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琦,劉 璐,趙玉香,張 莉,秦國琦
(1.山東省龍口市人民醫(yī)院,山東 煙臺 265701;2.龍口市東江街道衛(wèi)生院,山東 煙臺 265701)
急性腦梗塞是臨床相對常見的一種腦血管疾病,其多發(fā)于中老年人群,死亡率與致殘率較高。這類疾病在發(fā)生后,會對患者的腦神經(jīng)造成較大的影響,使之在治療后也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后遺癥,例如偏癱、語言功能障礙、肢體功能障礙、吞咽功能障礙等。從中醫(yī)的角度上看,這屬于腦中風。在治療上,要以活血化瘀、改善腦部神經(jīng)功能為主。我院在以活血化瘀湯加刺五加注射液治療時,取得了較好的效果?,F(xiàn)報道如下。
按照電腦排序的先后,來將本次研究抽取的88例急性腦梗塞患者平均劃分為2組——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4例。其收治時間在2018年3月~2019年3月。
對照組中,男23例,女21例,年齡介于46~78歲,平均年齡(62.32±4.23)歲,病程3 h~14 d,平均病程(3.21±0.45)d;
觀察組中,男24例,女20例,年齡介于45~78歲,平均年齡(62.93±4.51)歲,病程4h~14 d,平均病程(3.45±0.44)d。
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患者均符合臨床急性腦梗塞的診斷標準[1];患者無嚴重的器質性缺損;患者或者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本次研究中的患者基礎資料經(jīng)過分析,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患者在入院后進行常規(guī)檢查,確定其病情后,采取對癥干預措施,其主要包含抗凝藥物、營養(yǎng)神經(jīng)藥物、降低血液黏稠度藥物等的使用,同時,根據(jù)患者的實際狀況,來對其降低顱內壓干預,對血壓和血糖進行控制。
觀察組患者采取活血化瘀湯加刺五加注射液治療。其中,活血化瘀湯方的藥物有:黃芪50 g、葛根30 g、地龍25 g、當歸13 g、法半夏10 g、制南星10 g、石菖蒲10 g、竹茹10 g、水蛭6 g。以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晚2次服用。取刺五加注射液40 ml,將其融入濃度為5%的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以靜脈滴注的方式給藥,每日1次。連續(xù)用藥14 d。
根據(jù)兩組患者臨床癥狀的變化,來對其治療效果進行分層——顯效、有效、無效。對兩組患者的血黏度指標進行觀察。
對兩組患者的基礎資料以及實驗結果所涉及到的數(shù)據(jù)納入統(tǒng)計學軟件中分析,經(jīng)過t或者x2檢驗,根據(jù)P值與0.05的大小關系,來辨別其是否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與血液黏稠度相較于對照組,在數(shù)值上比較,差異明顯(P<0.05),且以觀察組占優(yōu)。詳見表1、表2。
表1 兩組患者的血黏度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的血黏度指標比較(±s)
組別 n 低切 中切 高切 血黏度觀察組 44 9.34±1.23 4.23±0.78 3.45±1.32 1.34±0.13對照組 44 17.39±1.45 7.63±1.34 7.62±1.56 2.35±0.24
表2 兩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n(%)]
急性腦梗塞作為臨床相對典型的一種腦血管疾病,其以腦供血障礙為病因,屬于不可逆的腦局部組織損傷。這種疾病對于治療的時效性要求較高。在西醫(yī)中以血壓控制、感染預防、血糖控制等對癥治療為主,同時給予溶栓干預,以促進患者腦供血恢復[2]。但是,這種治療方案多適用于早期。在患者病情穩(wěn)定后,臨床提出以中醫(yī)來進行干預,活血化瘀湯中各包含了多種通經(jīng)活絡、活血化瘀的藥物,其在運用時,能夠促進患者的血運恢復;刺五加注射液具有擴張血管、改善心臟血流量和微循環(huán)的效果,同時,還能夠抑制中樞神經(jīng)興奮,使之趨于平衡[3]。聯(lián)合用藥時,效果較好。
綜上所述,在急性腦梗塞治療時,以活血化瘀湯聯(lián)合刺五加注射液進行用藥,治療效果顯著,且血黏度降低,值得推廣。