,才具備擁有幸福人生與幸福家庭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