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同蓮,李素蓮,劉 薇
(西南醫(yī)科大學附屬中醫(yī)醫(yī)院骨傷科創(chuàng)傷組,四川 瀘州 646000)
1.1 對象:
骨科護士共65名,年齡20~45歲,平均年齡27歲;學歷:中專2人,大專40人,本科23人;職稱:護士23人,護師36人,主管護師5人,副主任護師1人;護理工作年限:1~3年23人,4~5年22人,5年以上20人;骨科工作年限:1~3年30人,4~5年20人,5年以上15人。
1.2 方法:
通過參考大量文獻[1-2-3]、咨詢骨科中級職稱及以上的護理、臨床專家,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以百分制之及格為標準。問卷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為被調查人的個人信息;第二部分為基礎急救知識,包括急救操作、急救器材和急救藥品;第三部分為骨科危急重癥知識。問卷經檢測具有良好的效度和信度。知識得分以答題正確率乘以100計算,總分為100分,≥60分為合格,<60分為不合格。
1.3 調查方法:
查問卷的內容是在調查大量文獻并結合本院實際的基礎上制定的,經過多位專家的認可。調查由專人負責,采用不記名方式,使護士在安靜的環(huán)境下并有充足的時間完成問卷內容,答卷當場收回,回收率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用SPSS19.0中文版統(tǒng)計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方差分析和多重線性回歸分析。數據應用計量方法,進行一般性描述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本組對65名護士的問卷進行了評分,基礎急救知識有60人合格,合格率為92.3%;骨科危急重癥知識有28人合格,合格率為43.1%;總成績有41人合格,合格率為63.1%。其中工作年限越長的護士,合格率越高。
2.2 職稱、學歷、入行工齡、骨科工齡等變量對基礎急救知識、骨科危急重癥知識、總成績的獨立樣本T檢驗分析:見表1。由表1顯示,學歷、入行工齡、骨科工齡對各成績的影響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65名骨科護士對骨科危急重癥處理能力的分析
提高骨科護士應急能力的對策
3.1 創(chuàng)傷鏈式搶救流程[4]將參加培訓的護士兩人一組,互相配合。應用新的教學模式:培訓前期按規(guī)定課時集中講授急救理論知識,創(chuàng)傷鏈式搶救流程為實際操作訓練內容。在操作演練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糾正,理論與操作相結合給予示范并指導練習。
3.2 PDCA循環(huán)法[5]質量管理工作循環(huán)即PDCA循環(huán)法,是由美國質量管理專家戴明于20世紀50年代提出的,故又稱“戴明環(huán)”。它分為4個階段:P為計劃、D為執(zhí)行、C為檢查、A為總結。在培訓中采用PDCA循環(huán)法進行科學管理,對每一位參訓護士掌握急救技術的情況做出正確評估,制定出培訓目標和個性化培訓方法,在培訓過程中不斷總結分析,使培訓正規(guī)化、制度化、科學化,達到最終的培訓目標。
3.3 由高年資護士定期講課,采用分層次多元化[的培訓模式,結合骨科相關特點、骨科疾病病發(fā)規(guī)律、骨科危急重癥常規(guī)表現(xiàn),并舉例成功的典型例子,傳授骨科危急重癥處理過程中的寶貴經驗。
綜上所述,在提升骨科護士危急重癥極具護理措施能力方面,不僅僅通過增加大量的理論知識與急救知識,還需要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多的增加骨科護士危急重癥的急救事件參與行為,通過增加骨科護士實踐次數來促進其急救理論知識與急救操作事件的融合,更好的提升骨科護士的現(xiàn)場急救能力,促進其掌握在不同環(huán)境下的臨床緊急救援能力,提升臨床急救的專業(yè)素養(yǎng),培養(yǎng)出具有豐富急救經驗。嫻熟急救能力的專業(yè)性人才,更好的發(fā)揮其崗位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