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冰潔 李付貴 季明芳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我國高發(fā)惡性腫瘤之一,發(fā)病率為耳鼻咽喉惡性腫瘤之首,且其發(fā)生、發(fā)展與EB 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1,2]。中山市地處西江流域是廣東省NPC 高發(fā)區(qū)之一,也是研究NPC 的現(xiàn)場之一。自Murdaca 等[3]初次在黑色素瘤中發(fā)現(xiàn)人類白細胞抗原-G(HLA-G)表達至今,諸多惡性腫瘤細胞中均發(fā)現(xiàn)HLA-G 異常表達。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近年來國外的研究表明,HLA-G 可能與EBV 感染以及NPC的進展與轉(zhuǎn)移、患者的預后情況密切相關[4]。然而,目前國內(nèi)尚無有關可溶性人類白細胞抗原-G(soluble leukocyte antigen G,sHLA-G) 與NPC間關系及其在NPC 診斷、預后中應用價值的報道。鑒于此,本研究就本院80例NPC 患者與80例非NPC 人群的sHLA-G與EBV 檢測結(jié)果進行對比分析,旨在尋找 sHLA-G 與EBV 感染、NPC 及NPC 進展之間的關系,確定其在NPC 早期診斷、分期及預后中的價值,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7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80例NPC 患者作為NPC組,另選取同期80例非NPC 人群作為非NPC組。NPC組納入標準:①年齡>18歲;②經(jīng)鼻咽鏡、病理活檢、影像學等檢測證實;③參照美國癌癥聯(lián)合會(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腫瘤分期手冊(第7 版)進行分期,屬于Ⅰ、Ⅱ、Ⅲ、Ⅳ期患者;④對研究知情且同意。排除標準:①嚴重感染或重要器官代謝功能疾病;②精神障礙;③不配合整項研究。NPC組男47例,女33例;年齡19~78歲,平均年齡(51.3±10.8)歲;未轉(zhuǎn)移者38例,轉(zhuǎn)移者42例;疾病分期:Ⅰ、Ⅱ、Ⅲ、Ⅳ期例數(shù)分別為26、29、17、8例。非NPC組男46例,女34例;年齡19~77歲,平均年齡(51.0±10.7)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標本采集 篩查EDTA 抗凝外周血和未抗凝外周血標本,當天分離血清、血漿,-20℃凍存?zhèn)溆谩?/p>
1.2.2 血清EBV 檢測 所有研究對象均應用ELISA測定樣本血清EBV 抗體。檢測NA1-IgA、VCA-IgA、Zta-IgA 的試劑盒均源于北京貝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檢測操作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檢測結(jié)果以ROD 值進行判定,≥1.000 設為陽性[5]。根據(jù)EBV抗體檢測結(jié)果將非NPC組分為EBV(-)組(48例)和EBV(+)組(32例)。
1.2.3 血漿sHLA-G 檢測 所有研究對象均應用ELISA 測定樣本血漿sHLA-G 水平。試劑盒源于Bio-Vendor 公司,嚴格按照說明書操作。先取出預先包被抗體的96 孔板,沒孔加100 μl 的sHLA-G 標準品或樣品,于37℃環(huán)境下孵育60 min,之后洗滌5 次,甩干,每孔加100 μl 標記抗體,于37℃環(huán)境下孵育60 min,洗滌5 次,甩干,每孔加100 μl 顯色液,室溫、暗處下放置30 min,每孔加100 μl 終止液,應用波長為450 nm 的Benchmark 酶標儀(BIO-RAD 公司)進行讀數(shù)。sHLA-G的標準范圍為5.0~60.0 U/ml[6]。
