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望
江蘇省文化藝術研究院
紫砂微雕藝術是紫砂陶藝中的一個重要分支。它精細的工藝使其長于表現(xiàn)小事物,更使其擁有獨特的美學價值。應該說,紫砂微雕藝術“小而靈”的特征,通生命之靈性,能極好地表現(xiàn)大自然的靈秀氣韻,顯現(xiàn)生命體的靈動生氣。大自然中的生命形態(tài)萬千、造化萬千。一粒種子能生長成參天大樹,一條小溪能匯流成磅礴巨河……生命的源頭往往微乎其微。這生命的細微之所在,啟發(fā)著紫砂微雕的創(chuàng)造靈感。
紫砂泥溫潤含蓄、淳厚質(zhì)樸,承載著蘊藉深遠、意蘊悠長的紫砂陶文化。紫砂陶的特色是清明古雅,制品外部不施釉,呈顯自然本色。其經(jīng)1100~1180℃高溫氧化燒成,浴火變色,可變化出幾十種繽紛色彩,紫而不姹、紅而不嫣、綠而不嫩、黃而不嬌、灰而不暗、黑而不墨,淋漓盡致的體現(xiàn)了土與火這兩種自然元素結(jié)合的神奇??梢?,紫砂這種材質(zhì),本身就極具自然之美,無需人工施色,只需等待深沉的土與熾烈的火交融而形成巧合。這一藝術品制成的過程恰似一個新生命形成的過程,充滿可遇不可求的偶然性,物理和化學變化所產(chǎn)生的結(jié)果常常出乎意料,有時成、有時敗,卻總能帶來驚喜。因此,在這一過程中,藝術家恰似一個創(chuàng)造新生命,在未知中期待新生命的偉大創(chuàng)生者。藝術家注入手上的陶泥中的唯有一顆虔誠匠心,對于充滿神秘感的火無限崇拜并寄托信仰,燃燒著火焰的激情,像放出強大光與熱的火一樣無怨無悔地貢獻熱情、傾付熱力,從事這份無私的創(chuàng)生工作。因此,紫砂藝術的精神是一種強調(diào)犧牲與貢獻的偉大的愛的精神,這種精神是一切生命之所以生成的根基。這一精神力量之源也是希望之源,為藝術家實現(xiàn)藝術理想提供不竭的精神動力,決定了藝術上的不斷創(chuàng)新取得成功。
不僅是藝術家將人生理想融入藝術創(chuàng)造之中,藝術在全人類的精神生活中一直起著重要作用。在中國特色的藝術世界中,中國人的藝術之道是皈依自然的,中國人的藝術思想是浪漫主義的,中國人的藝術思維是極富詩性的。泥土的藝術是最純?nèi)?、最素樸、最真實、最還原生命本真的藝術,火焰的藝術是最浪漫、最奔放、最熱烈、最變幻自由的藝術,火燒泥的制陶藝術將腳下渾厚的泥土與不停躍動的火焰合為一體,最得“陶冶”之性情,是最培養(yǎng)中國藝術情操的藝術。由于中國藝術哲學亦是生命哲學,所以傳統(tǒng)的中國藝術最重生命精神,要求有生氣、出神采、傳神韻。中國藝術家們從天人關系出發(fā)來看待藝術,將藝術中的生命精神視為對自然和主體的生命精神的體悟和傳達。因而,藝術并非無生命的無機體,而是藝術家一手創(chuàng)造出的新生命,是與天與人相通交感的生命有機體。因此,藝術是人生的有機組成部分,人可以通過追求藝術境界來提升人生境界,藝術創(chuàng)造被看成是成就人生的重要途徑。并且,中國哲人對于天地萬物的理解是基于感性認知而又不滯于感性認識的獨特感悟,重點與終點是悟,是由天地宇宙這一大物象來領悟個體生命這一小本體,體驗并頓悟到宇宙和人生本為一大生命,一流動歡暢之大全體。于是,生命超越命題成為中國哲學的核心命題。而藝術創(chuàng)造表現(xiàn)內(nèi)心世界,實現(xiàn)心靈自由,因而最能成全自我超越。
