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 軍,汪大巍,操燕明
(武漢華夏理工學院 生物與制藥工程學院,湖北 武漢 430223)
銅是工業(yè)上廣泛應用的金屬,在環(huán)境中分布很廣. 銅也是人體及動植物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對機體的新陳代謝有重要的調(diào)節(jié)作用,但過量攝入銅亦會產(chǎn)生危害[1]. 過量銅對水生生物的危害較大,其毒性與形態(tài)有關,游離銅離子的毒性比絡合態(tài)的銅大得多,因此研究銅的分析方法一直受到人們關注[2]. 光度法測定銅的試劑很多[3],有熒光酮類、安替比林類、變色酸偶氮類、卟啉類、三氮烯類顯色劑,但是偶氮類試劑較少.
聯(lián)苯胺曾經(jīng)是重要的染料中間體[4],其兩個氨基均可重氮化,可與各種偶合組分進行對稱和不對稱偶合,制成各種色澤的多偶氮染料. 其合成簡單,價格低廉,著色濃厚,遮蓋力強,使用范圍廣. 但聯(lián)苯胺類染料嚴重的致癌性已成為主要矛盾,其代用染料的研究非?;钴S. 代用染料研究的方向首先是要考慮合成的產(chǎn)品是安全染料[5],不會分解和產(chǎn)生禁用中間體;其代用品在性能、效果上要予以保證[6].
本文以研究開發(fā)環(huán)境友好型染料代替致癌性試劑為目標,以二氨基苯甲酰替胺代替聯(lián)苯胺,設計合成了新的顯色試劑2-萘酚乙酰酪氨酸二氨基苯甲酰替胺(2-NATDAB),研究了其與銅(II)的顯色反應,確立了2-NATDAB測定Cu(Ⅱ)含量的方法,測定了廢水中Cu(Ⅱ)的含量.
BRUKE AVANCE 500型核磁共振儀(瑞士BRUKE公司),UV-2550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日本島津公司),pHS-3B精密pH計(上海精密科學儀器有限公司).
以4,4′-二氨基苯甲酰替苯胺、2-萘酚和N-乙酰-L-酪氨酸為原料,采用重氮化偶合反應,合成了一種新型的4,4′-二氨基苯甲酰替苯胺偶氮試劑2-萘酚乙酰酪氨酸二氨基苯甲酰替胺(2-NATDAB),合成路線見圖1.
圖1 2-萘酚乙酰酪氨酸二氨基苯甲酰替胺的合成路線Fig.1 Synthetic route of 2-NATDAB
稱取4,4′-二氨基苯甲酰替苯胺2.3 g (0.01 mol)于三口燒瓶,加入20 mL水,6 mL濃HCl,攪拌加熱使其溶解,外加冰水浴使三口燒瓶溫度保持在0~5 ℃. 另取1.38 g NaNO2溶于4 mL水冷卻,將其溶液慢慢滴入上述溶液,滴加的過程中確保三口燒瓶溫度不得超過10 ℃,滴加完后,等待反應30 min,溶液變?yōu)樽丶t色,pH測試為1~2. 用淀粉KI試紙檢測,顯示為淡藍色.
另取1.44 g 2-萘酚溶于10 mL 10% NaOH溶解,用NaOH控制pH為10左右. 立刻加入上述重氮鹽溶液,控制pH為8~10左右,反應30 min,然后將乙酰酪氨酸2.22 g溶于20 mL乙醇中,再滴加到上述單偶氮體系中,控制pH為8~10左右,溫度控制在10 ℃以內(nèi),室溫再反應2 h,然后鹽析,過濾,干燥.
將固體溶于二氯甲烷進行重結(jié)晶,冷卻,抽干,烘干,最后得成品.
1H NMR (600 MHz, DMSO-d6)δ: 10.61(1H, -COOH),10.30 (1H, -OH), 8.77~6.86 (18H, Ar-H), 3.97(1H, -NH), 3.02 (1H, -CH), 1.76 (3H, -CH3).13C NMR (75 MHz, CDCl3)δ: 177.0 (-COOH), 170.9 (-NHCO), 165.2 (-COCH3), 150.6 (苯), 148.7(苯),139.6 (苯),136.0 (苯), 132.0 (苯,萘),129.2 (苯,萘),124.1 (苯,萘), 117.9 (苯),59.3 (CHCOOH), 36.7 (-CH2CH), 18.0 (1C, -CH3). EI-MS:m/z, 618(M+2)+,617(M+1)+,616(M)+. 元素分析,C18H18ClN3O4,實測值(計算值),%:C 66.12 (66.23),H 4.55 (4.58),N 13.10 (13.62),O 16.23 (15.57).