1.3 觀察指標 比較NPC組與非NPC組EBV 相關指標(NA1-IgA、VCA-IgA、Zta-IgA)陽性率以及NPC組、EBV(-)組、EBV(+)組的sHLA-G 水平。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F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NPC組與非NPC組EBV 相關指標陽性率比較NPC組NA1-IgA、VCA-IgA、Zta-IgA 陽性率分別為78.8%(63/80)、43.8%(35/80)、60.0%(48/80),非NPC組NA1-IgA、VCA-IgA、Zta-IgA 陽性率分別為3.8%(3/80)、8.8%(7/80)、5.0%(4/80);NPC組NA1-IgA、VCA-IgA、Zta-IgA 陽性率均高于非NPC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NPC組、EBV(-)組、EBV(+)組sHLA-G 水平比較 NPC組 總sHLA-G 水 平(102.5±11.6)U/ml 均 高于EBV(-)組的(32.8±9.1)U/ml 和EBV(+)組的(84.7±12.3)U/ml,且EBV(+)組sHLA-G 水平高于EBV(-)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NPC組Ⅰ、Ⅱ、Ⅲ、Ⅳ期sHLA-G水平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NPC組、EBV(-)組、EBV(+)組的sHLA-G 水平比較(,U/ml)
表1 NPC組、EBV(-)組、EBV(+)組的sHLA-G 水平比較(,U/ml)
注:與NPC組合計比較,aP<0.05;與EBV(-)組比較,bP<0.05;NPC組Ⅰ、Ⅱ、Ⅲ、Ⅳ期比較,P<0.05
HLA-G 最早被發(fā)現(xiàn)表達在母胎界面的絨毛外滋養(yǎng)層細胞上,在胎兒逃避母體異體識別過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7]。HLA-G 能與多種免疫細胞表面的抑制性受體結(jié)合產(chǎn)生免疫抑制效應,是一種重要的免疫抑制分子。HLA-G 的保護作用能誘導受體產(chǎn)生移植耐受、協(xié)助病毒感染細胞和腫瘤細胞逃避免疫監(jiān)視。HLA-G 基因初始轉(zhuǎn)錄產(chǎn)物經(jīng)選擇性剪切產(chǎn)生4 種膜結(jié)合型HLA-G分子(HLA-G1~G4)和3 種可溶型HLA-G 分子(HLAG5~G7)。sHLA-G 可進入血液循環(huán),其血漿含量與病毒感染和腫瘤患者機體的免疫抑制程度及疾病進展狀況相關[8]。血漿sHLA-G 含量可使用商品化的ELISA 試劑盒進行檢測,有利于建立非侵入性的NPC 診斷、監(jiān)測手段。
已有研究表明,癌癥患者的sHLA-G 水平存在異常變化,分析原因,和癌癥的發(fā)生、發(fā)展以及患者的生存率有一定的相關性[9]。sHLA-G 表達具有高度的組織限制性,在成人免疫器官與造血細胞系中,sHLA-G還能在特定的病理中被檢出,如癌癥、抑制、病毒性感染等。因此,對鼻咽癌患者進行sHLA-G 檢測對提高臨床診斷率具有顯著意義。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NPC組NA1-IgA、VCA-IgA、Zta-IgA 陽性率均高于非NPC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NPC 的發(fā)生或與EBV 感染有關。相關報道也表示,EBV 感染的時間越長,則誘發(fā)鼻咽癌的風險越高[10]。NPC組總sHLA-G 水平均高于EBV(-)組和EBV(+)組,且EBV(+)組sHLA-G 水平高于EBV(-)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NPC組Ⅰ、Ⅱ、Ⅲ、Ⅳ期sHLA-G水平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NPC患者的sHLA-G 水平存在異常變化,明顯高于EBV(-)的健康人群以及EBV(+)但不患有鼻咽癌的人群。同時還提示不同分期NPC 患者的sHLA-G 水平存在一定的差異性。由此分析認為,sHLA-G 可作為臨床診斷NPC 以及NPC 分期的重要參考指標。
綜上所述,sHLA-G 在NPC 診斷中的應用效果顯著,可作為臨床對該病診斷與分期的輔助指標,對提高診斷結(jié)果的準確率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