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瑞琪
在中國音樂史的發(fā)展歷程中,鼓在人們的音樂生活中占據著重要地位。鼓的種類繁雜,不同時期的鼓有不同的形制、作用和效果。筆者在整理契丹遼時期的鼓類樂器時,注意到了遼時期的“?鼓”,它與隋時期所記載的“?鼓”是否為同一鼓種?以及與“掆鼓、棡鼓、堈鼓、剛鼓”的關系,它們之間究竟是同鼓異名,還是存有區(qū)別呢?我們可在一些資料中查找到有關信息,但都只是一帶而過的記載,接下來就讓我們一探究竟吧!
《古漢語大詞典》中可知“掆”為“?”的繁體。①故?鼓與掆鼓為同一鼓種。在《古漢語大詞典》與《辭?!分兴?(掆)解釋為抬,通作“扛”。隋代大駕鼓吹樂器有“掆鼓”,長三尺。見《通考·樂考九》②宋人馬端臨《文獻通考·卷一百三十六·樂考九》的記載:“掆鼓(小鼓,上有蓋)隋大駕鼓吹有掆鼓,長三尺,朱髹其上,工人青地苣文。大業(yè)中,煬帝燕享用之。唐《開元禮義羅》曰:‘掆鼓,小鼓也?!磮D,鼓上有蓋,常先作之,以引大鼓,亦猶雅樂之奏〈申東〉與金鉦相應,皆有曲焉。”從中可總結出?(掆)鼓的特點為有蓋,長三尺、鼓體為青色上有字,并裝飾有紅色的鬢毛、引領大鼓的出現以及經常與金鉦共同使用。③
在《二十五史》的《隋書》《新唐書》《舊唐書》《宋史》《遼史》中可查到關于?(掆)鼓的記載?!端鍟分?鼓的記載,《隋書·卷八·志第三·禮儀三》:“前部鼓吹一部,大鼓、小鼓及鼙、長鳴、中鳴等各十八具,鼓、金鉦各二具?!薄缎绿茣贰杜f唐書》中的?鼓,《舊唐書·卷三十二 志第八 音樂一》:“故鼓曲有《靈夔吼》《雕鶚爭》《石墜崖》《壯士怒》之類?!薄缎绿茣ぞ矶偎氖?列傳第一百四十七下》:“鼓、金鉦,皆四。鉦、鼓,金飾蓋,垂流蘇。”至宋,也出現了?鼓的使用?!端问贰ぞ硪话偎氖ぶ镜诰攀肥澹ü拇瞪希贰八纬跻蛑囻{前后部用金鉦、節(jié)鼓、鼓、大鼓、小鼓、鐃鼓、羽葆鼓、中鳴、大橫吹、小橫吹、觱栗、桃皮觱栗、簫、笳、笛,歌《導引》一曲。”遼代多繼承于唐宋,遼時期關于?鼓的記載為在鼓吹樂和橫吹樂中使用。④
陳旸《樂書·卷一百三十八》
“棡”為“?”的繁體。故?鼓與棡鼓為同一鼓種。在《古漢語大詞典》與《辭?!分兴?(掆)解釋為:①高木,見《玉篇·木部》②橫墻木,見《集韻·十一唐》③通“?”,阮孝緒《文字記略》:“相對舉物曰?也。⑤可發(fā)現,“?”與“?”為通假字。所以,筆者認為?(掆)鼓和?(棡)鼓應為同一種鼓。
在相關史料中查閱到,隋書記載了?鼓的使用,《隋書·卷十四·志第九·音樂中》:“大鼓、小鼓、大駕鼓吹,并硃漆畫。大鼓加金鐲,凱樂及節(jié)鼓,飾以羽葆。其長鳴、中鳴、橫吹,皆五采衣幡,緋掌,畫交龍,五采腳。大角幡亦如之。大鼓、長鳴工人,皁地苣文;金鉦、鼓、小鼓、中鳴、吳橫吹工人,青地苣文;凱樂工人,武弁,硃褠衣,橫吹,緋地苣文?!薄端鍟ぞ硎濉ぶ镜谑ひ魳废隆罚骸敖疸`、鼓,其鉦鼓皆加八角紫傘?!薄肮囊磺?,十二變,與金鉦同。夜警用一曲俱盡。次奏大鼓?!睆闹锌梢钥闯?,?鼓于夜晚休息住宿時戒嚴時運用,起到一種警示的功能,從而達到維護社會經濟秩序的目的。
灣漳壁畫墓中的掆鼓圖片轉引于《磁縣灣漳北朝壁畫墓鹵薄圖若干儀仗考》⑥
《舊五代史》中出現的堈鼓,《舊五代史·卷一百四十四·志六·樂志上》:“唐又有堈鼓、金鉦、大鼓、長鳴、歌簫、笳、笛,合為鼓吹十二案,大享會則設于懸外。”應只是記載不同,記寫為“堈鼓”。
“剛鼓,(扌)堽鼓,掆鼓,一物也?!雹咭舱f明這幾種鼓仍是同鼓異名。
通過查閱、對比、整理發(fā)現,文章中所提及的“?鼓、?鼓、掆鼓、棡鼓、堈鼓、剛鼓”應均為同一種樂器的稱呼,只是由于字體、時間、地點的不同,故記寫發(fā)生了變化。
注釋:
①《古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1年10月,第816頁。
②《古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1年10月,第774頁;《辭?!飞虾^o書出版社 2009年9月,第679頁。
③賈冬,《對大相國寺佛教音樂中扛鼓源流的幾點淺思》,中國音樂(季刊),2015年第一期。
④孫星群,《西夏遼金音樂史稿》,中國青年出版社,1998年8月,第235、236頁。
⑤《古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1年10月,第1547頁;《辭?!飞虾^o書出版社 2009年9月第678頁。
⑥揚之水,《磁縣灣漳北朝壁畫墓鹵薄圖若干儀仗考》,故宮博物院院刊,2006年第2期。
⑦玄應,《一切經音義》卷——“掆輿”條注。見《磁縣灣漳北朝壁畫墓鹵薄圖若千儀仗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