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志
“增量”既是一個數(shù)學名詞,又是一個經(jīng)濟學名詞。作為數(shù)學名詞,增量是指數(shù)的變化值,也就是數(shù)值的變化方式和程度。當數(shù)增加的時候,增量就是正的;當數(shù)減少的時候,增量就是負的。在經(jīng)濟學中有三種類型不同的數(shù)量,即存量、流量與增量。增量則是指在某一段時間內(nèi)系統(tǒng)中保有數(shù)量的變化。
增量一詞用到教學效果研究中可以把它稱為“教學增量”,用在課堂教學效率的評價上可以稱作“課堂增量”,這都是筆者自己給它下的定義。
筆者認為,教學增量是指:課前學生的學習情況是怎樣的,課后學生的學習得到了哪些提高,即這一堂課讓學生在學習上得到了哪些增量?如何體現(xiàn)出來?這也是課堂教學效率的問題,課堂教學效率高,教學增量就明顯,課堂教學效率低,教學增量就不明顯,增量為零,這課堂就是無效的!教學增量這一概念涉及的方面較多,比如閱讀教學的增量問題、作業(yè)布置的增量問題、朗讀教學的增量問題等等,這里筆者只能就作文修改過程中帶來的寫作增量一個方面進行思考與探索。
教學增量在寫作教學中也是比較難以量化的,但是老師應該做到心中有數(shù):作文課前學生作文水平是怎樣的,通過這堂作文課學生在寫作方面有哪些提高,學生學會了哪些寫作方法?作文修改課前學生對一篇作文的認識是怎樣的,經(jīng)過學習修改之后學生對同一篇作文有了哪些認識,學生學會了哪些修改作文的方法,學生修改后這篇作文與修改前有什么變化?諸如此類,都是寫作教學的增量。我們還會問:作文課堂、寫作訓練的增量在哪里?如何通過作文修改提高寫作教學的增量呢?筆者下面具體談談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學會仿寫,仿出增量
仿寫是提升寫作能力的重要方法,名家名篇是學生學寫作文的樣板,它可以直觀地告訴學生如何運用語言文字來反映客觀事物、表達自己的看法、抒發(fā)內(nèi)心的感受。閱讀名家名篇,學生可以領(lǐng)悟到許多實用的寫作方法、技巧,體會到語言的精美,為作文準備可供參考的模式,也可以儲備寫作素材,打下比較扎實的基礎。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又能讓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相結(jié)合,這樣通過對范文的學習,教學增量就得到了提升。筆者經(jīng)常采用仿寫課文的做法,來提升教學增量。不是讓學生簡單地模仿,而是將范文的表達手法綜合起來,融會貫通,再結(jié)合自己生活學習中的觀察與思考,寫成有自己特色的作文。
寫作是積累了一定的語文素養(yǎng)之后的一個釋放過程,學生學習了名家名篇文章之后再進行仿寫,既是一種學習的內(nèi)化,又是一種學習的釋放。以此逐漸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提升作文教學增量的方法。
二、整體把握,改出增量
新《課標》要求初中生“養(yǎng)成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并指出:“不僅要注意觀察作文修改內(nèi)容的情況,而且要關(guān)注學生修改作文的態(tài)度、過程和方法?!?/p>
作文修改是最能提升寫作教學增量的過程,學生作文可能是拼湊的,像擠牙膏一樣擠出來的,但是學生修改作文就不一樣了,學生是在自己擠出來的“牙膏”的基礎上進行修改、添加,老師教給他們修改方法,逐一進行指點,讓學生在修改作文的過程中得到全方位的提高,而教學增量也將得到全方位的提升。
學生的作文初稿,很多都是內(nèi)容單調(diào)、語言貧乏的,寫作順序也比較亂,沒有章法,語言也不夠連貫,描寫景物也只是靜態(tài)描寫居多,缺乏動態(tài)描寫,也缺乏整體性。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修改作文的時候,既要讓學生在語言表達方面得到提升,又要教會學生觀察策略,讓學生學會多角度描寫景物,學會動靜結(jié)合的描寫方法,從整體上把握寫作的方向,文章更要有情感、認知的升華。無疑,這樣作文修改堂課才是有效且有增量的。
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修改后,對比原文我們可以很明顯地看出前后兩篇作文的區(qū)別。通過這樣的作文修改指導,學生對作文的整體把握能力得到了提高,寫作教學增量也很明顯。
