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達古拉
在馬匹運輸過程中,對馬匹福利的影響較大的因素有很多,當馬匹實際運輸環(huán)境與其理想環(huán)境之間的差距超過了馬匹行為和生理調節(jié)的可接受范圍時,馬匹福利即受到影響。按照動物福利的五項內容,其一是享有不受饑渴的自由,其二是享有生活安全、舒適的自由,其三是享有不受痛苦、傷害和疾病的自由,其四是享有不受驚嚇和恐懼的自由,其五是享有能夠表現絕大多數正常行為和天性的自由。這五種自由在馬匹運輸過程中受到損害的所有因素,皆可影響馬匹的福利。因此,在保證馬匹運輸福利就是使馬匹在無任何痛苦、無任何疾病、無心理緊張壓抑的舒適狀態(tài)下進行運輸。馬匹運輸過程中的影響因素有很多,許多研究針對不同點提出很觀點,如車廂內的表現則可用趴臥、站立、能否自由伸展四肢、能否保持身體平衡、移動等指標來實現(申俊龍,2003)。馬匹在運輸過程中痛苦的行為指標包括其姿勢的改變、避免使用疼痛的肢蹄、舔舐疼痛的部位,當發(fā)生眼痛時緊閉眼瞼或搖頭,當發(fā)生口部疼痛時摩擦嘴或絕食,當發(fā)生觸碰疼痛區(qū)域時會做出劇烈反應等,這些都可以用來進行運輸影響的評價(SandieWB.2006.)。
本文通過研究馬匹運輸過程的過熱因素、禁食禁水因素、裝運方式因素、運輸距離等因素,來研究不同影響因素對馬匹運輸過程中的福利影響。
1、實驗一:過熱因素影響
(1)實驗材料與方法
為研究馬匹運輸過程中對熱應激的耐受程度,確定不同溫度因素對馬匹行為的影
響,我們以蒙古馬為研究對象,將10匹試驗馬放置在4種溫度不同的可封閉的集裝箱車廂內,在相同時間內觀察在26℃、28℃、30℃、32℃不同馬匹的表現,車廂內的過程采用攝像機全程錄像,記錄全部馬匹的行為表現,包括采食行為、趴窩行為、攻擊行為、呆立不動、其他異常行為。通過后期觀察分析記錄,匯總分析了馬匹在不同溫度下的行為表現。
(2)實驗結果與分析
結果表明,將馬匹關在車廂內,對馬匹的行為均有影響,馬匹會表現出食欲不佳,生產性能降低。當氣溫超過27℃,馬匹就會出現食欲降低,采食行為減少,趴窩行為則增多,馬匹通過減少進食來降低體內熱量的產生,以抵抗環(huán)境溫度的升高。如果運輸中持續(xù)高溫(32℃),則馬匹的食欲會更明顯地下降。在溫度為27℃-32℃之間的環(huán)境條件下,馬匹多數經給予充足的草料,同時可配以適量水果及胡蘿卜,并在飼料中添加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后,馬匹會得到恢復。
2、實驗二:運輸過程中的時間和距離影響
(1)實驗材料與方法
多數學者都研究了不同運輸條件下不同運輸時長下的運輸試驗,其檢驗指標不同,研究內容也不同,大多數研究對運輸過程中行為和生理等反應的動態(tài)研究受限于采樣手段的限制,導致研究結果并未有明確顯示。但運輸中的時間和距離是成正比的,運輸時間的增加意味著更遠距離的運輸,同樣,更遠距離的運輸也需要更長時間來完成。因此,對任何馬匹來說,馬匹的長途運輸都是一個巨大的刺激過程。因為,在馬匹的運輸過程中,距離的延長也意味著馬匹會遇到更為復雜的刺激可能,運輸時間的延長也增加了運輸刺激的復雜性,即使運輸過程中不考慮死亡、患病、傷害、傷殘等結果,單獨就馬匹運輸的時間和距離作為馬匹福利的研究指標,馬匹在運輸過程中為適應運輸所做的努力都是非常有意義的(CharlesEN.1992)