N-乙酰-L-酪氨酸按文獻[7]方法合成,其余所用化學試劑均為分析純或化學純.
1.3.1 Cu(Ⅱ)標準溶液
稱取0.25 g硝酸銅用蒸餾水定容到100 mL容量瓶中,然后取2.5 mL稀釋到25 mL,配成1×10-5mol/L的工作液.
1.3.2 表面活性劑
十二烷基苯磺酸鈉(SDBS)配成質(zhì)量分數(shù)為0.5%的水溶液;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OP),吐溫-80(Tween-80)均配成體積分數(shù)為5%的水溶液.
1.3.3 緩沖溶液
按照標準配置方法配制成0.2 mol/L磷酸氫二鈉溶液和0.1 mol/L檸檬酸溶液,然后用上述溶液配制成pH為2~8的一系列緩沖溶液;取氯化銨5.4 g,加水20 mL溶解后,加濃氯溶液35 mL,再加水稀釋至100 mL,即得氨-氯化銨緩沖液(pH 10.0);取50 mL 0.05 mol/L磷酸氫二鈉和4.1 mL 0.1 mol/L氫氧化鈉溶液即得pH為11的緩沖溶液;取50 mL 0.05 mol/L磷酸氫二鈉和26.9 mL 0.1 mol/L氫氧化鈉溶液即得pH為12的緩沖溶液;
1.3.4 試劑溶液
稱取0.6 g 2-NATDAB試劑,用N,N-二甲基甲酰胺定容到100 mL容量瓶中,再取2.5 mL稀釋到25 mL,配成1×10-5mol/L顯色劑溶液.
在25 mL容量瓶中,準確加入一定量的金屬離子標準溶液,然后依次加入一定量體積分數(shù)為5% OP溶液、一定pH的緩沖溶液和一定量質(zhì)量分數(shù)的試劑溶液,用蒸餾水稀釋至刻度,搖勻,放置一定時間后,用1 cm石英比色皿,在最大吸收波長處,以試劑空白為參比測量吸光度.
圖2 試劑絡合物的吸收光譜Fig.2 UV spectrum of 2-NATDAB and Cu(Ⅱ) complex
分別用陰離子表面活性劑十二烷基苯磺酸鈉(SDBS)、非離子表面活性劑Tween、OP作增溶增敏劑,測試試劑與Cu(Ⅱ)的配合物吸光度,見圖3,實驗結(jié)果表明非離子表面活性劑OP的增溶增敏效果最好. 故本實驗采用OP作為表面活性劑.
圖3 表面活性劑的選擇Fig.3 UV spectrum of 2-NATDAB and Cu(Ⅱ) complex with various surfactants
取不同用量OP溶液,測試不同用量下的Cu(Ⅱ)的配合物吸光度,實驗結(jié)果如圖4所示.
圖4 OP用量對顯色體系吸光度的影響Fig.4 Influence of OP dosage on absorbance of system
OP的較佳用量范圍在2.5~4.5 mL,故本實驗時選擇體積分數(shù)為5%的OP 4.0 mL.
在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長處測定了不同pH下各金屬離子配合物的吸光度,見圖5.
圖5 pH值對顯色體系吸光度的影響Fig.5 Influence of pH on absorbance of system
由圖可知,較佳的pH范圍是5~9,本實驗選擇pH=6的緩沖溶液.
在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長處測定了不同緩沖溶液用量下試劑與Cu(Ⅱ)顯色配合物的吸光度,見圖6.
圖6 不同緩沖溶液用量下吸光度的影響Fig.6 Influence of buffer solution dosage on absorbance of system
緩沖溶液的用量大于2.5 mL后,配合物的吸光度達到最大且恒定,故本實驗選用2.5 mL的緩沖溶液.
在室溫下,使顯色劑與Cu(Ⅱ)顯色,在不同時間測定配合物的吸光度. 結(jié)果見表1.