三、緊扣主題,提升增量
在一篇文章的關(guān)鍵地方,用一句或幾句話點明要旨,即稱為“點睛”之筆。顧名思義,它是文章的眼睛,運用得好,能使文章生動傳神,大放異彩。有了點睛之筆,就可揭全文之旨,使主題突出,內(nèi)容深化,思想生輝。
我們在指導學生修改作文的時候,要教會他們在每一自然節(jié)的關(guān)鍵處加上了緊扣主題的句子,使文章的主題得到體現(xiàn),這樣,這篇作文的層次就不同了。例如,有的同學寫記敘文,思路清晰的很,敘事也有條理,刻畫人物也很形象,寫景狀物也能抓住特征,但讓人看了總覺得還少了點什么。這就猶如龍體畫得雖好,但缺乏點睛之筆,“味兒”不夠。必須有點睛妙筆,文章才有看頭。
四、個性閱讀,積累增量
在教會學生修改作文方法的同時,教師也應該為學生的寫作開創(chuàng)一個自由寬松的空間、一個張揚個性的環(huán)境、一個展現(xiàn)想像的天地,讓學生的寫作在張揚個性的同時提高寫作教學的增量。
作文教學倡導學生具有“獨立思考的精神、獨特的表達方式”,對文體不限制,題目自擬,要求學生大膽想象,自求發(fā)揮。而且也可以讓學生作文“不受題材、體裁限制,使用屬于自己的充滿個性的語言”,這都是對種種寫作束縛的解放。這樣,寫作教學課堂中的學習增量自然會有所提高。
我們要讓學生作文從心靈體驗出發(fā),將寫作視為高級心理活動,當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和情緒的儲備達到了比較豐富的程度,心中的寫作欲便逐漸萌動和強化,在教師的指引下,就會通過文字充分表達出來。筆者主張在基礎教育階段就讓教學雙方共同追求作文語言的個性化,倡導開放、發(fā)散的思維形態(tài),富有活力的外化思想,真情流露的個性化語言,這樣寫作增量也會隨之增加。
南京師大附中語文教研組長王棟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例行的作文教學總是想方設法給學生上規(guī)矩,而學生規(guī)矩之后,再倡導他們自由寫作,最好的時機已經(jīng)失去了,猶如經(jīng)過桎梏的鳥兒飛不高、飛不遠。依靠一種規(guī)矩去認識學生的寫作,就是對學生的限制。如果換種思路,給他們以自由的天地,盡可能地讓學生有自由寫作空間,充分調(diào)動他們的寫作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才思與寫作激情?!?/p>
我們要讓學生真實、真切、真誠、真摯地關(guān)注、感受、體察生活,給學生營造一個說真話、寫心里話的寫作空間,讓學生有寫作新思維,用創(chuàng)造性、發(fā)散型的思維打破舊觀念、舊規(guī)范,無拘無束。引導學生從心靈體驗出發(fā),真誠擁抱生活,自覺追求創(chuàng)造性思維,勇于突破舊觀念的束縛,丟棄傳統(tǒng)的語言面具,寫出真情流露的個性化語言。學生在沒有束縛的情況下更容易提高寫作增量。
“多讀胸中富,多寫筆生花?!崩蠋熞笇W生感知現(xiàn)代生活,多讀書,堅持練筆,開闊視野,錘煉語言,提高文字表現(xiàn)力。當代中學生應該胸有大志,熱愛生活,感知生活,創(chuàng)造生活。擁有了生活的源頭活水,感受生活真諦,才能寫出豐富多彩的文章。多讀、善讀書籍,可以豐富學生的生活體驗,對他們的生活閱歷會有很大的補充,能較為全面地促進他們個性的發(fā)展。
要指導學生多練筆,布置適量的小作文或周記作業(yè),取材自由,體裁不限,學生感興趣的內(nèi)容,盡管寫,評論、雜文、詩歌、散文、科幻、童話、系列作文,甚至長篇小說也可嘗試。讓學生寫他們最想寫的文章,既開闊了學生的視野,錘煉了他們的語言,又鍛煉了學生的意志,這也是提升作文增量的一個可行方法。
產(chǎn)生增量的過程就是逐步提高的過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作文教學其實就是一個“生萬物”的過程。學生通過寫作,語文能力得到提高,有所收獲,就是作文教學的增量。
當然,作文教學中的增量與積淀,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只要教師以真誠對待真誠,以真心感化真心,激活學生的個性生活驗,尊重孩子的點滴成果,授之以漁,那么作文教學增量就會得到明顯的提升,師生定能共同譜寫出一曲快樂的作文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