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慧珍
習作教學是語文教學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今日,習作教學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學生不知道該寫什么,更有甚者腦袋一片空白,總覺得無話可說,擠牙膏似的能寫一點是一點。寫作對相當一部分的學生而言十分痛苦,大部分學生搜腸刮肚、抓耳撓腮也很難寫好一篇文章,為了完成一篇習作要么瞎編亂造,胡寫一通,要么東搬西抄,湊成一篇。
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狀?仔細觀察不難發(fā)現(xiàn),其實很多學生缺乏寫作的素材,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一定的生活體驗怎么去有感而言、有感而發(fā)。
在教學中,筆者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學生十分喜歡游戲,即使只有短短的課件十分鐘,學生也是爭分奪秒地玩游戲。為什么游戲有這么大的魅力讓學生如此熱愛?如果把游戲也搬入作文教學可不可以?這樣的想法一旦在腦子里生根發(fā)芽,就一發(fā)不可收拾,經(jīng)過精心設計和小心實踐,證明將游戲的體驗當作習作素材刻入學生的大腦是十分直接有效的。
一、當堂習作,創(chuàng)造游戲體驗
在游戲的情境中寫作,能激發(fā)學生的極大的寫作興趣。
為了讓學生避免人物的心理描寫和動作描寫千篇一律地概念化寫作、臉譜化創(chuàng)作,筆者特意設置了一些情景,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去感受、觀察、想象,然后把這樣鮮活的體驗記錄下來。
例如我在一次作文的指導課中,進行了一場啞劇表演。
先讓一個學生暫時離開班級,躲在門外,不能看只能用耳朵聽。其余的學生留在班級看我的表演,要求他們認真地觀察我的表演,特別是動作的描述要越具體越好,說的不夠到位的地方其他同學可以補充。于是,我開始裝模作樣地在講臺批改作業(yè),這時同學們底下已經(jīng)開始議論紛紛,竊竊私語。不一會兒我又開始用手在空中飛舞,用力地拍打,同時眉頭緊鎖,這時學生觀察得更認真了。接著我開始站起來拍打,突然迅速地拍打在黑板上,然后看了下手掌心,洋洋得意。這時學生已經(jīng)前俯后仰地笑成一團。他們有的趴在地板上,有的已經(jīng)笑得喘不過氣來,有的捂著肚子久久不能自已。
還沒等我說,學生已經(jīng)迫不及待地舉手發(fā)言。學生A說:一天老師正在專心致志地改作業(yè),突然不知道哪里飛來了一只蚊子,嗡嗡地亂叫,不一會居然停在老師手背上。于是老師猛地拍下去。沒打到,老師又朝空中拍打還是沒打到。正當老師要泄氣時,眼前一亮,老師迅速地一拍掌,居然打到了。學生B迫不及待地補充:老師,他說得還不夠具體,可以加上打蚊子時的心理。學生C又補充說道:動作描寫太單一,老師貓著腰的動作沒有提到……就這樣學生你一言我一語地已經(jīng)把這場啞劇表演說得十分具體而又生動。
當大部分學生還沉浸在課堂歡樂的氛圍中時,被我們請出教室的小勇士,已經(jīng)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發(fā)生了什么。我請他來說說聽到了什么,猜一猜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他很高興地說:“我聽到了啪啪的聲音,然后大家都在笑。估計是在表演拍掌,大家覺得很開心,但是我又聽到有的人在叫蒼蠅蚊子什么的。”只見他抓耳撓腮地看著大家,而底下的學生卻捂著嘴偷偷笑著。于是我讓一個學生把剛才看到的再描述一次,邊說請那個沒在場的學生表演,看看這樣的配合是否和諧。再次引導學生仔細認真地觀察,特別是此刻的心理想法。
就這樣,一堂游戲似的作文課,給學生留下的不僅僅是歡樂,還在歡樂中教會學生怎么去把握人物的動作和心理,怎樣去仔細地觀察。這樣的情境教學大大降低了寫作的難度,讓學生有話可說,有事可寫,也增強了習作的自信心,學生自然樂意寫作。
二、偶發(fā)事件,化被動為主動
習作來源于生活,就像魚離不開水,人離不開空氣。離開生活的習作就像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毫無生氣可言。
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更要引導學生去觀察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正如羅丹所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這樣美的眼睛就很需要依靠老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有意識地去培養(yǎng)學生。只要老師能抓住這樣的契機,就很容易成為學生的習作大餐。
一次偶然的機會,班級一位很調(diào)皮的學生偷偷帶了蠶寶寶。班級其他學生發(fā)現(xiàn)了馬上跑來告狀。本來按照平時的做法,我會把這個蠶寶寶沒收了,再把這件事告之家長處理。但是當時腦子靈光一閃,對呀,這個單元就是要寫小動物。這不就是現(xiàn)成的作文素材嗎?于是我對這個調(diào)皮的學生說,想要回蠶寶寶就得靠自己的寫作實力了。
我把蠶寶寶放在了班級的展示儀上,引導學生觀察。剛好兩只蠶寶寶個性迥異,一只活潑好動,不停地扭來扭去,一只卻靜悄悄地似乎睡著了一樣。有的學生不僅能很好地觀察,甚至充分發(fā)揮了想象力,那只活潑好動的蠶寶寶不一會就把桑葉吃出一個洞洞來。
同學A說:它穿上了一件綠衣裳,似乎在說瞧我厲害吧,這件衣服可是我自己做的呢!同學B說:它好像是在打地道,似乎想把盒子也鉆出一個洞來。一句句話語給我驚喜,我想,有了這樣鮮活的素材,再寫其他的小動物,學生也能如此耐下心來仔細觀察一番。有這樣的耐心的觀察何愁寫不好一篇動物習作呢!正如老舍筆下的《貓》,豐子愷的《白鵝》,也許學生筆下也會有許多令我贊嘆不已的好作品。
就這樣一次偶發(fā)事件也成為了習作的素材,化被動為主動,又給學生好好上了一堂有趣的作文課。
三、校園活動,趣味無窮
校園就是學生一個很重要的活動陣地,每天都有不一樣的事情發(fā)生。特別是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這樣的事情極大豐富了學生的體驗,如果能很好地利用這些事情,習作對學生而言無疑是事半功倍的。
這些活動都和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guān),如果能把握好尺度,對學生而言,頗有益處。比如學校舉辦的開學式、愛心義買義賣活動、班班有歌聲班班有美展,甚至消防演練、防地震疏散演習等等。比如一次迎接六一舉辦班班有美展活動,班級的學生普遍都喜歡畫畫。利用這個特點,我就讓學生以《我的作品》為題,再動手制作、繪制美展作品的時候,記錄自己是怎樣做的;在做旗袍的手工藝品時,有沒有哪些小插曲,遇到了哪些困難等等。這既能完成作品,又能完成一篇文章,豈不是兩全其美。
新《課標》明確告訴我們,要“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所以在習作教學中,為學生盡可能地提供素材,感受生活體驗習作的樂趣。鼓勵學生在體驗中真實地自我表達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我們的習作教學要緊緊地與生活相結(jié)合,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素材,當堂習作,讓瞬間成為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