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
隨著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推進,初中數(shù)學教學不僅局限于知識的傳授,更加注重對于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倡導學生從“學會”轉變到“會學”.閱讀能力是學生自學能力的基礎技能,不僅在語文、英語等語言類科目的學習過程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在數(shù)學的學習過程中亦是一項核心能力.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要改進教學策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水平,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
一、設置懸念,創(chuàng)設需讀情境
心理學認為,興趣表達人的心理活動傾向,而學生學習的最為有效的內在動機就是學生的興趣.在初中數(shù)學中,有著很多有待總結簡化或者看似矛盾的命題,教師要有效的利用這些命題,在教學前預設懸念,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內在求知欲,使學生渴望通過自主閱讀探究原因.
例如,在“一元二次方程”的相關內容的教學時,為了更好地調動對于閱讀判別式教學內容的需求,我基于前幾課的內容,給學生布置了幾道一元二次方程的練習題:①2x2-9x+8=0;②9x2+6x+1=0;③16x2+8x-3=0;④2x2-7x+8=0.我讓學生用公式法對上述四個一元二次方程進行計算,問學生:“我們在解一元二次方程時,有的結果是x1=x2,有的結果是x1≠x2,還有的結果是無實數(shù)根,為什么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會出現(xiàn)不同的結果呢?和題目中的各項系數(shù)是否有什么聯(lián)系呢?”在設置了懸念之后,學生的好奇心被我成功地點燃了,他們也在想:x都是未知的,為什么系數(shù)的不同,方程就會有著不同的結果?然后,當我告訴學生,根的奧秘就藏在教材中,學生迫不及待地翻開了書,爭先恐后地尋找答案.
通過設置懸念,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學生自主產生閱讀和學習的內在動力.
二、構建提綱,拓展導讀空間
初中階段的學生思維能力尚不完善,需要教師適時地引導和輔助.教師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和閱讀材料,可以事先構建內容提綱作為導讀,將內容中的重點和難點提前進行介紹和講解,并提出有針對性的閱讀要求,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學生的自學效果.
例如,在“線段、角的軸對稱”相關內容的教學時,由于這部分的內容分析和證明的內容偏多,可能會給學生在閱讀理解上造成不小的困擾,我以“線段的軸對稱性”為例,帶著學生進行了閱讀和學習,引導學生總結線段的相關性質、線段垂直平分線的相關定理及逆定理,并對每一個定理進行證明和拓展.然后,我將學生四人分成一個小組,自主完成角的軸對稱性的閱讀學習,并構建如下的任務提綱:通過閱讀你得到了什么結論?掌握了什么技能?可以用數(shù)學符號和數(shù)學語言來表達嗎?其中一位學生總結了角平分線的畫法:在∠AOB中,以O為圓心,以適當?shù)拈L為半徑畫圓,交OA為點C、OB為點D,再分別以C、D為圓心,大于12CD的半徑畫圓,交于點E,連接OE并延長.相關的內容雖然復雜,但學生經過導讀之后,帶著目的投入了閱讀,很快便將提綱中的每一項內容完成了.
教師通過構建導讀提綱可以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一方面,導讀提綱可以幫助學生準確把握閱讀內容中的重點和難點,讓學生合理地分配閱讀的時間和精力;另一方面,導讀提綱可以有效地指導學生進行歸納總結,促進學生思維的多元參與,提升閱讀效果.
三、轉換符號,形成文字語言
數(shù)學之美,既美在其邏輯之嚴密,亦美在其語言之干練.教師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目的,不僅是指導學生理解知識,更要指導學生將數(shù)學的符號語言、圖示語言與文字語言相互轉化,使抽象的數(shù)學推理過程生動形象地展現(xiàn)在學生的面前,成為學生的“盤中餐”.
例如,在“冪的運算”相關內容的教學時,積的乘方與乘方的積是學生經常容易搞混的數(shù)學表達.為了更好地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學生的符號轉化能力結合起來,我定期給學生進行拼讀訓練,將事先準備好不同的紙片,如(5a)2=52×a2=125a2,讓每位學生抽取.然后,由學生以文字語言的形式,讀出紙片上縮寫的符號算式.剛開始練習時,大部分學生都出現(xiàn)了各種各樣的錯誤,其中最多的是辨別(5a)2和5a2之間的差別,但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學生都能準確地描述:5a的三次方,等于5的三次方乘以a的三次方的積,等于125乘以a的三次方的積.
綜上所述,閱讀能力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必備技能,是廣大初中數(shù)學教師應該注重的教學重點.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設置懸念、構建提綱、轉換符號,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信息的獲取、提取、總結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數(shù)學自學能力和自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