中國思想家(主要指道家思想家)主張與自然為一,極崇以清虛、虛靜來超越現(xiàn)實的名利欲、世俗的浮躁心。這點思想對于中國藝術家影響極大。中國藝術家熱愛自然、向往自然、親近自然、回歸自然,在藝術創(chuàng)造中盡現(xiàn)自然的天趣,貫徹生命的自然之道。而且,中國哲學是氣化哲學,中國人眼中的宇宙是一氣化的空渺、空茫、空曠、空靈宇宙。這樣一個虛空宇宙的大氣象,用無論多大的空間也無法裝下,卻可用紫砂微雕來雕刻一隅,表達主體體驗之真實,表露內(nèi)心情感之真切,而氣化流行的中國式宇宙的中和氣質(zhì)也和紫砂陶自然平和的質(zhì)感和諧一致、相契相合。
紫砂泥本身不需要加配其它原料就能單獨成陶,是極純粹的雕塑材質(zhì)。它的液限為33.4%,塑限15.9%,指數(shù)為17.5,屬高可塑性,可任意加工成大小各異的不同造型,制作時粘合力強,但又不粘工具不粘手;且其干燥收縮率小,從泥坯成型到燒成收縮約8%左右,燒成溫度范圍較寬,變形率小,生坯強度大,因此造型輪廓線條規(guī)矩嚴實而不致扭曲變形。然而,紫砂雕塑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若不能在一定時間內(nèi)完成造型,泥料便會干燥開裂,噴再多的水也無濟于事。所以,創(chuàng)造藝術形象時要心手合一,從心所欲,既要突破傳統(tǒng)的具象,又要高于現(xiàn)代的抽象,要把西方藝術的寫實手法與東方藝術的寫意手法融會貫通,干脆利落、流暢自如地把心中的意象營造出來,進而烘托出藝術意境。正是這種獨特的內(nèi)心體驗、心中構(gòu)思使得作品獨具匠心,凸顯藝術感性魅力,能引起情感共鳴??梢哉f,紫砂微雕藝術具有高度的創(chuàng)意性,造型的靈活性無可比擬。
用紫砂微雕來狀寫生命,題材十分廣闊,可以是花鳥魚蟲,可以是草木山川,可以是人物神仙,可以是書法文墨……可以說包羅萬象、別開生面。這些藝術作品的感染力之所以強大,是因為這是生命的真實寫照。這一組組生動的生命意象,寓意于萬象之中,通過呈示形象來陳示意義。其意義豐富,用邏輯性的語言不可言說盡,用感性的藝術形象來傳達,卻能溝通心靈、打動心弦,將內(nèi)在的意義直截地、直觀地傳達到位。尤其中國藝術善于以神取形,以形傳神,融自然與藝術之奇趣于一體。于是乎,中國獨有的紫砂微雕技藝將模、塑相結(jié)合,寫景、寫物、寫情、寫生,以形神示人,以真情動人。
微雕是一門傳統(tǒng)的手工藝絕活!其作品因為小,所以靈,靈氣畢現(xiàn)、活靈活現(xiàn),具有精、微、巧、妙的形式特征,有叫人嘆絕的形式美。微雕技藝“藝在微”而“意在精”。首先,該技藝極講究精細,要精雕細刻,用各種特制的工具,用堆、塑、雕、鏤、挖、貼、捏、點、按、揉、剔等技法,極考驗刀法的嫻熟程度。要以刀代筆,運刀必須穩(wěn)、準、狠,如果功力不足的話,就會因微失控,刀不達意。并且,工藝美術師還要有特別精熟的書法和國畫功底,雕刻的時候才可進行“意雕”、“意刻”。這就要求在臨場時屏息凝神,集中意念,毫厘千鈞,一氣呵成。為了使刀法和心意達到完美統(tǒng)一,就一定要把握好刀具作用于材質(zhì)所產(chǎn)生的線條變化的藝術效果,要游刃有余、胸有成竹。