“臥游”是從眼睛到心靈的轉(zhuǎn)換,貫穿了從觀看行為到內(nèi)心體悟的整個過程。最后指向的是人的身心自由及天地大道,體現(xiàn)出一定的宗教語境與終極價值。但如果放眼于山水畫這個普遍的概念,“臥游”的意義也就不僅僅在于其宗教層面,而在于對畫面空間建構(gòu)圖像本身功能和意義的理解?!芭P游”的技術(shù)與理念,很可能與“悟?qū)νㄉ瘛薄ⅰ俺螒延^道”等觀念存在著某些特殊的聯(lián)系。
表1 配合物的顯色穩(wěn)定時間
結(jié)果表明,顯色劑與Cu(Ⅱ)顯色時,15 min后顯色完全,12 h后配合物就開始分解. 說明形成的金屬離子配合物在15 min至12 h內(nèi)是穩(wěn)定的.
由于這類偶氮類試劑不溶于水,因此能起到增溶作用的表面活性劑必須在加入試劑之前加進溶液中,以免試劑在水中產(chǎn)生渾濁.
比較試劑和金屬離子加入順序的影響,采用的加入順序是先加表面活性劑,再加入緩沖溶液,再加試劑溶液,最后加入金屬離子溶液.
用平衡移動法[8],可以確定顯色劑與金屬離子的配合比.
利用平衡移動法確定配合物的表觀穩(wěn)定常數(shù)和配位比,設溶液中存在金屬離子M與配位體L形成的配合物MLn的平衡:
M+nL=MLnβ=[MLn]/[M][L]n
取對數(shù),得:
lgβ=lg[MLn]-lg[M]-nlg[L](1)
整理式(1)可得:
lg[MLn]/[M]=lgβ+nlg[L](2)
以lg[MLn]/[M]為縱坐標,lg[L]為橫坐標作圖,則可得一直線,其斜率n即為配合物MLn的配位數(shù),直線在縱坐標上的截距即為lgβ,從而得到配合物的表觀穩(wěn)定常數(shù)β=1.56×104,金屬離子配合物在此條件下有較好的穩(wěn)定性.
測定了490 nm波長的lgA-lg[L]圖,見圖7,可以通過曲線斜率0.896 5近似得出顯色劑與Cu(Ⅱ)的配合比為1∶1.
分別取不同質(zhì)量的金屬離子標準工作溶液,測定溶液的吸光度見圖8.
圖7 平衡移動法lgA-lg[L]圖Fig.7 lgA-lg[L] of Balanced moving method
圖8 顯色劑與Cu(Ⅱ)的工作曲線Fig.8 Working curve of 2-NATDAB and Cu(Ⅱ) complex
顯色劑與Cu(Ⅱ)的工作曲線的相關結(jié)果如圖8所示,吸光度與金屬離子濃度在(0.25~1.25)×10-5mol/L范圍內(nèi)呈線性相關,y=0.116 8x+0.132 8,R2=0.983 8.
按以上選定最佳參數(shù),從某工廠取處理前后的廢水水樣進行測試. 結(jié)果如表2所示. 相對標準偏差為0.91%和0.72%,表明該方法具有良好的準確性和重復性.
表2 廢水中銅離子含量的測定
本實驗所測得某工廠處理過的廢水中的銅離子的含量0.474 mg/L,符合現(xiàn)實中大部分工廠0.5 mg/L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9]. 結(jié)果顯示本方法可用于企業(yè)污水銅離子含量測定.
以4,4′-二氨基苯甲酰替苯胺與2-萘酚、乙酰酪氨酸,發(fā)生重氮化偶合反應得到新型試劑2-萘酚乙酰酪氨酸二氨基苯甲酰替胺(2-NATDAB),確證了所合成化合物的結(jié)構(gòu).
研究了試劑2-NATDAB與銅(II)的顯色反應. 在紫外吸收光譜、表面活性劑的選擇與用量、酸度、緩沖液用量、顯色時間及體系穩(wěn)定性、配合物組成、工作曲線、工廠廢水樣品中銅的測定等方面做了深入研究和優(yōu)化,建立了微量銅的檢測方法. 本方法有望在工業(yè)廢水質(zhì)量檢測系統(tǒng)中得到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