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佩麗 呂昱 韓琳 董甄 朱仙華
[摘要] 目的 探討在外科ICU護理管理中實施層級質量控制的效果。方法 選擇2016年1—12月為實施前,2018年1—12月為實施后,實施前后均選取50例外科ICU患者及護理人員為研究對象,對實施前后外科ICU護理管理質量進行觀察。結果 實施后外科護理人員在工作人員素質、環(huán)境管理、護理質量管理及質量總分上均顯著高于實施前(P<0.05);實施后ICU患者對護理管理的總滿意率為98.00%,明顯高于實施前總滿意率86.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外科ICU護理管理中,實施層級質量控制的護理管理模式,可顯著提高ICU病房護理治療,提高患者的滿意率,值得推廣。
[關鍵詞] 層級質量控制;外科ICU;護理管理
[中圖分類號] R248.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20)03(b)-0022-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implementing hierarchical quality control in nursing management of surgical ICU. Methods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6, before implementation, and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8, after implementation, 50 surgical ICU patients and nursing staff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subjects before and after implementation. Observe the quality of care management. Results The post-implementation surgical nursing staff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staff quality,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nursing quality management and total quality score than before implementation(P<0.05). after implementation, the total satisfaction rate of icu patients with nursing management was 98.00%,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86.00% before implementation,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In the surgical ICU nursing management, the implementation of hierarchical quality control nursing management mode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nursing treatment in ICU ward, improve the patient's satisfaction rate, and is worth promoting.
[Key words] Hierarchical quality control; Surgical ICU; Nursing management
重癥監(jiān)護室(ICU)是醫(yī)院為危重病患者提供監(jiān)護、搶救的場所,相比其他的科室,ICU對護理管理的要求更高,主要是因為ICU病房收治的患者病情嚴重且風險事件發(fā)生率高,要求相關護理人員強化實際護理管理細節(jié),嚴格遵照相關規(guī)范實施護理管理,以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1]。在外科ICU病房的護理管理中,當前多推廣層級質量控制這一新型的管理模式,該模式主要以護理管理人員職能差異為基礎,對護理人員實施科學的分層,明確各層級人員的職責,讓護理人員的專業(yè)技能得以發(fā)揮,進而更好地完成臨床護理工作,提高護理質量及保證患者生命安全[2]。該研究選擇2016年1—12月為實施前,2018年1—12月為實施后,實施前后均選取50例外科ICU患者及護理人員為研究對象,探討了在外科ICU護理管理中,實施層級質量控制管理模式的方法及成效,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院在外科ICU病房的護理管理中推廣使用層級質量控制的管理模式。選擇2016年1—12月為層級質量控制管理模式實施前,選取該時期外科ICU收治的5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包括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齡最小為18歲,最大為62歲,平均(45.2±2.4)歲。選擇2018年1—12月為實施后,同樣選擇外科ICU收治的50例患者為對象,男26例,女24例;年齡20~63歲,平均(44.8±2.5)歲。實施前后所選患者在一般資料上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此外在實施前后也均選取外科ICU病房25名護理人員為研究對象,作為護理質量調查對象。
1.2 ?方法
實施前在外科ICU中主要采取傳統(tǒng)的護理管理模式,具體按照ICU基礎性護理方法,對患者病情、用藥及飲食方面的內容進行護理管理。實施后的層級質量控制模式如下。
1.2.1 護理人員分組管理 ?結合醫(yī)院的實際情況,設置責任護士、組長、護理質控人員、護士長的分層。護士長統(tǒng)籌整個管理過程,為層級最高者。責任護士與組長采取連續(xù)性排班的管理模式,主要排班模式為“APN”模式,A班:7:30~15:00,P班:15:30~22:00,N班:22:30~次日早上8:00。每一值班時間均安排1名組長負責對外科ICU患者的護理,并對其他的護理工作內容進行統(tǒng)籌;護士長需結合當天工作量、護理人員工作能力進行任務的合理分配[3]。護理質控人員則負責監(jiān)督各班次護理人員操作規(guī)范性,且協(xié)調護士長做好“APN”排班的實施,以使排班的效果充分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