紫砂泥本身給人厚重、深沉的感覺,然而加工成微雕,卻顯得輕盈、靈巧,作品具有高度概括的精煉性,最能以小見大,精妙不可言。因為“小”是一種心靈真實,所以用微雕來反映自然現(xiàn)象,雕刻生命形態(tài),最符合主觀體驗之真實,最傾訴主體體悟之真切,最使心性自由伸展。如在作品《生命之源》中:一片老樹皮,幾只金龜子,皆是大自然中最最微不足道的小生命體,一者歸于寂靜,一者生機活潑,對比強烈,方顯生命力之頑強。于是,塑造出一個新舊交替、生命延續(xù)的意象:在悲涼蕭瑟的深秋時節(jié),卻有枯木逢春之景象,昭示出“病樹前頭萬木春”的新的希望,展示著自然界的新陳代謝、生生不息,展示著新生命的茁壯強大,展示著生命力的不竭之源,展示著新生于舊、新取代舊的生命發(fā)展的永恒,展示著創(chuàng)新、革新的時代精神。這個極為簡略、極為濃縮的自然界的小小情景,所呈現(xiàn)的不僅是一個外在客觀現(xiàn)象,更是一個內(nèi)在主觀心象,不是一個物理事實,而是一個心理事實,是一個生命的當下體驗之真實。這種當下體驗之真,是源于一種共同情感,一種物與物相聯(lián)、生命與生命相交通的同情心。無論東西方,古之時皆產(chǎn)生了唯靈論,古之人皆認為“萬物有靈”,所以眾多生靈之間靈契相通。于是,這是一個生命與生命休戚相關,生命與自然互生、共生的世界;于是,藝術能展現(xiàn)一個極小的內(nèi)心世界,且能賦予這個極小的世界以特殊的意義,只待這個內(nèi)在的小世界與外部的大世界聯(lián)絡情感、交流信息之時,一個生命宇宙便當下圓成,生命的意義便立即圓滿。因此,微型藝術能極盡縮略之妙,極顯生命之妙悟。微型藝術作品微妙地展現(xiàn)出“靜里春秋”與“亂里世界”,表現(xiàn)的是“剎那永恒”的一刻,求的是“自在興現(xiàn)”(自在彰顯)的生命,達到了時空凝固的藝術特效。
紫砂微雕藝術以其細致入微、細微生動的藝術特征獨樹一幟,尤其見長于描摹自然生態(tài)、刻畫生命形態(tài),可以達到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精彩藝術效果。結(jié)合超寫實技法的紫砂微雕藝術在加工處理對象時講求巨細無遺,求精、求細、求準、求真,強調(diào)精確性。可以說,一經(jīng)開創(chuàng),便填補了紫砂界超寫實藝術的空白。它所達到的驚人的逼真程度,比起攝影術來有過之而無不及。
超寫實藝術比寫實更寫實,比真實(非人為的)更反映真實(人為加工后的)。毫不夸張地說,超寫實藝術展現(xiàn)的世界是顯微鏡之下的世界?,F(xiàn)代的攝影技術還完全不能達到如此地步。所以,依靠光學機器的攝影術,藝術造詣不高、欠缺藝術境界,嚴格意義上說,還只是技術,不是藝術。藝術所要做的,正是技術遠不能企及的。
超寫實的紫砂微雕藝術要讓觀眾們在顯微鏡下看世界。為此,十分地注重刻畫細節(jié),真正地、第一次地關注到對象本身。這恰恰是唯心色彩頗濃的(以“重神輕形”的中國傳統(tǒng)藝術為典型代表之)東方藝術以往所忽視的。因為這點忽視,東方的、中國的傳統(tǒng)藝術作品往往只是現(xiàn)出一個主觀臆想之中的虛無縹緲的夢境,給人虛幻失真、玄虛不實之感。然而,世間最真實之事莫過于生,生命之感是所有生命體體驗最直截的再真實不過的感受。因此,表現(xiàn)生命必須真實,務必寫真逼真、寫實生動。因此,在刻畫生命形態(tài)時,只有運用超寫實技法才能夠獲得超真實感。這種技法寫物象之真、寫動靜之實,力求極細極真、極貼切極準確,不僅要照相一般地復制對象原貌,還要超越對象原貌——經(jīng)藝術處理后的對象形象要經(jīng)得起放大,放大千百倍后要仍不失真、絕無不實感——這樣,在還原事物的真實面貌時達到顯微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