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晶,魏文舉
(哈爾濱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呼吸道燒傷是一種嚴重燒傷,降低了上呼吸道的氣道保護能力并且影響了下呼吸道的通氣及換氣功能,因此選擇可以提供理想溫濕化氣體,能夠保持甚至提高氣道保護能力的氧療裝置尤為重要。輕度呼吸道燒傷患者常給予普通鼻塞吸氧配合間斷的霧化吸入及口腔護理后基本能痊愈,部分伴隨嚴重上呼吸道梗阻的中度呼吸道燒傷及幾乎所有的重度呼吸道燒傷患者進行氣管切開行呼吸機輔助呼吸。而未進行機械通氣的中度呼吸道燒傷患者往往采用傳統(tǒng)的面罩吸氧,但患者實際的吸入氧濃度(FiO2)一般不會超過50%[1],并且氣道濕化主要靠氣泡式濕化,溫濕度均達不到理想水平,從而使上呼吸道本已受損的粘液纖毛轉運系統(tǒng)雪上加霜,加大了院內肺部感染的機率,并且氣道濕化不足,氣道內的黏膜壞死組織、分泌物等形成結痂,增高了氣道阻力,甚至阻塞氣管,引起窒息。HFNC作為一種新型的氧療方式可以提供21%~100%的FiO2,高達60L/min的流量、37℃及100%相對濕度的氣體,最初在新生兒撤機拔管后的氧療中發(fā)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2],近年在成人患者主要應用于急性呼吸衰竭、心功不全及困難撤機等,在呼吸道燒傷患者中的研究少見,現(xiàn)將HFNC及普通面罩應用于中度呼吸道燒傷患者的臨床效果對比如下。
選取我院急診2016年9月~2017年5月收治的24例未進行機械通氣的中度呼吸道燒傷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12人。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APACHE II評分、平均燒傷面積及治療前的RR、PaO2等基本資料無統(tǒng)計學差異,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并且患者知情同意。
將未進行機械通氣的中度呼吸道燒傷患者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均給予相關的抗休克、抗感染,保持呼吸道通暢等常規(guī)治療。觀察組應用HFNC裝置,初始濃度設為50%,初始流量設為40L/min,溫度為37℃。對照組給予氣泡式濕化瓶連接普通面罩吸氧,流量設為6L/min。
記錄治療24h后兩組患者的PaO2及RR,統(tǒng)計兩組最終的院內肺部感染發(fā)生率。
所有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x2檢驗。P<0.05時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吸氧后24h PaO2、RR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院內肺部感染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上呼吸道是呼吸系統(tǒng)非特異性防御功能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清除吸入氣體中的微生物、塵埃顆粒、有害物質及呼吸道分泌物,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預防肺部感染的生理屏障作用[3]。呼吸道燒傷嚴重破壞了上呼吸道的防御功能,普通面罩的氣泡式濕化效率較低,輸出的濕度僅為38%~48%,輸出溫度為室溫,降低粘液纖毛轉運系統(tǒng)的氣道廓清能力,增高了感染發(fā)生的機率,同時干冷的氣體會帶走氣道分泌物中的水分,易形成痰栓,引起呼吸道梗阻甚至窒息。因此,吸入理想的溫濕化氣體對中度呼吸道燒傷患者尤為重要。本研究通過對比HFNC及普通面罩的治療效果,發(fā)現(xiàn)HFNC組的院內肺部感染率遠低于普通面罩組。由于HFNC裝置提供37℃溫度,100%相對濕度,44mg/L絕對濕度的理想氣體,理想溫濕度的氣體不僅稀釋了痰液,增強了氣道粘液纖毛的清理能力,有利于將微粒和微生物向口咽部方向轉運并咽下或咳出。同時由于提供的流速高達40L/min,基本滿足了患者的吸氣需求,裝置內配有過濾網(wǎng),可以隔絕空氣中的細菌病毒,切斷了感染的空氣傳播途徑,因此觀察組比對照組有更低的院內肺部感染率。
觀察組有更好的氧合指標主要有下述原因:(1)減少鼻咽部解剖死腔量:持續(xù)輸出的高流量在呼氣周期沖刷殘留在口鼻咽部的呼出氣,并以新鮮氣體替代,間接提高了FiO2,繼而提高患者PaO2。(2)提供一定的氣道正壓,提高呼氣末容積:持續(xù)的高流量在患者的鼻咽部形成較高的氣道壓,Parke等測得在35L/min的流量下正常成人鼻咽部的平均壓力為2.7cmH2O,最高壓力達到8.7 cmH2O,從而對降低氣道阻力、擴張肺泡、提高了呼氣末容積,降低呼吸功產生一定的作用。
綜上所述,對于中度的呼吸道燒傷患者采用HFNC裝置吸氧比采用普通面罩吸氧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的氧合,并且可以明顯減少院內肺部感染,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表1 2組患者治療24h后呼吸指標對比
表2 2組患者院內肺部感染率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