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一
很多人都知道催眠,但對它的印象往往是影視劇里惑人心神、用于謀財害命的手段。但在現(xiàn)實中,催眠常被精神科專業(yè)人士當作一種治療方式,其目的是讓患者更放松地去接受治療師的建議。
催眠中要求的深呼吸練習,會使患者處于極度放松和恍惚狀態(tài),同時,催眠者的暗示誘導使被催眠者的意識也處于積極而活躍的狀態(tài),同時使其意識中的大量信息被重新組合。它一般被用于治療精神病。
那么,催眠真的是神奇的治療方法嗎?
催眠的效果是非常不可預測的。有些人能被催眠,而有些人則不能。
催眠原理及其有效性對于神經科學家和精神科專業(yè)人員來說仍然很神秘。他們知道催眠對人可以起作用,但又不太確定是怎樣起作用的。
2012年發(fā)表的一項有關“腦功能基礎上的催眠”的科學研究,就致力于讓人們了解為什么有些人比其他人更易于被催眠。研究顯示,一個人比別人更容易催眠取決于其大腦的功能和連接性,更容易被催眠的人在左前額葉前額皮層(即大腦的“執(zhí)行控制”區(qū)域)和大腦信息處理的部分之間有較強的腦連接。
需要注意的是,被催眠的患者不是傀儡,他們仍然保持著一定的意識。也就是說,催眠并不意味著催眠實施者可以讓被催眠者做任何事情,而是只能暗示被催眠者做出他們自己實際中能做到的事情。例如,催眠實施者不能催眠一個從未開過飛機的人指導戰(zhàn)時的空襲。
許多心理學家認為,處于催眠狀態(tài)與處于其他一般狀態(tài)是相似的,包括可以放松、全神貫注和聯(lián)想。在催眠狀態(tài)下,一個人可能經歷在感知、思維、記憶和行為上的一些改變,包括暫時的麻痹、幻覺和忘記對催眠術醫(yī)師的暗示做出反應。
最值得注意的是,催眠可以植入或引起虛假的回憶。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約瑟夫·格林博士與人合著了一份研究報告,揭示了催眠狀態(tài)中是如何形成虛假記憶的原理。
在這項實驗中,48名學生被選中參與催眠。在進行虛假記憶的催眠之前,有32人被提醒過可能會被進行虛假記憶的催眠,而其他人沒有收到這樣的提醒。催眠前,每個學生被要求回憶一個完整入睡的夜晚,并被問及在當晚凌晨4點是否聽到嘈雜的聲音。在接受催眠之后,許多學生錯誤地回憶起曾經聽到這樣一個噪音。在被警告虛假回憶有危險的學生中,有28%的回憶起聽到了噪音,但44%的學生表示沒有聽到。所以,在催眠之前警告一個人有虛假回憶的可能性,似乎有助于防止這種記憶混亂,但風險仍然存在著。
20世紀90年代末期,在一個可以被稱為酷刑的實驗中,蒙特利爾大學的皮埃爾·雷維爾要求參與者將手放在116℃的水中。部分人被告知水將會變得十分滾燙、令人痛苦,而其他人被告知只會感到輕微疼痛。被告知痛苦不那么強烈的人,他們的前扣帶皮層上的腦部活動就會減少。但這不是唯一的實驗,在另一項研究中,催眠參與者被告知,他們在某些繪畫中看到的鮮艷色彩只是不同色調的灰色。他們的腦部掃描顯示,在負責顏色處理的大腦區(qū)域中,也發(fā)生了大腦活動的改變。
因為催眠可以影響一個人經歷痛苦的方式,這就使得人們將催眠應用到分娩上了。
20世紀80年代后期,由于各種社會因素的參與和麻醉、陣痛藥物在產婦分娩中的運用,使得剖宮產率節(jié)節(jié)攀升。
可喜的是,現(xiàn)今又恢復了在母嬰安全的前提下,盡力減少機械性、外科性、藥物干預和人為干預的分娩趨勢,提倡回歸自然,盡一切方法調動產婦自我力量自然分娩,這對母親和嬰兒都有著積極的意義。
臨床上,對于自然分娩,醫(yī)護人員會通過分娩預備教育,運用催眠和心理干預來減輕分娩的痛苦。它包括:呼吸練習,分散注意力,引導想象,漸進放松,實現(xiàn)催眠和自我催眠。把這個方法與助產技術結合在一起,可以讓產婦在整個分娩過程中,實現(xiàn)身心完全放松、子宮收縮適當、產程進展順利的目的,大大減少了鎮(zhèn)靜、麻醉藥物的應用,不僅提高了自然分娩率,而且能夠減少產傷。
催眠是一種精神游戲,因此心理或精神有障礙的人不應該接受催眠療法。
催眠療法不適合于有精神病癥狀的人,如幻覺癥狀和妄想癥,或者正在使用或服用毒品、酒精的人。因為催眠改變了大腦和一個人的心理狀態(tài),那些已經有情緒障礙或有依附現(xiàn)實問題的人可能會在這一過程中受到傷害。
如果患者患有精神疾病,如情感障礙或精神分裂癥,在去往催眠診所之前,應先向醫(yī)生咨詢更多的常規(guī)治療方法。
(摘自《家庭醫(yī)藥》)
核桃性甘溫,能入腎肝肺經,既能潤腸通便,又能補血黑須發(fā),久服可以讓皮膚細膩光滑。而蜜棗能補肺潤燥,所以對頭發(fā)有滋養(yǎng)作用。
蜜棗核桃羹做法:蜜棗250克、核桃仁100克、白糖適量。將蜜棗去核,洗凈,瀝干水分,與核桃仁、白糖一起下鍋小火燉煮;待湯羹黏稠、核桃綿軟即可關火食用。此甜湯滋補肝腎、潤肺生津、養(yǎng)血潤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