(2)實驗結果與分析
不同種類馬匹趕運的最大距離詳見表1。
3、實驗三:運輸過程中的裝運方式影響
運輸馬匹有以下不同的方式,如空運、海運、陸運等,無論哪種運輸方式都有復合應激源,在裝載過程狹窄坡道的擁擠、各種裝載實施均可構成應激源,而這些應激源導致的應激反應更多的反映在心理恐懼應激。研究發(fā)現(Grendan,1998),如果馬首次進入坡道時遭受痛苦,就會給馬匹產生記憶,將使馬匹對坡道產生厭惡或恐懼,這被稱為條件性恐懼(conditionedfear)(何娣和薛夢晶,2003)。在通過裝卸設施時,馬還會對移動的陰影和地板材料的不同產生警覺,會對任何不熟悉的景象和聲音做出反應。還有,馬匹裝卸的難易程度與馬匹是否打過烙印有關。實際上,大多數馬匹是否能適應裝卸過程,取決于馬匹經過裝卸的次數多少。大多數馬匹經過多次裝卸后,馬匹會自行進行學習,并習慣這些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減輕裝卸過程的刺激。
(1)實驗材料與方法
在裝卸過程中,針對坡道因素影響馬匹裝卸行為的影響,我們以蒙古馬為研究對象,將19匹試驗馬分別通過3種不同的坡道對馬匹進行裝卸試驗。坡道1為沙土坡,高度約1.0米左右,坡度較大約為18度,無側面護欄,也無保護裝置,車輛直接停在坡頂下。坡道2為水泥板,距地約1.2m,坡度約25度,兩邊有護欄,車輛與坡道間有控制門,無踏板,坡道緊靠車輛。坡道3也為水泥裝卸平臺,高度約1.5m,坡度約32度,兩邊有護欄,車輛與坡道間有連接踏板,坡道離車輛約半米。裝卸過程中采用攝像機全程錄像,記錄全部馬匹的行為表現,包括退縮行為、試探行為、正常行走、跳躍奔跑、呆立不走、其他異常行為。
(2)實驗結果與分析
通過后期觀察分析記錄,匯總分析了馬匹通過不同坡道上下車的數量,并取上下車過程中相同行為數取平均數,然后求百分數進行統(tǒng)計。結果表明,3種坡道卸車對馬匹均有影響,但坡道越小,馬匹所受影響越小,馬匹上下車時越順利,表現越自然。相反,隨著坡度增加,防護設施及踏板的增加,馬匹主要表現為退縮行為、試探行為發(fā)生率越高,車輛與坡道之間的踏板對馬匹影響更明顯,退縮行為比率更高。
4、討論與措施
獸醫(yī)應監(jiān)管整個裝卸過程,對馬匹的運輸適應性進行檢查。對涉及跨國之間的長途運輸,檢查工作應在輸出地由當地主管部門獸醫(yī)人員完成。裝卸設施的設計、制造、維護和使用應避免馬匹損傷,地板應有防滑設施,易清潔、消毒。馬匹裝卸的斜坡坡度低于20度為宜,斜坡面上應設置合適的裝置,防止上下坡過程中馬匹受傷。運輸馬匹裝卸車的升降臺應配有柵欄,能夠承受和滿足馬匹的體重和體型,防止馬匹裝卸過程中的逃、漏、跑。裝卸期間要有適當的照明,便于觀察和處理馬匹。成年種公馬、懷孕母馬應單獨運輸;未馴服的馬不能在 4 頭以上的籠箱中一起運輸;運輸 8 月齡以上馬匹應佩戴韁繩;懷孕超過 10 個月和產后 14 天之內的母馬,運輸時間不得超過8h。
在實際運輸過程中,鑒于各種原因,有很多馬匹是不適合于運輸的,在運輸前后,一定要進行必要的檢查,并經獸醫(yī)最終決定這些馬匹是否能進行運輸。當部分受傷或有疾病在身的馬匹,要取得運輸證明方可運輸。
(作者單位:123000 遼寧省阜新市現代農業(yè)發(fā)展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